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将向社会开放

2017-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然可以令人毛骨悚然,"44岁的赵馆长说道,"有时,我们不能战胜它.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来面对它." "所有居住在地震带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携手共度难关."他说道,同时还指出,地震发生后,不论是应对的速度,还是援助的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却可以保护环境,与之和谐共存."赵馆长说.赵开胜十分荣幸能够担任博物馆的馆长.因协助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需要,他于2009年迁居至附近的绵竹市梓潼县,并且

“自然可以令人毛骨悚然,”44岁的赵馆长说道,“有时,我们不能战胜它。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来面对它。” “所有居住在地震带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携手共度难关。”他说道,同时还指出,地震发生后,不论是应对的速度,还是援助的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却可以保护环境,与之和谐共存。”赵馆长说。

赵开胜十分荣幸能够担任博物馆的馆长。因协助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需要,他于2009年迁居至附近的绵竹市梓潼县,并且希望博物馆可以在地震纪念五周年的5月12日之前开放。“我的工作极富使命感,”他说,“我被分配到这一岗位上,但我对此非常高兴。”

赵馆长认为博物馆的建设传递出一种讯息。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帮助我们,献出他们的爱心。”他说道,“人与人之间应当互帮互助。”

纪念馆旁边是一个教育展览厅,展览展现了地震的科学原理以及应对地震的方法。赵馆长介绍说,纪念馆的作用在于纪念汶川大地震,为相关的研究和安全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大地震教会我们许多事情,”他说道,“虽然它毁灭了许多东西,但也教会我们成长。它使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珍惜生命。”

此外,地震后,地方发展加速了。“三十年才能实现的发展只用五年便完成了,”他说,“这是因为大地震带来了许多投资,如果没有地震及随之而来的资金投入,我们就不可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建成现代化的道路和房屋,许多人都伸出了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