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张一兵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及其领衔的马哲研究团队(转载)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尽管南京大学建立哲学系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由于南京在1949年之前是国民政府的首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这里遭到政治的扼杀,后来1952年的院系调整使南京大学哲学系遭受重创,所以,南京大学马哲学科的学术根基明显不如人大马哲学科和复旦马哲学科,甚至和吉大马哲学科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异常迅猛的.    早在60年代,刘林元教授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调查>一文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70年代,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

    尽管南京大学建立哲学系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由于南京在1949年之前是国民政府的首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这里遭到政治的扼杀,后来1952年的院系调整使南京大学哲学系遭受重创,所以,南京大学马哲学科的学术根基明显不如人大马哲学科和复旦马哲学科,甚至和吉大马哲学科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异常迅猛的。

    早在60年代,刘林元教授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调查》一文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

70年代,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80年代,孙伯鍨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面的理论贡献开始得到了国内学界的认同。

在孙伯鍨教授的带领下,南京大学马哲学科开始摆脱早期过于重实践而轻视对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过于偏重当代中国问题研究而轻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错误倾向,逐渐形成了一种实践与文本并重、中国与西方互动的研究模式,在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学问题和文化思潮展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良性发展。

    在这种新的学风的影响下,随着张一兵在90年代中后期的强势崛起,南京大学马哲学科终于在90年中后期确立了自己在国内马哲界的重要地位。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张一兵先生是一位具有大将之风的学术领袖,他在近十五年的时间里注重学术梯队建设,大力挖掘和扶持有潜力的后辈学人,使所在学科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其他哲学系至少需要两代人才能够完成的人才建设目标,同时也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南大马哲学科传统,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使南大马哲学科有了今日可以和以上三所学校的马哲学科媲美的资本。

    从表面看来,南大马哲学科与复旦马哲学科比较相似,比如它们都很重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比较重视翻译外文文献,但实际上,二者的风格有本质的差别。

复旦马哲学科有很浓重的形而上学的关怀,很强调理论本身的完善性,所以他们对经验的问题和当代中国政治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太多热情,而且他们的研究较少涉及经济层面,另外,他们对日本和韩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也不是很关注。

但是,南大马哲学科却对形而上学保持一种拒斥态度,他们更强调理论的实践品格,所以他们强调从政治经济学中去理解马克思,强调马克思的《1857-1858年手稿》和《资本论》,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文献中才能真正理解成熟时期马克思的思想。

他们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时也往往比较强调具有科学主义倾向的流派,对人文主义流派往往持批评态度。他们对那些具有经济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思潮比较感兴趣,在对中国问题发表意见时也往往具有很强烈的批判意味,力图通过这种批判来引导中国社会在实践层面走向良性发展。

因为日本和韩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具有科学主义和实践性格,所以,南大马哲学科对这两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总之,南大马哲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实践性格,一种对形而上学倾向的明确拒斥,对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批判意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实践派和政治左派。

在目前中国学界普遍走向犬儒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大背景下,这种品格和勇气显得难能可贵。2010年8月南大马哲学科有15名教师,形成了四世同堂的局面。40年代生人中代表人物有刘林元、姚润皋、侯惠勤和姚顺良四位先生,50年代生人中代表人物是学术带头人张一兵先生,60年代生人中代表人物有胡大平、唐正东、王恒和刘怀玉四人,70年代生人中张亮和尚庆飞比较突出。

相较于人大、吉大和复旦马哲学科来说,南大马哲学科就目前来看其人才规模和梯队要稍逊一筹,但是,考虑到张一兵先生目前在南京大学的行政地位和他在过去十五年间在人才建设方面的出色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大马哲学科在人才建设方面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