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师王悦 寄声琴上弦意浓 访板胡新秀王悦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悦,板胡新秀.现为中国音乐学院三年级学生,10岁开始学习胡琴,200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板胡演奏家.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沈诚教授.同年进入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和中国少年弓弦乐团.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继续随沈诚教授学习板胡演奏艺术,并随张顺翔教授学习副科京胡,同时还进行了古琴的学习.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艺术实践,随乐团在国内外演出. 曾参与录制了专辑<舞之光影>.2008年,赴韩国参与同韩国国立国乐高等学校的交流演出. 2010年,参与安如砺二胡艺术教学成

王悦,板胡新秀。现为中国音乐学院三年级学生,10岁开始学习胡琴,200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板胡演奏家、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沈诚教授。同年进入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和中国少年弓弦乐团。

200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继续随沈诚教授学习板胡演奏艺术,并随张顺翔教授学习副科京胡,同时还进行了古琴的学习。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艺术实践,随乐团在国内外演出。 曾参与录制了专辑《舞之光影》。

2008年,赴韩国参与同韩国国立国乐高等学校的交流演出。 2010年,参与安如砺二胡艺术教学成果展演。 2011年,参加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演出。 2011年7月,获得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大赛板胡中青年专业组铜奖。 2011年10月,随中央民族乐团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音乐会。 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节目的录制。

华音:为了使本次《当代青年民族器乐演奏家及乐坛新秀音乐汇(专访)》系列完成的内容更精彩、更丰富、更真实,且在体现当下民族器乐发展水平与年轻优秀的演奏人才心声的同时,广泛触及、揭露至国乐艺术在复兴与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因其笔者可以说曾对每件民族乐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做过一些了解、总结、分析,确保每次专访与被采访者能够沟通顺畅,以便更好的获取她们的心声表达给广大的国乐文化爱好者。

至此,让我们言归正传,提及起板胡,笔者了解到,更多的普通大众大部分会马上联想到二胡,而同为胡琴家庭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二胡的名气要远比板胡更响亮,这一点,作为一名板胡演奏专业的学生来看,您是否已经切身的所体会到了呢?提起板胡艺术的发展及现状,业内的某些专家、学者总会自然而然的拿它与二胡艺术相提并论或相互比较,您认为这又是其因为怎样的原因所致呢?板胡乐器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建立在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基础上出现,而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从年代估算来看,板胡比起二胡要晚上近700多年,在您看来,这是否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板胡艺术的发展呢?就刚刚的问题继续而言,板胡是在地方戏曲中应运而生的一件有着鲜明地域风味的民族弓弦乐器,而长期以来,根治于民间的土壤,这在板胡艺术的发展空间上也会起到一定的阻碍吗?

王悦:的确如此,当下,板胡相比较于二胡来说,其发展程度与受关注度远不及二胡。就像您在问题中叙述到的,而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奏技法多样、作品数量多,而板胡才仅仅有300年的历史,相差近700年,且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有多用于伴奏,因此传播、发展的程度与范围并不广,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与乐器制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将其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

后来,源于刘明源先生的功劳,板胡终以"学院化"的形式为众人所学习,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发展。     首先,二胡与板胡同属胡琴这一大家族中,"成员"之间也是会有比较的。

其次,二胡与板胡都是"学院派",即各大音乐高校中都有二者的专业,不像高胡、京胡或其他胡琴,人们自然而然的将两类专业进行比较。     历史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板胡的发展,因为板胡起源稍晚,当板胡逐渐进入到大家视线当中时,大众对二胡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更有些业外人士会把板胡当作二胡的一种,但其实他们不尽相同。

且二胡具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与沉淀,提起二胡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民家艺术家阿炳所创作的《二泉映月》,而说到板胡,人们在头脑中没有具体的作品去联系,这也是影响板胡发展的一个原因。

    我明白您的意思,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板胡作为地方民间艺术,而不是正统"主流"艺术,其发展会受到阻碍,但是我认为,板胡植根于民间的"土壤",扎根于民间音乐,不但不会阻碍板胡的发展,相反,这可以丰富板胡的艺术积淀,对板胡的发展是非常有力的。

然而,也许当下我们还不能从其发展历程中看出一些优势的端倪,但我相信,在长此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板胡一定会因为富有地方性特色而在众多民族乐器中脱颖而出的。

华音:随着近些年国乐文化领域整体性的复苏与进展步伐的加快,且在业内老一辈专家、学者、教授们的共同倡导及努力下,值得肯定的是,板胡艺术相比当前,有了质的飞跃及发展,当然,比起同属胡琴类的二胡,以及民族器乐中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还是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与多方的不足之处,那么您觉得,笔者所谓的距离与不足都存在于板胡艺术的哪些方面呢?且又如何去缩短差距、弥补不足的缺陷呢?笔者就现状务实的来看,为培养将来板胡艺术的接班人成为了促进板胡艺术的焦点所在,就算作曲家创作多少板胡作品,演奏家登上多少音乐厅的舞台来推广板胡艺术,都不如这一点更为实际、有效,以此笔者的观点在您来看,也是这样的吗?虽然在各大音乐院校中相继成立了板胡演奏专业,但每年艺术考试招收的名额有限,且仅有的这点学生却没有更多通过舞台演奏、比赛所展露自己风采的机会,同样都暴露了问题的所在,在这一关键环节上的沉寂,您觉得最应当承担责任的是谁呢?

