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子女 化工巨子范旭东和他的“远东第一”

2018-0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设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铔厂),被时人冠誉为"远东第一".其创建与发展,不仅拉

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设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铔厂),被时人冠誉为"远东第一"。其创建与发展,不仅拉开了国人自办硫酸工业的滥觞,成为彼时民营工业发展的典范,更在我国近代化工史上占有恢宏地位。

范旭东,名锐,1908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科。1912年回国后,在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翌年被派赴欧洲考察盐政。经此考察,范深感中国盐业之落后,决意从办盐着手,进而以制盐、碱来发展我国化学工业。

1914年,范氏在天津塘沽创设了久大精盐公司,并两年后就制出国产首批精盐,结束了国人以粗盐为食的历史,又于1919年在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经7年努力,该厂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摘"金奖",开国人之先例。其后,"红三角"畅销国内外,致使原垄断我国碱品市场的卜内门公司也不得不与碱厂协商后签订协议。

盐、碱企业的创办成功,让范旭东深知我国化工要有快的发展,"酸"这一基本工业定要自立,且由于"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鉴于此,范氏于1929年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承办硫酸铔厂,并做积极准备。

20世纪20年代末,外国化肥(硫酸铔)几垄断中国农村市场。南京国民政府鉴于此,拟发展国家肥料工业。已基本垄断我国化肥市场的卜内门(英国)、霭奇颜料(德国)两公司表示:"愿以欧洲创办化肥工业之经验,‘帮助’中国组建硫酸铔厂。

"基于主权,实业部不愿外商独营,但亦认为创建铔厂"技术艰深、用资浩大",便想利用外人资金、技术搞"中外合资",遂自1930年起组织一系列谈判。英、德两公司提出"12年内中国不得在长江以南再建新的硫酸铔厂,而且所建工厂的产品只能由英国卜内门和德国霭奇两家公司包销"等条件。

鉴于此,实业部转发行政院第136次会议公决,批准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承办铔厂,并限于动工后两年半之内完成。

为发展化肥工业,永利制碱公司于1934年3月正式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由范旭东任总经理。因永利资金不足,范旭东到处筹措,终以借贷抵押方式在中国、金城等4家银行借资1200万银元,筹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之硫酸铔厂。经缜密考察,这个当时全国投资最大的工厂,终选定在面江背山、交通便利的南京六合卸甲甸地区,并征地1277亩以为建设。其后,该区也因铔厂的建立,被时人称为"大厂镇"。

创设南京永利铔厂之初,鉴于制酸工业工艺复杂、要求设备精良,为确保工程质量,范旭东特派侯德榜等人赴美学习技术和订购设备,并要求"除制硫酸铔外,凡氮气工业应有的设备,都应尽量使其成立"。其后,侯德榜即带领杨云珊等工程师前往美国,解决设计、购机等事项,并学习、掌握制酸技术。

留美期间,侯德榜虽委托一家公司代为设计,但全部图纸都须经其详细审定。为契合我国工业之实际情况,他将700张图纸全部重新绘过,并对水质、硫磺及焦炭等,概以最差值计算,以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为取得生产硫酸、硝酸的实践经验,其还安排其他工程师分赴有关工厂去实习。

1935年5月,国外订购机件始运至永利铔厂。翌年,该厂机件近半数已完成,主厂及辅厂的装机工作,均日夜赶工进行。1937年1月,堪称东亚一流、由国人自办的首座化肥厂——南京永利铔厂,终在范旭东与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0个月如期竣工。

此厂内含三个工厂(硫酸、氮气及硫酸铵),于1937年2月正式全面投产。该厂不仅为我国的农业首次制成了化学肥料,亦为工业制造了大量的硫酸和硝酸。其时,正值春耕之季,铔厂产出的"红三角"牌化肥,销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极受农民欢迎。对此,范旭东说:"我国先有纯碱、烧碱,这只能说有了一只脚。现在又有了硫酸、硝酸,才算有了化工的另一只脚。有了两只脚,我国化学工业就可以阔步前进了。"

