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白花鸟画 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李长白和他的子女们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长白教授是我国当代卓越的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以始终不渝的满腔热忱,笔歌墨舞,创作了许多艺术珍品;他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李长白,191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下里村.他从小喜爱书画,天资颖悟过人,早在中学时代,就能画大写意人物中堂,蜚声县邑乡里,传为佳话.他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和李霖灿.王朝闻是同班同学,与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是先后同学.其西画受业于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茀之指教,画艺益进.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

李长白教授是我国当代卓越的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以始终不渝的满腔热忱,笔歌墨舞,创作了许多艺术珍品;他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李长白,191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下里村。他从小喜爱书画,天资颖悟过人,早在中学时代,就能画大写意人物中堂,蜚声县邑乡里,传为佳话。他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和李霖灿、王朝闻是同班同学,与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是先后同学。

其西画受业于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茀之指教,画艺益进。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先生"爱国心切,自发与同学组成抗日救亡流动宣传队,辗转浙南穷乡僻壤,爬山涉水,白天绘制抗日宣传壁画,刷写标语,夜间演唱抗日歌曲和活报剧,激发人民抗日爱国之心。

继去内地国立艺专完成学业"(西厓《李长白和他的画》)。他1939年毕业,先后在南虹艺职、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艺专、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任教;其间,他还于1947年创办过孓民艺术研究所,设立西画、国画、图案、音乐、语言文学五个系,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

六十余年来,他辛勤耕耘,锲而不舍地从事中国画教学与创作,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兼工诗词、书法,尤以工笔花鸟著称。

在教学中,他主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主;学习前人,以理解前人作品之然与所以然为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能从景物中发现情趣、意趣,从而能设想表现手法"。

为加深学生对如何正确写生、设色、创作的理解,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套完整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法,编写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花卉设色技法》《翎毛表现》等书,不仅可以作为美术院校的优秀教材,也是广大工笔花鸟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他的中国画创作是与其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往往成为创作教学的示范。他走的是一条传统、生活、修养、创造之路。

他认为"黄筌只要一个,石涛也只要一个,齐白石也只要一个。而今从形式上学他们的人遍天下,然而都黯然无光,绝不能超越,只有创造的境界,变化发展的活用形式,才能放光。"

他立足于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善于贯通中西,为我所用;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努力探求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古人、今人极力拉开距离,终于开拓出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天地,形成清新、超逸、秀雅、奔放、洒脱多变的绘画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将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学识修养、审美意识,艺术技艺的丰富变化而变化。一成不变者,必将陷入江郎才尽。"

中国工笔花鸟画于唐代始独立成科,薛稷、边鸾、刁光胤是此期的代表人物,五代形成了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的两大风格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两宋时期,由于帝王提倡,皇家画院昌盛,名家辈出,黄居寀、徐崇嗣、赵昌、崔白、赵佶、李迪、林椿等争奇斗艳,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鼎盛期。

元明清以后,写意花鸟画大兴,工笔花鸟画每况愈下。进入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开始复苏,并趋向繁荣,惟开派者于非闇、陈之佛、李长白三家也。李先生初攻大写意花鸟,从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变化而来。

早在学生时期,他的一幅《双栖图》就被入选"第二界全国美术展览",潘天寿大为赞叹,在画上题曰"落墨草草,神情致佳,惟个山僧能为之,难得!难得!难得!",其后转入工笔花鸟画,1944年,他在国立艺专任教时,渐渐感到"艺术必须做到雅俗共赏,方能为大多数群众接受,尤其在抗日宣传中感受至深"。

这与他转入工笔或兼工带写不无关系;又有一种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激励他去为挽救和振兴濒于衰亡的工笔花鸟努力奋斗。

其专著《花卉写生》《花卉设色》《羽毛表现》《创作》等,颇受读者的欢迎,公认为是学习工笔花鸟的优秀教科书。他对宋人及恽寿平的花鸟画领悟颇深,所作工笔花鸟画注重意境的创造,以情感人,乐于苦心经营,多而不乱,少而不疏,章法无一雷同者;勾勒精细,细巧求功,几乎不见笔迹;以轻色染成,薄中透厚,艳而不俗,淡而有味。