王悦:如果说到板胡与二胡的距离,或者说板胡的不足之处,我想,应该要数现阶段板胡并没有较多、较好、较针对的优秀作品吧!这也是板胡发展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不久前曾举办的"板胡音乐周"活动,这次的活动是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与上海音乐学院在北京联合举办的活动,全名为"板胡音乐周——艺术院校板胡专业教学教材建设研讨会暨板胡新作品系列音乐会"。

在这场音乐会中,艺术家们带来了十多首由著名作曲家所创作的全新作品,《贵妃生死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作品,它是由吴华教授以《贵妃醉酒》为题材创作的,也许这首作品尚不十分成熟,但也可称之为佳作。

除了作品之外,板胡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是堪称难题。

一部分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处在大二、大三的学生觉得前途渺茫。板胡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也无外乎留校任教或进入乐团,而当下民乐团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且各大乐团也都呈现了"饱和"的状态,因此板胡专业学生就业也成问题。

    正如我上一个问题中曾提到的"板胡音乐周"活动,这只是一个开端,我相信这类活动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独具特色,使更多的人关注到板胡的发展中来。

除此之外,现在的一些民族器乐界的大型比赛,如"文华杯"民族器乐大赛、"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等都增加了板胡专业的比赛,这一举措提升了板胡在民族器乐界的地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板胡的魅力所在。

    如您所说,作品诚然重要,但接班人更为重要。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传承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学习者,只有学习人数增多,投身于此的学习者、演奏者增加,才能广泛的推广一门乐器。

    就我个人而言,这种责任是多方面来承担的。然而,要说最应该承担责任的应该是社会吧。首先社会对于板胡艺术,乃至民族器乐文化都不够重视,导致民族器乐艺术在当下的发展不容乐观;其次是媒体的宣传不够,对于一些有利于推广、发展民族器乐的活动,并没有给予大力宣扬,其延缓了民族器乐的发展。

华音:就板胡的作品而言,您是否会与笔者一样,曾问过您的家人或者是朋友,在他们的印象里,是否有着哪首作品可以像二胡的《二泉映月》,笛子的《扬鞭催马运粮忙》一样,为他们所熟知、喜爱呢?为什么在现代板胡作品里,却找不到一首像笔者刚刚所提及到的这些民族乐器的作品一样,被广大的群众所喜闻乐见呢?有位在板胡艺术界颇具名望的专家在一次研讨会中,所提到一个问题,吸引了且引发了笔者的关注与思考,他称:"板胡属于高频乐器,音乐比较窄,它有特殊的文化属性,与各地民间戏曲紧密相连。

板胡是继续沿用传统思路,还是换一个概念,需要全新思考"。针对这位专家的所言,您认为,板胡的特殊性是否就决定了它并不能作为一种广泛的大众乐器。继而普及开来呢?而"沿用传统的思路",您觉得这位专家所表明的思路又是怎样一如既往的传承和发展道路呢?继而,换一个概念,换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您认为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做是否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性呢?

王悦:当下有很多板胡作品都广为流传,如刘明源先生所创作的《喜洋洋》、《幸福年》等,这些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     在现代的板胡作品中,确实找不到一首能与传统作品相媲美的作品。

究其原因,我想是现在的作曲家并不重视对板胡作品的创作,他们对于板胡的关注度不高。然而,拿二胡这件众所周知的乐器来讲,其有很多新作品,如《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等,相信很多听众都听过这两首作品。

但是,不得不说,二胡的发展有些太注重于创新,摒弃了传统,过于炫技。在这次"板胡音乐周"的研讨会中,中央民族乐团席强团长发表了一个演讲,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席强团长说,"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不能丢掉老祖宗的根",他就是拿二胡《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来举例,他认为过于注重技巧的作品永远不可能替代了中国的传统音乐。

因此,在板胡今后的作品创作中,也应该植根于传统,讲究内在韵味,而不仅仅彰显技巧的优势。

    板胡的确是一件特殊性的乐器,富含特殊的地方文化属性,然而,板胡的特殊性恰就是其特色所在,不能说因为板胡地域性强,地方特点明显就不能被广为流传。

其实,在我看来,板胡至今为止不能被广为流传的原因就在于,板胡在戏曲音乐中最能发挥他的特长,然而当下大多数人也不关注于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找到艺术的共同点,继而同步普及、发展。

    "沿用传统的思路"就是像现在一样,在注重诠释传统艺术作品,而"换一个概念,需要全新思考"应该是指走"创新"、"改革"的路线吧。     如您所述,这一定是会承担风险的。

