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孙立坤 改善生态环境 打造美丽焦作 访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市委书记孙立坤

2018-03-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煤城"享誉国内,又因煤而沦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的资源型城市焦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该如何华丽转身?3月6日,在河南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市委书记孙立坤表示,以打造美丽焦作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煤城的蜕变.近几年来,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经济转型示范市的焦作市,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复绿行动等,累计投入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038亿元,已完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21个.昔日的

以“煤城”享誉国内,又因煤而沦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的资源型城市焦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该如何华丽转身?3月6日,在河南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市委书记孙立坤表示,以打造美丽焦作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煤城的蜕变。

近几年来,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经济转型示范市的焦作市,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复绿行动等,累计投入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038亿元,已完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21个。昔日的510余处废弃矿坑遗址,被一处处风景秀丽的矿山公园和绿荫所取代。

“去年春季到冬季,全国雾霾天气不断,生态环境脆弱。”孙立坤说,“这既与个别企业偷排污染物有关,又有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方面的原因,还有全社会重视程度不高的因素。”

焦作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几年大力实施了蓝天、碧水和乡村环保整治工程,用健全的制度、机制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孙立坤介绍,焦作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城市转型之中,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美丽焦作建设。具体实施了“1234”战略。

“1”就是一票否决,建立严格的环境整治考核考评机制,对违反生态环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2”就是构建两大水网,利用黄河水和南水北调工程,真正形成“外部大联通、内部大循环”的城市水系,并与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环城森林公园和北部山区治理结合起来,建成一条生态水网、景观走廊,造福人民群众,提升城市形象。

“3”是三项机制。一是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对水污染超标的企业每季度征收补偿费。

二是总量控制机制。对重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将各地预支指标的分配与污染减排完成情况挂钩,实行多减多分,少减少分,不减不分。三是排污权交易机制。对排污权进行有偿使用和交易。200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排污权交易109笔,交易额4614万元。“4”是关闭、淘汰、搬迁和升级一批污染企业,对新上项目严格环评。

孙立坤建议,要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民生工程来抓,真正把“向大气污染宣战”落到实处,必须区域联动,共同治理。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标准和监测仪器的精确度。要加大对污染的打击治理力度,像抓反腐败那样来抓生态环境建设。

对农村环境整治,孙立坤也非常重视。他说,农村环境是美丽焦作、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和农村消费品、易耗品的日益增多,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种类均大幅增加,并逐渐向城镇看齐。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不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滞后,致使农村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现象较为突出。

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是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的基础保障,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紧迫任务。孙立坤建议,把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一同规划、同步实施。

针对全国各地农村的不同类型、不同情况,尽快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打破城乡环卫工作二元体制,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环卫体制,协调农业、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机制。

“建设美丽焦作,誓让碧水绕山阳,蓝天映太行。”孙立坤表示,“随着蓝天、碧水、乡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实施,焦作市必将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