在画鸟儿飞翔高空时,常描绘出不同时间里阳光照耀云彩所显现出来的特定色彩效果,或蓝天白云,或旭日东升,或秋高气爽,使画面天真、自然,另有一番情趣。

李氏的人物画学梁楷、石恪、白龙山人,仕女画学唐寅、改琦,亦颇精彩。五六十年代多工笔,以描绘现实生活题材为主。90年代多兼工带写,以道释神仙题材为主。其作品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展示人生的价值,追求宁静、平和、光明、向上、奋进的意境;强调人物性格特征,神情气质的刻画,喜用铁线、钉头鼠尾描,下笔顿挫有致,刚中有柔,含蓄深沉。

他临摹的《朝元仙仗图》卷,是依照武宗元稿本《朝元仙仗图》卷(现缺最前一名神将)及其后人摹本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图》卷(现缺最后一名神将)绘制而成,不仅保持原作精神,且补足所缺神将形象,可谓"天衣无缝",成为一件完整的本子。

其人物面部与衣纹线条的映衬配合上,较之流传下来的两个本子更为和谐、更有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多目睹先生之花鸟、人物、,而罕见其山水。80年代之后,先生画兴大发,画起了山水来。喜用皮纸,以水墨为主,工写结合。所作殊不与人同,令我大为惊叹。其山水画取法郭熙、夏圭、石涛,而更热衷于石涛。

笔墨遒劲苍润,特爱写黄山。清代石涛、梅清、渐江得黄山之质。而长白先生则兼而得之,尚得其情与理。他仔细观察,体验黄山阴晴明灭,烟云幻变,寒暑交替的虚虚实实,千情万态,捕捉那雄、奇、险、秀的瞬间姿容,目识心记,尽收毫端,使画家与黄山"神遇而迹化",情与景、意与境、形与神交融在一起,创造出比自然中黄山更美的艺术形象。

特别是对变幻无穷的各种云海,娴熟地运用不同的笔、墨、色、水加以表现,并从西洋画色彩中获得启示,渲染适宜,气势夺人,大有入仙境之感。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画云彩多留空白,倘拘于此法,是怎样也画不出长白先生笔下这种神奇的云彩来的。李霖灿先生说得好:"李长白教授对云彩画法别有新意,许多人觉得中国画画云缺少层面流动感,杜工部的‘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指的正是此等要紧之处。

李长白氏有鉴于此,在画云时,除了注意其意境之美外,更着眼于其白云苍狗之变化流动感,而且也达到了令人心喜的境地,值得特别欣赏与推荐。"所论精辟,正道出其山水画之真谛。

长白先生作品,经常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在国内不少城市和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多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及李家父子(女)联展;其人物画《打雨帘》、花鸟画《风竹锦鸡》、《山茶绶带》分别为国家和省级美术馆收藏;十余幅人物、花鸟画曾被美术出版社印制成千万张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年画;工笔花鸟《昙花》、《山茶绶带》、《梅树》等多幅作品还被苏州刺绣研究所用来作为苏绣之样稿。

其绣品曾出国展出并常年外销,经久不衰。邓颖超第一次出访日本把李先生的两幅作品《牡丹绶带》、《风竹锦鸡》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日本首相。

李教授谦称自己所作"没有一张画是完美的,都有它的不足之处",紧接着他又说:"有这种不完美,正是前进的动力。"充分体现了一个艺术家虚怀若谷,上下求索,不断创新的可贵精神。

李氏对工笔花鸟画致力最勤,功力最深,成就最高,其工笔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苑中的一朵奇葩,学之者甚众,人称"李派"。其子小白、采白、女莉白自幼承父风而有所发展。

李小白,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在镇江地区文化部门工作,后调入母校任教。曾当选为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美术家协会理事。其《竹雀图》赴德国展出,被慕尼黑巴鲁特艺术馆收藏;《晨曲》参加了国际和平年之画展;《春江花月夜》《牡丹燕子》《万紫千红》《胜似春风》《葡萄熟了》《莺歌》《和平颂》等在全国和省画展上受到好评。

1982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和《风流一代》杂志分别为他作了专题报道《愿为荧幕献丹青》和《闪光的年华——丹青之恋》。

1986年底,因获密西西比大学奖学金而赴美留学。在美国西部旧金山所作十余幅金门大桥,壮观宏伟,并参加了"金门桥五十周年庆祝画展",引起强烈反响,多幅作品被争购。

定居纽约后,其画风大变,汲取众长,使色彩更加丰富,给人以洒脱、清丽、圆满、活泼之感,受到了许多大型画廊、美术馆关注,为其宣传,举办画展,为弘扬中华文化,它创办了"小白画院",招收学生,教授工笔花鸟。