正如我在上面问题中就曾说道,就二胡而言,近些年二胡讲究创新,作曲家也是本着创新的思路创作出众多新作品,而这却使二胡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太注重迎合观众的口味,这对于继承传统音乐是十分不利的。其实,板胡也有很多作品是由西方移植而来的,但在发展的旅途中一定要植根于传统,不然很容易迷失方向。

华音:笔者曾与几个将要参加来年艺术考试板胡演奏专业学生聊起过他们的报考志愿,而令笔者较为惊讶的是,他们锁定的目标则都是中国音乐学院板胡演奏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贵校肯定的同时,也充分的证明了贵校在板胡专业上的重视及发展程度,就您在中国音乐学院学琴的经历而言,学院近些年在板胡专业领域所投入的精力及程度是怎样的呢?近期,贵校板胡专业还会有什么动作,能否透露给我们吗?中国音乐学院板胡演奏专业在业内颇具实力与影响力,在您看来,这是得益于什么样的因素呢?那么,您为什么选择了板胡这件传统的民族乐器来学习呢?您是否对今后的毕业有了较好的规划,或者说,前景呢?

王悦:就我个人经历到的而言,中国音乐学院对板胡专业所投入的精力,以及重视程度是非常大的,包括举办一些活动,为我们配置专门的教师等等,且中国音乐学院希望有更多的板胡专业的学生能来报考,因为学习者少对专业的发展尤为不利。

我记得,我当年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时候,二胡专业报名人数有五、六十人,而板胡却只有5个人,最后只录取了我一人而已。 像我之前提到"板胡音乐周"系列活动,就是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由此就能看出中国音乐学院对"冷门学科"的发展进行的努力。

中国音乐学院板胡演奏专业在业内颇具实力与影响力,其得益于很多因素。要说最重要的,我想还是归功于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沈诚老师。

首先,沈诚老师是刘明源先生的得意门生,其板胡演奏的非常出色,集多家风格于一身,韵味浓郁,音色饱满甘醇,运指生动细腻、运弓洒脱豪放、音乐热情粗犷。其次,沈诚老师对待工作尽心尽力,注重科学、严谨的办学与不断的探索教育教学创新,带动了中国音乐学院板胡专业的发展。

在我最开始学琴时,我并没有选择板胡这件乐器,可以说,那时候的我跟许多人一样,不知道板胡为何物。我学习乐器是因为我的父亲喜爱京剧、喜欢京胡,并且对于"胡琴家族"热爱有加,以此他便让我学琴。

我当时最先接触的是二胡,学习一年之后,老师向我父亲提出建议让我学习板胡演奏,并建议让我报考专业的艺术院校。我接触到板胡之后便深深被其吸引了。

一方面,板胡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可能受父亲的影响,我对戏剧非常感兴趣,板胡的作品大多是以戏剧音乐素材创作的,因此我非常喜欢板胡。 我觉得,毕业后的发展前景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是不论在外人看来,板胡的就业是否真的不容乐观,我从来都不会想要放弃板胡,因为我是由衷的喜爱这件传统民族器乐。

华音:虽然笔者并未亲手拉奏过板胡,但却时常在网络上听板胡的作品,深深被板胡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吟婉转,时而风驰电掣,时而细语柔声的曲调所感动、所痴迷,笔者认为,演奏板胡更应当着重突出它的情,它的韵,与它特有的味,那么这在您看来,情、韵、味三点体具体现在板胡演奏的哪些方面呢?板胡的这种特色,巧用在民族管弦大乐队以及舞蹈、歌曲等演奏形式中,您觉得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王悦:在我看来,板胡乃至胡琴的演奏,都以情韵并茂、气韵生动为主要评判标准,板胡演奏的各个方面都涵盖了"情"、"韵"、"味"的体现。举个例子来说吧,使用中音板胡演奏秦腔,我想秦腔对于大家来说应该并不陌生,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其主奏乐器便是板胡,板胡的发音尖细而清脆,却又深沉有力,就像从丹田发出的声音一样,能够生动形象将秦腔的地方音乐特色表现出来,这就包括了音乐的"情"、"韵"、"味"。

    可以说,民族管弦大乐队中有很多作品都用到了板胡这件乐器,彰显了板胡的大气。然而据我所知,板胡还未与舞蹈有过"亲密接触",不过在今后的发展中,这种结合也许会演变成另一种特色。

要说起将板胡用于歌曲中,还真有过一次"实验",在摇滚乐歌手郑钧《路漫漫》这首歌曲中用到了板胡这件乐器,我认为两者配合得相得益彰,丰富了歌曲的内涵。

华音:对华音网站的寄语

王悦:我十分欣赏华音网站所秉承的理念"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这也是我们民族器乐学习者、演奏者的责任。华音网站端正了我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下去。我也希望借助华音网站这一平台,使更多人关注板胡、学习板胡,将板胡艺术不间断的传承发展下去,让我们与华音网站共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