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杨在葆 名家访谈——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应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老师邀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艺术院秘书长赵炳国昨日参观了杨在葆老师的工作室,并同杨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期间赵秘书长向杨老师介绍了书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并赠送了书画院的<名家风采>报刊.    40岁以上的人大多会知道杨在葆.他在<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等多部人们熟悉的影片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银幕硬汉形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杨在葆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杨在葆近照    

     应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老师邀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艺术院秘书长赵炳国昨日参观了杨在葆老师的工作室,并同杨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期间赵秘书长向杨老师介绍了书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并赠送了书画院的《名家风采》报刊。

    40岁以上的人大多会知道杨在葆。他在《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等多部人们熟悉的影片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银幕硬汉形象。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杨在葆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杨在葆近照     杨在葆从上小学就开始描红,从柳公权的《玄秘塔》,后来逐渐过渡到行书。

他没有直接学习"二王"(羲之、献之),而是先学了一段时间米芾的《十七帖》,后来转入张旭和怀素的狂草。    工作的时候白天很忙,他就只能在晚上写字,经常是写得正酣时已至深夜,不得不停笔休息。

周末是杨在葆最高兴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通宵达旦地苦练书法。在杨在葆的书房里放着一百多本字帖,他随手抄起一本就会读上半个小时。他说:"我学书法是没有老师的,古人留下的这些精美字帖就是我的老师。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很多字帖是随身带的,白天拍戏累了一天,晚上打开字帖细心琢磨。"退休以后杨在葆基本上不接戏了,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创作上。    十几年过去了,杨在葆的书法渐入佳境,唯美、严谨端庄、流畅自然的个人风格已非常明显。

随着作品的成熟,他对艺术的认识也随之成熟。他毫不讳言"真善美",认为美是艺术的核心,不管什么艺术形式,都应该是美的,劝人向善的。书法更不例外,它是装点生活的重要形式,最终还是要靠这个基本性质才能感动读者。

   在写法上,杨在葆比较重视法度。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个字的写法都是有出处的。他认为书法重在"法",因为有"法"书法才有了难度。

在守法的同时也要灵活运用,不能照本宣科。比如,很多写字的人都认为执笔要用力,用到拔不出来。通过实践,他总结出:"执笔要轻松自然,要像齐白石所说的‘那笔不掉就行’"。

还有不少人因为书法的线条要有力度,写字时咬牙切齿,几乎把宣纸都戳破了。杨在葆认为,"力度"不是指写字时手上用蛮力,而是通过线条老练成熟造成的感染力,是一种美的享受。    杨在葆喜欢也最善于行草,虽然他一度着迷于张旭、怀素和毛泽东的狂草,但是,他深知每个人的个人气质不同,写出的作品也自然不同。

近些年,在很多重要的书法笔会上,杨在葆的草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雅端庄、不狂不乖,在法度之内自由挥洒的草书,每天都伴随着他。    杨在葆书法     杨在葆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