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明雅日记 转“最不靠谱不过读书女”——from包租婆艾明雅的日记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直以来,让我死心塌地的作家有两个.一个是季羡林,一个是张小娴.季老自然是不用说了,博古通今,学界泰斗,承载着最厚重的文化气息,是一把淡雅的拂尘,拂去不论你是古今中外哪一派的隔阂与焦躁.他的文字真实而平淡,即使引用诗词,绝无修饰痕迹,缓缓道来与意境融为一体.他在我心里是一杆称,没有灰色地带,黑及黑白及白,以老知识分子的那种严谨和决断,还原最最真实的"文学"二字. 说起张小娴,与季老绝对是风牛马不相及了.对我而言,在季老面前,是他在上,我在下,隔着三尺讲台的距离;张小娴,她是夜晚不能眠的

一直以来,让我死心塌地的作家有两个。一个是季羡林,一个是张小娴。季老自然是不用说了,博古通今,学界泰斗,承载着最厚重的文化气息,是一把淡雅的拂尘,拂去不论你是古今中外哪一派的隔阂与焦躁。他的文字真实而平淡,即使引用诗词,绝无修饰痕迹,缓缓道来与意境融为一体。

他在我心里是一杆称,没有灰色地带,黑及黑白及白,以老知识分子的那种严谨和决断,还原最最真实的"文学"二字。 说起张小娴,与季老绝对是风牛马不相及了。

对我而言,在季老面前,是他在上,我在下,隔着三尺讲台的距离;张小娴,她是夜晚不能眠的时候,心事不能对长辈说的时候,低低陪你在芙蓉帐边说心里话的那个女人。在季老的文字面前,我是学生。在张小娴的文字里,我是女人。

一个是公,一个是私,一个是寒窗苦读,一个是儿女情长。 就这样的两个人,陪我度过了二十几年的时光,虽不熟识真人,却也心心念念了。就这样的两个人,才让我觉得活着不至于过于岁月虚妄。 我常年想,若是被人称作文艺女青年,还要心甘情愿承受这五个字,该有怎样的一种心境。

我自己是万万谈不上的,不敢的,每每有人说起我都要立刻驳斥的,说我只是个闲暇无以打发,借读书观影度日的俗人。但是,爱读书总归是好事,如同长沙男人每每傍晚在公园里看着腰臀粗圆的徐娘老婆跳广场舞,虽扭捏生硬,也只得笑着说一句:好歹强过打麻将。

读书于我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了,虽然一知半解扭捏生硬,但好歹强过打麻将。只是书看得久了,知识越多也就越反动了,常年借着看书不愿意洗衣服,不愿意做饭,不愿意收拾屋子,老公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会抱怨:女子无才便是德。

你真是德行越来越少了。我调戏他:那你是夸我有才了。他愣住,然后摊手:我说不过你。 调侃过后,还是得继续做饭,继续收拾屋子。

我有时候会挠着头发跳起来骂,又不知道数落谁:谁说家庭主妇闲得慌,我一天忙下来,居然连个上网聊天读书的时间都没有!看韩剧里的桥段,请假休息的丈夫带了一天的小孩回头跟妻子抱怨:我怎么了,我又哄她睡觉又给她做饭,你还要怪我没洗碗!

工作了一天的妻子都要跳起来高兴了:你也知道忙了!你不是整天讽刺我就干这点活么!你现在知道这点活也不容易了! 我看到这段感同身受得简直泪奔。几乎要抱着电视说,就这点活,折腾得我连点儿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了!

最近只好在家务的插缝里看《鲸鱼之歌》,看季羡林的《谈佛》,也看自己的书。只是看来看去,别人的故事贴近心扉,自己的那本书却仿佛陌生。偶尔看到两句该拖出去毙了的话,心下想:我居然还有过这种想法?!

才知道过了几年,自己果然是不一样了,沉淀了,老成了,真真应了别人说的那句话:每隔几年,你的想法便会变。原来,我的想法早已经大变了。当年觉得人生虚妄,每到夜晚就心里针扎似地疼,一定要去灯红酒绿一下才得以打发寂寞,如今却抱着一本书就可以安然睡觉了。

读到季老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冷笑话段子,说,如果被人问及些虚妄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回他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追寻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对话有什么意义?毫无意义,但是以虚打虚才能服人。季老说起人生的意义,说,走运的人,走时手里攥满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权术,耍一点小聪明,飞扬跋扈,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

我却觉得这简直就是说的我了!年纪小的时候最是喜欢追求意义二字,凡是都要求个意义,干的事情生怕都是蹉跎青春。年纪长了,反倒脸皮厚起来了,美其名曰觉得什么都是生活,所有的不完满都是人生了,打牌是人生做饭也是人生了,试着简单,试着顺其自然,心里居然也就安稳了。

心里三个点,亲情友情爱情,曾经有排名,如今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