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作品 贴近生活的作品最打动人—对话冯德英

2017-1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贴近生活的作品最打动人-对话冯德英冯德英威海名人77岁的威海著名作家."三花"作者冯德英身居青岛,却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每年,冯德英都想回乳山,看看家乡的云和海,山和路,当然还有家乡的父老乡亲.每次回来,都能勾起他许多关于那个年代,对于战争.对于革命.对于勇敢的回忆.不服老的冯德英现在还会进行创作,写一些小说.散文.纪实.他说:"写作离不开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要对读者负起责任."以抗战时期的威海人为荣"我亲身经历的都是我创作富饶的土壤."冯

贴近生活的作品最打动人—对话冯德英

冯德英

威海名人

77岁的威海著名作家、“三花”作者冯德英身居青岛,却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每年,冯德英都想回乳山,看看家乡的云和海,山和路,当然还有家乡的父老乡亲。每次回来,都能勾起他许多关于那个年代,对于战争、对于革命、对于勇敢的回忆。

不服老的冯德英现在还会进行创作,写一些小说、散文、纪实。他说:“写作离不开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要对读者负起责任。”

以抗战时期的威海人为荣

“我亲身经历的都是我创作富饶的土壤。”冯德英说,小时候没想过自己将来能成为作家,但儿时的经历却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冯德英成长在一个贫苦却有革命传统的农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家人都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小学时的冯德英当上了儿童团长和少先队长。党的教育和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精神、感人事迹,都在少年冯德英的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当时的胶东地区,尤其是威海,涌现的部队很多,干部也很多。”回忆当时的胶东地区,冯德英的语气中透露着一种自豪。自甲午战争时期开始,威海就不断地与外国打交道,一批出国学习的人带回了新思潮。冯德英说,那时的胶东地区在全国来说相对开放和发达,老百姓们思想觉悟也比较高。

在这样的环境中,冯德英成长着,经历着。彼时的威海地区培养了很多革命知识分子,率先建立了地下党组织,然后发动武装起义,这都先于其他地区,成为山东抗日的“先锋队”。此外,豪爽、热情、积极学习等如今用来形容山东人的一些词语,其实就是起源于当时,也是对胶东人民最早的评价。

贴近生活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

谈起冯德英的作品,最耳熟能详的还是《苦菜花》,里面描写的机智勇敢、英勇抗敌的母亲形象让许多人为之动容。1965年,电影《苦菜花》上映,影片在人物塑造、画面和音乐等方面均充满了乡土气息,尤其是电影插曲“苦菜花开”更是脍炙人口。1977年,电影《苦菜花》重映,也获得社会各界很高的评价。2011年,由陈小艺主演的电视剧《苦菜花》上映,又让这部抗战著作大大火了一把。

《苦菜花》第一作者冯德英说,电影和电视剧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可以把文字力量转换为声画,更加直观也更具有感染力。但同样,文字易于表达的内心活动、情感交流等也会因此流失掉,冯德英认为从小说到剧本的过程很艰难,是一种“新的创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影《苦菜花》是冯德英做的编剧,为了达到更好的影视效果,冯德英在创作剧本时更像是一种重新创作,试着在文字和影像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曲云表演的母亲形象更贴近作品原型,她也酝酿了很长时间,有了对角色的充分体验,表演得淋漓尽致;陈小艺演绎的母亲比较创新,深得年轻观众的喜爱,也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冯德英认为两位《苦菜花》主角表演得都很精彩,不分伯仲。

虽然自己的作品被拍成了电视剧,但现实生活中的冯德英不爱看电视剧,他不喜欢现在的一些偶像剧和谍战剧,感觉有些电视剧拍得比较肤浅,没有完全基于对历史的尊重,缺少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他认为,最能打动观众的还是贴近生活、忠于历史的作品,这个标准适用于文学,同样也适用于艺术。

“创新是我一直追寻的”

冯德英今年已经77岁,却还坚持每天早上7点起床,然后开始一天的“网虫”生活,在网上看各种新闻和信息,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去睡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有那么多的书和信息我还没有看到,很着急啊!”冯德英说,按理说人老了应该清闲,但是自己的生活却整天忙碌着,更加充实。

与普通老年人不同的是,冯德英不太喜欢种花养鸟,唯独喜欢看书读报,而且比较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也很欣赏托尔斯泰的著作。冯德英觉得,这些作品即使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仍旧风采不减,展现了大家们灿烂的思想境界。“鲁迅先生和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也是十分优秀的,无论是从文字和格调上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

最近,山东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同样以写乡土和农民为主的作家,冯德英也为之高兴,因为如此一来,中国在世界的文学影响力将会扩大。但冯德英不认为以后中国文学的主流会是复古和农民,他说文学的发展应该百花齐放,不能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思想,这些都基于作家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所以每个人想表达的主题也不尽相同。诺贝尔是一种衡量标准,但是文学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冯德英说。

尊重历史,热爱生活,并以生动的细节打动读者,就算没有亲身经历也让人们感同身受———这是冯德英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也是他几十年写作生涯的践行标准。虽然是写过去的年代和以往的故事,这并不代表就写不出新意,创新也是他一直追寻的。如今的冯德英依然坚持写作,虽然精力远不如以前,但是只要每天能看看书,写点文字,他就觉得这一整天过得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