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家当值多少钱?】马未都个人资料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马未都是谁?就是年初,在<百家讲坛>里说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指的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北方可折叠小板凳,古称"胡床")的那位收藏家.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现在不管是出于文化价值,还是出于经济价值的考虑,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收藏感兴趣.作为首位登上<百家讲坛>的收藏家,马未都的<说收藏>系列讲座自从1月1日亮相<百家讲坛>后,立刻火得一塌糊涂.马未都还拥有了

核心内容:马未都是谁?就是年初,在《百家讲坛》里说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指的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北方可折叠小板凳,古称“胡床”)的那位收藏家。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现在不管是出于文化价值,还是出于经济价值的考虑,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收藏感兴趣。作为首位登上《百家讲坛》的收藏家,马未都的《说收藏》系列讲座自从1月1日亮相《百家讲坛》后,立刻火得一塌糊涂。马未都还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马扎”。

关于收藏,马未都说了不少,他在《百家讲坛》就讲了四个系列——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杂项篇,可他那说的都是收藏文化,今天做客《大家》,要说的可全是他自己从未披露过的收藏人生。

根据资料,马未都的收藏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最初着眼于瓷器与古典家具。到上世纪90年代时,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各门类藏品在内,已有1000余件。

1997年,他的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在琉璃厂正式挂牌、对外开放,逐渐设立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油画馆、摄影馆和多功能馆等七个馆。而古典家具,是马未都的收藏重点之一。

一对清乾隆年间的《御制嵌鎏金铜描金加漆木雕佛塔》,原是清代达官贵族献给乾隆母亲的寿礼,曾于百年前流失到英国。在2003年10月26日的苏富比香港30周年拍卖会上,这件拍品被马未都以362.8万元拍下,如今俨然成了“观复”的镇馆之宝。

如今马未都到底有多少家当呢?一无家学二无师传,马未都又是怎么走上收藏之路?曾当过车间工人、青年作家的马未都还有着哪些传奇经历?马未都为什么会修建新中国第一座私人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期节目。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

人物经历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当了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1992年至今出版多部有关收藏的著作。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了。1997年1月18日,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99年为配合世界建筑大会,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同建筑报合作,举办了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精美的展品和独特的展览设计给20万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开幕时也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0年伊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内南小街,依然沿袭过去的展览方式和风格,力求将更好的展览展现给大家。2002年,马未都创办了全国首家私立博物馆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2003年10月,远赴巴黎展出中国古代门窗,受到各界好评,当地的欧洲时报并以大幅文章报导展出盛况。

2004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2005年,创办观复博物馆厦门馆。200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实行理事会制。2010年6月9日,成立观复基金会。

2011年,马未都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强”。他指出“现在文物鉴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也就没有行规。文物知识很深奥,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专业工作者或“疑似专业工作者”的机会就来了,电视里的好多“专家”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他的话再次提醒收藏爱好者,人眼已经不可靠,光凭经验太不科学。专业的鉴定工具和一流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收藏界。

2016年11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筹备仪式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丛书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马未都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