生产期间,永利铔厂人才麇集。其中具有大学毕业程度者共80余人,其曾经留学国外的有高级工程学位者约20人。在内含实验、设计等部的试验大楼落成后,范旭东为纪念侯德榜的卓越贡献,特命此为"致本楼"(致本是侯名号)。

除此之外,厂方认为技术人员将宝贵时间费于琐碎生活得不偿失,就要求事务部进行"周到服务"。如住家所用之煤,就由该部免费供给;一旦告罄,只须给打一电话,煤一定当天送至,决不会耽搁所需。因铔厂有不少北方员工,吃不惯南方大米,厂里就专事聘一位北方厨师来做小灶,以解决其生活习惯问题。

而对单身者,厂方则认为其应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特安排每人住一单间,以保环境安静;且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房间,傍晚发给药水,使其免遭蚊虫叮咬。

南京永利铔厂在民国时期商营工业中崭露头角,其"红三角"牌化肥在市场上相继告罄,并可与美国杜邦公司产品媲美,打破了英、德垄断中国市场之局面,被时人称誉为"远东第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配合中国军队作战需要,范旭东组织铔厂员工赶制军需原料硝酸,以供火药。其间,日军多次威逼范氏,范断然拒绝,凛然陈词:"宁举丧,不受奠仪"!见利诱不成,日军分3次轰炸铔厂,导致厂区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被迫停止。

南京沦陷之际,铔厂被日军占领。1939年5月,日伪合作组成的"永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浦口工业所硫铵工厂"粉墨登场。日占期间,该厂遭至疯狂掳掠:日军将大量战略物资如麻袋、黄铜等,及硝酸厂全套设备掠至日本九州,安装在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

所幸,范旭东在南京沦陷前就做了撤退部署:技术人员和老技工要积极转移,技术资料能带则带,不能带则毁,重要机器或关键部件则拆除转移,不能留给日本侵略者。如此,永利铔厂在撤退中还是转移了部分设备,保留了不少人才。该厂先撤至长沙,但因日军节节推进,湖南告急,又于1938年底迁至新辟的化工基地——四川五通桥老龙坝,进行重建。

永利川厂(当时铔厂、碱厂合并后的统称)重建初期,范氏不断鼓励员工:"我们要打破逃难心理,专心竭力为中国再创造一个化工中心,从种种角度创造新的环境,救国兼以自救。"抗战8年,永利企业的资金异常困难,几靠借债来度日。

可是范深知永利技术人才对国家化工的重要性,屡次强调"就是大家在一个锅里掏稀粥喝,也不能散",决不让人才流失,并采取全养政策。一方面,为使永利不至拖垮,范就与职工讲明现状,要求他们谅解困难,共渡难关以期来日复兴;同时卖掉从南京运来的部分设备,作为公司开支,一般的中级职员发30元生活费,每年不加工资。

另一方面,为解决后方物价飞涨所带来的冲击,永利企业采用米贴制度,帮助职工组织生产消费合作社,并筑就了大批简易宿舍和一所小学,使职工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坚守岗位,多做实事,向前努力,为我们的事业,做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范旭东勉励之语,成为员工工作的动力所在。虽生活清苦,但他们都不愿为提高工资而去别处,麇集在范氏周围。因范与广大员工的同舟共济及爱国之情,永利厂在后方得以逐步复兴。因其对化学工业的卓越贡献,1945年范旭东当选为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

抗战胜利后,范旭东对战后复兴事业充满了极度热情,即派先遣队前往南京接收永利铔厂,并组织修复以恢复生产,更着手规划我国10大化工厂的宏伟蓝图,但是,由于长期操劳及忽视医治,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在四川重庆沙坪坝南园的狭小宿舍里,因脑血管病辞世,享年62岁。

链接

抗战胜利后,时任南京永利铔厂厂长侯德榜东渡日本,坚决要求归还硝酸厂设备。在其积极活动下,设备终在1948年4月被运回。新中国成立后,永利铔厂先更名为永利宁厂,并于1952年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3月,该厂与南京磷肥厂、华东设计分院等合组为"国家化工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