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成功法则 正面分析孙正义至今成功的案例点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创业第一天,面对仅有的两名员工,孙正义站在苹果箱上发表惊人的演讲,他说,"(软银)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 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

创业第一天,面对仅有的两名员工,孙正义站在苹果箱上发表惊人的演讲,他说,“(软银)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 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 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这两名员工以为孙正义是个神经病,开业没几天就把老板“炒”掉了。

孙正义早已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月后举办的“1981年大阪电子 产品展销会”,他花费800万元的巨资租下了其中一个展厅,免费给其他软件公司使用,这个令人费解的行为的结果是,他和当时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哈 德森签订了独家代理合同,成立短短几月的“软件银行”立刻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占据日本软件市场超过40%的份额。对此,一炮而红的孙正义解释道:“要和别人合伙,一开始就要策划好和最大的公司合伙,这是我的观点,为此也尽了全力。一 旦合伙成功,剩下的,你不用吭声就能做好了。”

孙正义总是先设定好最终目标,再通过减法确定过渡目标,然后才开始迈步。普通人制定计划通常是“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而孙正义的思考方式是反常规的:“要实现某项目标,在目标的前一阶段要做到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在它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比如,他希望最终涉足移动通信业务,但一开始却是先推出宽带业务,接着收购固定电话运营商,最后才收购日本沃达丰。若非如此,就算他开始就有心收购日本沃达丰,一是筹措不到数额庞大的资金,二是收购了也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孙正义进行决策时,总会瞬间做出结论。不过有时他也会因一时“无法决定”而将相关事项暂时搁置,“无法决定”的因素要么是当时未掌握立刻决策所需要的资料,要么是尚在洽谈中,还有继续洽谈的必要。经营者每天需要自己做出决策的事情数不胜数,如果思考良久依然无法得出结论,还是不要给出结论的好。

孙正义,日本首富,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手下的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先来决定要登的山吧!这是体现孙正义基本人生观的一句话。孙正义19岁时制定了一项50年的人生规划,一直按照这项规划践行至今:20岁开始扬名,30岁开始积累经费,40岁开始靠人力决战,50岁开始实现事业,60岁开始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