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等待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谈三毛和王洛宾的忘年恋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若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志趣相投之人,只此一人,一眼便懂了你的一生,何其有幸.三毛从大西北回台北之后写下了<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一鞭钟情

若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志趣相投之人,只此一人,一眼便懂了你的一生,何其有幸。

三毛从大西北回台北之后写下了《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一鞭钟情》一文,并将其发表,后紧接着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一文。随后王洛宾则应大陆媒体之邀,写了《海峡来客》和《回访》两篇短文,“是谁在敲门/ 声音那样轻/ 像是怕惊动主人/ 打开房门/ 顿吃一惊/ 原来是一位女牛仔/ 模样真迷人/ 镶金边的腰带/ 大方格的长裙/ 头上裹着一块大花巾/ 只露着滴溜溜的一双大眼睛。”两人是都动了心了。

王洛宾给她讲每首歌背后的故事,三毛静静地听,仔细地记,他的琴声忧郁却也渐渐充满了生的激情,他的举手投足之间,早已将才华展现,叫人透过他衰老的脸庞看到了一颗火红的心。三毛在他面前完完全全迷醉了,她毫无保留地让自己爱上了他的音乐、爱上了他的灵魂。沉醉在音乐世界的他也开始读撒哈拉,他认识了一位朋友,走进了一位作家,也开始想去懂一个女人。

可在两人的书信中,王洛宾写道:“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王洛宾自知年老,岁月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刻痕,他经历过的坎坷都是三毛不能体会的,他们之间相差的不仅是年龄上的三十年,更是思想上三十年。

这段深情,王洛宾终究是辜负了,他为她写了许多首歌,其中最经典的除了《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还有一首《幸福的E弦》:“我常拨弄着琴弦/ 独自漫步海滩上/ 琴声那样忧郁/弹奏着无尽惆怅/今天我抱起了吉他/琴声却是这样明朗/像一只自由的白鸥/追逐着海波浪/ 虽然Sanm oor不在身旁/琴声却是这样明朗/因为她那发针/插在E弦上/ 啊,我幸福的琴弦/奏起幸福的交响/她那粉红的发针/曾经插在鬓发上。”这首歌是幸福的歌也是惋惜的歌。

三毛也终于明白,生活的刻刀在他的心上留下了不灭的伤痕,热情和爱在他的沟壑里只流过一程,便不再回头了。

疾病缠身的三毛常感到浑身乏力,当时电影《滚滚红尘》的舆论也在不断压在她的肩头,一切的难事似乎邀约好了汹涌而来,三毛的内心激烈地斗争着,她敏感地觉得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善良的她却还在尝试着安顿好身边的所有人,包括王洛宾。她在身体状况极为不好的情况下,仍写信给他保平安:“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未来我将住Scatland。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谢谢你,也祝福你。”

然而这平安信的背后,是三毛自杀的消息。一条勒住脖子的咖啡色尼龙袜,结束了她年仅46岁的生命。

他是三毛生命中最后的一份热爱,也是最后的一份遗憾。王洛宾在三毛死后为她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把三毛的照片放大,让学生用绒丝线装饰起来,围上黑色纱巾;还用白绢布包起来的三毛的一缕秀发,那是三毛在王洛宾家居住时,临走前剪下来留存在乐谱内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