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玩家”马未都:儿子是他前世“仇人”

2017-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多媒体称马未都为"京城玩家".1992年,马未都曾辞去公职,专心玩起了收藏--2008年元旦,在收藏界玩着玩着,马未都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舞台,随后成为有名的收藏大师.马未都天性爱玩,也将玩心玩到了儿子马天身上,父子之间,从马天出生起便充斥着吵吵闹闹,热热闹闹.马天出生后,马未都想做个关于爱情的实验,试试看爱情能不能不仅是狭隘的男女之情,而是更为宽泛的情感.于是,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跟马天说:"儿子,我爱你."最初马天小,他这话一出口后,马天

很多媒体称马未都为“京城玩家”。1992年,马未都曾辞去公职,专心玩起了收藏……2008年元旦,在收藏界玩着玩着,马未都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舞台,随后成为有名的收藏大师。

马未都天性爱玩,也将玩心玩到了儿子马天身上,父子之间,从马天出生起便充斥着吵吵闹闹,热热闹闹。马天出生后,马未都想做个关于爱情的实验,试试看爱情能不能不仅是狭隘的男女之情,而是更为宽泛的情感。于是,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跟马天说:“儿子,我爱你。”

最初马天小,他这话一出口后,马天总是立刻回答:“爸爸,我也爱你。”到马天读四年级时,情况变了。一天,马未都去学校给马天报完名,照例装作深情状地对马天说:“儿子,我爱你。”话音刚落,马天丢出句:“你少来这一套!”一句话,硬生生让马未都故作深情的表情僵了下来。回到家,他悲痛万分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总结:“关于爱情表达的个人实验自此结束,结论是,个人的情爱不能跟社会文化拧着来。”

马未都很喜欢马天,可马天有一点让他相当不爽:马天比他长得潇洒,跟他只神似,不形似,所以就DNA与漂亮这个问题,父子俩又“开战”了。最初马未都没在意这事,那时他领着马天出去玩,朋友们见了,就问他:“这是谁的儿子呀?”马未都得意地拍拍胸:“当然是我儿子了。”

可后来有一次,马未都领着一好友的儿子出门,旁人没认出来,照旧问:“老马,这是你儿子?”这下马未都有点恼了。回家后,他拎过儿子,捧着马天的脸左瞅右看,嘟哝着:“还DNA呢,啥玩意,你居然长得不像我!”马天也不示弱,呛他一句:“像你可惨了,小鼻子小眼睛的,没法看。”马未都回头自己照照镜子,也有点泄气了……

吵吵闹闹中,马未都老了,马天也大了,父子竟由对手变成了伙伴。2000年,马未都正为观复博物馆未来的运作模式发愁,刚留学英国的马天得知,马上献计献策:“爸,我开学的第一天,学校让我们参观了所有原校董的墓地,我觉得,观复也可以借鉴借鉴,以理事会的形式延续。”

儿子的话让马未都在震惊之余欣喜万分,他很快开始调查理事会的运作模式。经过多方调研和准备,2007年,他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更名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实行理事会制,博物馆得以从原来的“私有”变成了“共产”。

儿子成了马未都事业上最好的圈外智囊,可马未都却“恩将仇报”,对外宣称要将博物馆全部捐赠社会。消息传到马天耳中,马天并没有怪老爸,表现出十分理解的样子。“人家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儿子呢,肯定是爸爸前世的仇人了。我和马天这小子就没一天消停过,好在,他在大方向上相当理解我,偶尔还当我是个偶像,所以我这辈子,也值了。”马未都,说起儿子却相当动情。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人物经历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当了几年机床铣工。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关收藏的著作。

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了。

1997年1月18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99年为配合世界建筑大会,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同建筑报合作,举办了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精美的展品和独特的展览设计给20万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开幕时也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0年伊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内南小街,依然沿袭过去的展览方式和风格,力求将更好的展览展现给大家。

2002年,马未都创办了全国首家私立博物馆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

2003年10月,远赴巴黎展出中国古代门窗,受到各界好评,当地的欧洲时报并以大幅文章报导展出盛况。

2004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2005年,创办观复博物馆厦门馆。

200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实行理事会制。

2010年6月9日,成立观复基金会。

2011年,马未都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强”。他指出“现在文物鉴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也就没有行规。

文物知识很深奥,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专业工作者或“疑似专业工作者”的机会就来了,电视里的好多“专家”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他的话再次提醒收藏爱好者,人眼已经不可靠,光凭经验太不科学。专业的鉴定工具和一流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收藏界。

2016年11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筹备仪式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丛书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马未都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