其间,担任大纽约地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东花鸟协会主席,美国琴棋诗画协会顾问。2004年中央电视台为其制作专题节目《让世界了你》;2005年3月作品参加春季纽约世界博览会;同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鉴宝专栏聘为专家。

观其画,有一种扑面袭人的清润、空灵、澄清、深沉、圣洁和略带神秘禅意的强烈气息。这种清爽莹洁蕴涵了不浊不脏,不躁不火,不干不湿又毫无浮华,甜俗之弊。

这是画家修养、品格和气质的自然流露,又是善于艺术处理的结果。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画家独特感受和独特表达的高度统一。小白敢于突破陈规,选择各种手段,强调内心触动的感受,以达到变自然美为艺术美的追求。

李采白,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上世纪70年代末他曾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求学,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艺术类本科生,之前他和那时的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响应国家的号召赴苏北洪泽农村插队落户。

采白是个性情中人,不但画画得好,并且乐于助人,豁达大度的性格使他在同学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在家庭的熏陶下,加之他本人的聪慧颖悟,在校就读期间就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国画作品,工笔花鸟《胜似春光》,生机勃勃,灿烂如华,被江苏美术出版社印成单页出版发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由于国画创作上的突出表现,毕业时他被留校从事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为了让他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还专门让他去南京艺术学院随父进修。

这段时间他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与收获,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工笔画作品,如《春光》《秋趣》《冬夜》等等。在教学之余,采白一直勤于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在研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地进行总结,他还和李长白先生一起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和《花卉设色技法》等专业书籍,发行量很广,连我国台湾省的艺术院校也将其选作国画教材。

修养的提高和眼界的开阔使采白的作品又有了质的升华,宁静恬淡、表现意境,更具文人气息。他的《双鲤图》画面简洁、挺拔,颇具名士风度的造型,在表现上能够更加直接的挥洒他胸中的逸气。采白笔下的墨竹既有板桥遗韵,又不落古人窠臼,天真烂漫,清新可爱,寥寥数笔,浑然天成。作画时若是有酒相助,画面则更添神采。

纵观采白的艺术创作,在家学修养、功力技法之外,"情"字不可或缺,包含着他对生活的热情、创作的激情和为人的豪情,因为有了情,所以他的作品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李莉白,1954年出生于上海市,自幼随父习画,大学毕业后专注于工笔花鸟画的研习,现为江苏省花鸟研究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末应邀在英国格拉斯歌美术馆进行"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专题示范讲座,引起热烈反响。作品广为英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等地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90年代后莉白在父亲的指导下潜心创作,画风更为成熟。设色淡雅、秀丽而具有朦胧之美,画风清新、空灵而有诗意。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念,画家在技法使用上打破了常规界限,又避免了多种艺术语言结合的混乱,逐渐形成自己新的绘画程式和法度理念。

莉白的作品取象单纯,主体突出,格调清新,境显意深,寓兴抒情。创作中坚持表现生活特质的写生,强调内心触动的感受,以达到变自然美为艺术美的追求。作品《墨荷》、《红牡丹》1989年在英国Paisley艺术馆展出。

同年在英国Interdec画廊举办"李莉白、李长白传统中国画展";并于次年又举办了"李莉白、李长白中国画展";1992年在英国Malcclm Innes画廊举办"李莉白、李长白传统中国画展";1994年在英国The open Eye画廊举办"李莉白、李长白中国水墨画展",作品《红牡丹》参加2005年江苏省花鸟画大展。

江浙地区本是"才子画人"之乡,能写擅画之人极多,然而像李家父子(女)四人皆擅丹青,被誉为"丹青门第",实为少见。有些人在艺术创作上,循规蹈矩,浅尝辄止,随遇而安都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也不会留有凝重的足迹。

只有真诚的艺术追求者,择一而从,穷其毕生的精力,方能形成独有的艺术个性而成气候。李氏一家都是醉心于工笔花鸟画探索的虔诚者,他们从技法创造、历史演变、民族精神、艺术规律、生活实践等方面,来思考、研究和实践。

他们懂得技巧、理论、生活三位一体、同步共进的主要性,懂得临摹、写生和创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苦心钻研传统,提高笔墨技巧,更积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体验,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分析、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以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去表现对象。

"背靠传统,面向现代"是画家作品形态的概括与定位。在他们的作品中,拟人化的情操以及人性、人情味的注入,对花鸟草虫的眷念,在有生趣,有天趣,有意趣中表达的是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