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长海渝中区 渝中区书记陶长海:加快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区委书记陶长海曾指出:"要重优质服务,强化合作共赢,以金融业大发展助推渝中转型升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都市功能核心区"定位,紧扣"结算金融",坚持产业升级驱动发展,重点区域带动发展,优化环境服务发展,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打造产业集群优化功能布局金融机构增多,领头羊地位突显;业态逐步集聚,经济活力展现;产业逐渐升级,发展潜力提升……作为渝中经济发展

区委书记陶长海曾指出:"要重优质服务,强化合作共赢,以金融业大发展助推渝中转型升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都市功能核心区"定位,紧扣"结算金融",坚持产业升级驱动发展,重点区域带动发展,优化环境服务发展,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打造产业集群优化功能布局

金融机构增多,领头羊地位突显;业态逐步集聚,经济活力展现;产业逐渐升级,发展潜力提升……作为渝中经济发展的领航者,金融产业凝聚了浓厚的氛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不断创新、不断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成为了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推动金融业的发展繁荣,渝中区政府与市金融办签订《加快建设金融核心区合作备忘录》,主动融入全市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大格局。强化与发达省市对口部门、市"一办一部三局"部门和区级部门、管委会及房地产中介联动招商,增强解放碑—朝天门主核心区集聚效应,汇聚全区70%的金融市级机构和50%的重点及品牌商务机构;挖掘大石化金融辅核心区拓展功能,入驻平安银行、德勤西区总部等120余家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

据统计,五年来,我区共引进广发银行、星展银行、富邦财险等市级及以上金融机构70余家,聚集了2家金融监管机构和近400家各类金融机构,市级以上金融机构达170余家。正因为如此,渝中连续5年与北京、上海等全国金融业发达城区共同被半月谈杂志、北京科博会授予"中国最佳金融生态区"、"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生态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致力于把渝中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渝中在建设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充分发挥区域性总部集中、金融交易活跃、金融氛围浓厚、高端金融人才密集的优势,以及进出口融资服务,跨境结算服务,利率、汇率风险解决方案等金融需求较大的特点,吸引金融机构聚集,立足渝中、服务全市,建设金融机构聚集区。

突出总大新高完善市场体系

五年来,我区金融业兼顾稳存引增,银证保市级机构保持全市60%以上,外资银行和保险占全市的90%;要素市场占全市的50%。围绕金融结算,形成了以银、证、保三大主流金融机构为基础,金融要素市场为亮点,外资金融机构为特色,新兴金融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辐射长江上游地区的现代金融业服务体系。

围绕金融业发展,拓展专业服务业,基本形成涵盖法律服务、会计评估、广告策划、人才猎头、工程咨询等10大领域,以本土龙头企业为主体、国内外知名商务机构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为补充的品牌专业服务体系。

出台区上市奖励实施细则,建立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孵化基地,拟上市企业储备库达4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资本市场不断繁荣。

渝中紧密围绕全国性、区域性和功能性总部巩固发展银证保传统金融业,以保险总部、研发创新机构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构建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部结算、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等金融结算体系,完善非银行金融、互联网金融、类金融、民间金融等构成的新兴金融体系。拓宽企业上市、发债等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上市公司强化并购重组、再融资。

资料显示,"十二五"末,渝中区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1.3万亿元,是5年前的1.4倍,占全市比重保持在30%以上;金融业增加值达278.5亿元,是5年前的1.8倍,占全市的19.7%,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区GDP的29.

1%,是全区第一支柱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42亿元,同比增长20.2%。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859.1亿元和4,394.2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1.8倍和1.1倍,占全市比重均保持在20%以上。

证券(期货)业营业收入14.7亿元;上市公司8家(境内5家、境外3家),占全市的13%;上市公司市值1,046亿元,占全市的12.4%;全区证券化率达到109%,是全市的2倍。保险业保费收入184.

1亿元,是5年前的1.9倍,占重庆市的35.8%;全区保险密度27,841元,是全市的16.5倍;保险深度19.3%,是全市的5.8倍。各项分指标位居全市首位或前列,凸显了渝中金融较强的聚集辐射能力。

优化金融生态助推惠民兴业

"在金融业优化升级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做好稳存引增工作,巩固传统金融根基,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壮大新兴金融,还要强化专业服务功能优势,引进会计评估、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等知名商务机构。"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渝中持续推进"国家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会计服务品牌体系,支持设立建行中新(重庆)互联互通跨境金融中心、交行离岸金融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开展自贸区金融和专业服务政策研究、新兴金融业、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课题调研;建立重庆专业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品牌企业,开展业务对接,为转型升级抢先机、做准备、树形象,为金融业发展攒足马力、增添动力。

"十二五"规划期间,渝中编制社区银行三年建设规划,成功争取金融机构将改革试验创新基地、西部新产品试验中心等13个职能中心落户,率先在全市试点推广政府综合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助保贷等,推动战略性重点项目签约、跨境人民币贷款等项目45个,投融资规模35.3亿美元。

"助推金融业发展,必须注重人才计划,注重人才的结构、质量、层次。"为促进人才培养,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渝中制定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鼓励类指导目录,优化机构培育、人才聚集、载体建设等方面产业扶持政策,五年来,累计兑现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人才扶持培训资金2.4亿余元。

此外,渝中还不断深入贯彻国家和市级层面的财税扶持政策,优化完善区级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健全招商引资、联系服务、培育转化等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入驻选址、工商注册、增资扩股等各类问题,并连续承办"重庆金博会",参加北京、上海金融峰会论坛,邀请各级各类知名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展示半岛高端产业形象。

然而,随着渝中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不断创新,金融纠纷随之呈现数量增长,纠纷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为了形成立、审、执一体化法律保障平台,渝中还设立了金融审判庭。自成立以来,金融审判庭累计审结各类金融案件逾8300件,结案率94.1%,结案标的额7.4亿元。与此同时,渝中着力强化行业分级监管,加强融资担保和小贷公司的数据监测、日常监管,以及产业发展动态研判、运行分析和数据统计监测;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对销售误导、假案骗赔等的规范和查处力度,并积极调整区打非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流程,出台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加大打非源头治理,做到源头防控、打早打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识别和抵御非法金融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消除潜在隐患。

五年来,围绕都市功能核心区定位,紧扣结算金融,突出优势、错位发展,立足全市、融合互动,渝中已逐步形成以银、证、保三大主流金融机构为基础,金融要素市场和第三支付为亮点,外资金融机构为特色,新兴金融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辐射长江上游地区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正加快形成新兴机构汇集、新型业态活跃、金融制度创新的发展新格局。(渝中报见习记者张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