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 中国处于哪个朝代?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可波罗(1254-1324年),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是700年前第一个遍游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意大利人,并留下了一部"世界奇书"--<马可波罗游记>,为了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意友谊史写下了引人注目的第一章. 马可波罗生在意大利东北部秀丽的"水都"威尼斯,他的父亲.叔父都是当地富商.1271年,17岁时,随父亲和叔父前来中国.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途经耶路撒冷.波斯(今伊朗),穿过中亚大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经甘肃进入蒙古,于1275

马可波罗(1254—1324年),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是700年前第一个遍游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意大利人,并留下了一部“世界奇书”——《马可波罗游记》,为了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意友谊史写下了引人注目的第一章。 马可波罗生在意大利东北部秀丽的“水都”威尼斯,他的父亲、叔父都是当地富商。1271年,17岁时,随父亲和叔父前来中国。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途经耶路撒冷、波斯(今伊朗),穿过中亚大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经甘肃进入蒙古,于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京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历时近4年。 马可波罗性格坚毅,聪明好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蒙古人的一切礼仪,精通四种文字,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读书和写作。忽必烈发现他的这种才华,对他十分宠爱和信任,常奉命出使各地,足迹远至中国的西南及邻国缅甸、暹罗(今泰国)、越南、印度,并曾巡游中国南方各省,做过扬州地方官。马可波罗父子在中国住了17年,由于思乡心切,借护送克柯钦公主到波斯成婚之机,于1291年从福建泉州乘船离开中国,沿印度洋航行18个月后,到达波斯,1295年才回到威尼斯。1298年,威

马可波罗(1254—1324年),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是700年前第一个遍游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意大利人,并留下了一部“世界奇书”——《马可波罗游记》,为了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意友谊史写下了引人注目的第一章。 马可波罗生在意大利东北部秀丽的“水都”威尼斯,他的父亲、叔父都是当地富商。1271年,17岁时,随父亲和叔父前来中国。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途经耶路撒冷、波斯(今伊朗),穿过中亚大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经甘肃进入蒙古,于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京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历时近4年。 马可波罗性格坚毅,聪明好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蒙古人的一切礼仪,精通四种文字,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读书和写作。

忽必烈发现他的这种才华,对他十分宠爱和信任,常奉命出使各地,足迹远至中国的西南及邻国缅甸、暹罗(今泰国)、越南、印度,并曾巡游中国南方各省,做过扬州地方官。马可波罗父子在中国住了17年,由于思乡心切,借护送克柯钦公主到波斯成婚之机,于1291年从福建泉州乘船离开中国,沿印度洋航行18个月后,到达波斯,1295年才回到威尼斯。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城邦之间发生海战,马可波罗参加的威尼斯舰队战败,他不幸被俘,被关进监狱。在阴暗的狱中,结识了作家鲁斯蒂凯罗,向他口述了自己在东方和中国的所见所闻,作家根据记录,整理成书,这便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当时,欧洲在宗教势力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禁锢,东方被称为“基督的光亮照不到的黑暗王国”,而马可波罗却在书中首次介绍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和种种奇特的风俗人情,包括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节日、游猎等情况,北京、西安、成都、昆明、大理、永昌、淮安、扬州、南京、九江、镇江、苏州、杭州、泉州等数十个城市的宏丽繁荣,还记载了印度、日本、缅甸、泰国、越南、爪哇、锡兰、土耳其、波斯等各国的情况。此书以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内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各种文字的《马可波罗游记》版本,达百余种,它给西方人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成了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马可波罗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作为意大利人民的友好使者,载入了史册。

他的事迹,最近由意大利和其他国家合作拍成大型电视、电影系列片。我国的苏州市和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也结成了一对友好城市。 当马可波罗在中国才华初露的时候,忽必烈“便想通过实际工作来试试他的才华,特派他到离京都很远的地方,名叫哈喇章的城市,处理一件重要的国务”。马可波罗这次出使的哈喇章,就是今天的大理;他经办的国务,与至元年间中缅的战事有关;他来云南的时间,约在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他走的路线是,从大都(北京)出发,经太原、西安、成都,渡金沙江,至昆明,西行至大理、保山、入缅、至蒲甘,又从滇南经四川回京。马可波罗长期在元朝宫廷,深知忽必烈喜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异国他邦的奇闻轶事,他每到一处,都注意收集和访问这些资料,并作详细记录,以备向皇帝讲述。

因此,《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云南的部分,是研究云南历史的重要材料,对我们描绘了很多方面生动具体的生活图画。 对云南的几个重要城市,马可波罗记道:“雅歧(又译作押赤,即今昆明)这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大城市。城中有商人和工匠。”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和小麦“,居民轻小麦而重大米。”这里有一个湖(即滇池)方圆近一百公里,在湖中可以捕捞各种鱼类。“描绘出了700年前昆明的发展轮廓及经济状况。 马可记述金齿(今保山)地区的民俗是:此地“男女有用金片镶牙的习惯”,“男人又在他们的臂膊和腿上,刺一些黑色的斑状条纹”,这“被看作是一种装饰和有体面的标志”。

当地人民“彼此进行交易,为着债务或信用必须履行某种契约时,他们的头目就取来一块四方木,分成两半。在上面各划一些刀痕,表示所商议的数目。两半的标记一样,每方各持其一。……期满时,债务者如熟还清,债权者便缴出所执的一半木块,双方都感到满意。”这种镶牙、纹身、刻木记事的习惯,在当地兄弟民族中,至今犹存。 马可波罗对当时的货币,也很留心。云南使用的货币之一是盐币,其做法是:将盐水熬成浆糊状,“将其制成小饼”,“这种小盐饼下平上凸,放在近火的热瓦片上,让它烤干变硬。这种盐币上,打有大汗的印记。不得擅自铸造。”这些盐币,不仅在云南省内流通,就是在“西藏省的各地山区和其他地方”也一样通用,而且越边远,币值越高,商人获利越大。

当时云南使用货币之二是贝币,马可波罗记道“他们是用从海里捞取的一种白贝壳作为货币。80个贝壳等于一个银币的价值”,他在大理、金齿,也见到用贝币。云南事业的货币之三是黄金和白银,“将金子切成小条,不经任何造型,按照重量通用。”金和银的兑换价格,在押赤城(今昆明)为8:1,在哈喇章(今大理)为6:1,在金齿(今保山)为5:1。 对于云南的物产,马可波罗也多有记述。他说大理的边缘地区,多产金沙,山中也有金矿脉。金齿则“盛产黄金”。对云南的马,他也很有兴趣,看到昆明一带“繁殖许多最好的马匹”,大理的马“体格高大,当它们还是马驹时,被运往印度出售。”永昌的男子热心练习骑术,等等。马可波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比较真切地记载了元初云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元代的政治、经济、民俗、物产等等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虽有猎奇渲染陋习之处,并不损害其主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