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张海涛 滁州十二景丹青再现人、画家张海涛小记

2017-10-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里亭巷口的一栋老楼,绕过沿街的楼梯口小摊贩们摆放的各种日用杂货,上到顶层,敲开门,视野开阔的客厅四壁挂满各种尺幅的山水,低处则倚墙放着十来幅装裱过的画--这一室的山水都取材于滁州十二景,而画下这些滁州十二景的则是画家张海涛.毕业后在琅琊山铜矿子弟中学当美术老师的张海涛,多年专攻山水画.2014年起,张海涛潜心于滁州十二景的再现."我们习惯于去黄山.桂林写生,却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作为滁州人.作为美术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水墨丹青展示家乡.滁州十二景就是滁州山水人文的最好代表.煽情一点说,我爱

三里亭巷口的一栋老楼,绕过沿街的楼梯口小摊贩们摆放的各种日用杂货,上到顶层,敲开门,视野开阔的客厅四壁挂满各种尺幅的山水,低处则倚墙放着十来幅装裱过的画——这一室的山水都取材于滁州十二景,而画下这些滁州十二景的则是画家张海涛。

毕业后在琅琊山铜矿子弟中学当美术老师的张海涛,多年专攻山水画。2014年起,张海涛潜心于滁州十二景的再现。“我们习惯于去黄山、桂林写生,却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作为滁州人、作为美术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用水墨丹青展示家乡。滁州十二景就是滁州山水人文的最好代表。煽情一点说,我爱滁州山水美,希望我的画可以不负亭城一千年。”

张海涛的愿望很美好,但实践起来难度却不小。滁州十二景历经朝代更迭,如今,很多已是风光不再、旧迹难寻。

张海涛先是读各种载有滁州十二景介绍的史料、方志,感受十二景各自的特色、妙处;又联系多方面的文化专家,确定十二景现今所在的位置,继而便开始一次次实地探访。滁州十二景不少都隐于深山密林,鲜有人迹,很多往往连路都没有,常人通行尚且不便,于自幼腿疾、靠义肢行走的张海涛更是“蜀道难”。

缓挪慢移、手脚并用是基本动作,根绊枝挡、摔跤滑倒、蚊叮虫咬更是常态。春天来过,冬天也得来;晴天看过,雨天也得看;白天走过,夜里也得感受感受……来了,一坐常常就是几个小时。

“看到那些至今清晰可见的车辙,当年的热血烽烟如在眼前,沉浸于历史中,某个瞬间会有‘得道’的感觉。”张海涛回忆起冒雪上清流关的情景,如是说。为了跟旧时碑刻原图做比对,张海涛还拜托朋友帮忙,从深山里背出碑刻,一一拓下,仔细揣摩。

实景看过,诗画碑体味过,要付诸笔端依然不容易。是画尹梦璧时的旧景,还是画今天残余的实景?全然画明时旧景,大家可能很难把画上景与今时景联系起来,会认不出来;全然画现状,好像又没有了明十二景的历史文化味。几经权衡,张海涛选择将旧景与现状糅合,在现存遗迹的基础上加上十二景诗画碑上的典型元素。

在还原历史和展示实况之余,张海涛也充分发掘滁州十二景这一特殊题材留给自己的艺术空间,“写意而不离滁州味”。“柏子灵湫一景,我画了五十多张,不断调整视角和构图。现在画的这一稿,右下方添了两株松树,画面比之前要灵气一些。”

边画边找感觉的过程中,张海涛也研究古人技法,并特别借鉴明人画风画法,以更好地传递滁州十二景的历史底蕴。“古人画山,多林立之山,于滁州的地形显得夸张了些。我更多学习和采用的是皴法,辅以流水杂树,可能更符合滁州的丘陵风貌。”

穿过楼梯间的各种纸箱,绕过路口的各式百货,从一室山水回到热闹的三里亭巷口。忽然觉得,大概,这楼上楼下,从水墨丹青到烟火日常的循环往复,亦是张海涛寻景、赏景、画景的一种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