梁思礼访谈 追记梁思礼院士:苟利国家生死以 苍穹大业赤子心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梁思礼,1924年生,广东省新会人,是清末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梁思礼学成回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他主持和参与了我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曾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长征二号火箭型号副总设计师,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月14日10时52分,一位名叫梁思礼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享年91岁.这位老人,身上有太多标签:梁启超之子.我国

梁思礼,1924年生,广东省新会人,是清末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梁思礼学成回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他主持和参与了我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曾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长征二号火箭型号副总设计师,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4月14日10时52分,一位名叫梁思礼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享年91岁。

这位老人,身上有太多标签:梁启超之子、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老人的人生格言。不管什么时候,老人都说,“所有事都是从爱国出发”。

心怀“工业救国”梦想,学成归国

1924年8月,51岁的梁启超老年添子——他的第九个孩子梁思礼诞生了。也许是相貌最接近于父亲,也许是年龄最小,梁启超格外疼爱他,给他取了个昵称“老白鼻”(英语Baby的谐音)。

梁思礼曾记得,父亲说准备从60岁时开始推掉一切社会活动,集中精力亲自教授梁思礼和他的哥哥姐姐。然而,父亲“食言”了——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去世,那一年,“老白鼻”不满5岁。

在天津读完高中后,梁思礼申请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奖学金。母亲变卖了一些家中值钱的物件,凑了400美元给儿子做路费。

心怀“工业救国”的理想,梁思礼寒窗苦读,于1949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拿到了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是个地道的穷学生,平日在学校食堂当洗碗工,假期去罐头工厂流水线当工人、当水上救生员等,靠勤工俭学养活自己。

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载着一批在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梁思礼便在其中。梁思礼随身携带了一个业余无线电收音机,竟然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广播新闻。消息传开,学生们欣喜若狂。当听到国旗是五星红旗时,大家便找来一块白床单用红药水染红,自己制作了一面国旗,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长征二号”连续将23颗卫星送上天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10个室主任之一。从此,他全身心融入到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

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初,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厂房,很多技术人员甚至连导弹都没有见过。

令梁思礼永远难忘的是1962年的一次导弹发射试验。当时他站在离发射阵地仅两公里的吉普车旁,聂荣臻元帅坐镇在5公里以外的帐篷前,这颗导弹刚起飞就掉了下来,距发射点只有300多米。梁思礼立即奔向爆炸地点,望着深深的大坑,心痛万分,几天吃不下饭。

在这次试验前,他与快分娩的妻子赵菁告别时说:“若生男取名‘凯’,若生女取名‘旋’。”试验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给女儿起名“旋”,他相信今后一定会成功。果然,1964年,梁思礼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一举发射成功。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因一根导线断开而坠毁后,梁思礼领导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措施,使“长征二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自1975年后,“长征二号”连续将23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地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