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军打不过蜀军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马谡?不是为军法 另有隐情!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谡丢失街亭,战败回来,诸葛亮挥泪杀了马谡,马谡作为重要谋士,屡献战策,也立下不少功劳,特别是给诸葛亮献策平定南中地区,功不可没.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马谡呢?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还可以将功补过,本来蜀汉人才就匮乏,诸葛亮杀马谡,真的是为军法吗?我个人感觉是另有隐情,到底是什么隐情呢?首先来看街亭之战,马谡战败导致的后果.<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

马谡丢失街亭,战败回来,诸葛亮挥泪杀了马谡,马谡作为重要谋士,屡献战策,也立下不少功劳,特别是给诸葛亮献策平定南中地区,功不可没。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马谡呢?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还可以将功补过,本来蜀汉人才就匮乏,诸葛亮杀马谡,真的是为军法吗?我个人感觉是另有隐情,到底是什么隐情呢?

首先来看街亭之战,马谡战败导致的后果。《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声称走斜谷道取郿县,让赵云、邓芝率偏师为疑兵,占据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诸葛亮亲率主力大军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响应诸葛亮,关中震动。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军抵抗诸葛亮大军,诸葛亮派马谡做先锋,与魏国大将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反诸葛亮的节度,被张郃击败,诸葛亮没有办法,拔西县千余家,退军回汉中,然后杀掉了马谡。

而同时赵云和邓芝军因为兵弱敌强,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至此,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如果说战败就要杀,马谡街亭兵败,该杀,那么,箕谷之战,赵云和邓芝军与曹真大军交战,也失败了,但诸葛亮也没杀赵云和邓芝啊!再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有输就有赢,有赢就有输,很正常,要是大将战败就杀,那打败仗的将军多了去了,难道都要杀吗?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是拼尽了力气,想一战定乾坤,兵进长安,然后直指洛阳,然而,因为马谡违反诸葛亮的节度,战败,导致诸葛亮大军没有办法,只得退回汉中,前功尽弃,可以说,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是诸葛亮不能接受的。

同时,兵战,需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诸葛亮明白,第一次出兵北伐,遇到这样的失败,士气受到重大打击,以后再想北伐,士气就没那么高了,如果说第一次北伐,不失败,一鼓作气,甚至很有希望一举攻下长安,但是,因为马谡街亭之战失败,什么都没有了。

还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刚刚给皇帝后主刘禅上过《出师表》,言辞恳切,态度坚定,排除万难,冲破其他大臣层层谏阻,好不容易才取得北伐的机会,结果,第一战就失败了,怎么向皇帝交代?怎么向那些不同意北伐的大臣们交代?诸葛亮也觉得接受不了。甚至可以说,诸葛亮在皇帝和群臣面前,很没面子,灰溜溜地败回来了,怎么面对他们?

所以,诸葛亮只有杀掉马谡,才能为这次北伐失败找到一个理由,找到一个台阶,不然,怎么能实现第二次北伐?皇帝和群臣怎么能同意他第二次北伐?所以,杀掉马谡之后,同年冬,诸葛亮就开始了第二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