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姜斯宪 [新民晚报大学版]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与学生交流[图]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把人生当一本书来看的话,如果一年写一页,我已经写了60页了,这60页里面有非常多的章节.     第一章是童年时代,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代,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第二章从"文革"到跨入交大校门,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有幸进入上海交大学习;第三章是交大岁月,我在交大学习工作了17年,前7年是读书,后面10年在不同岗位上工作:做过业务教师,也做过校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第四章是从1994年开始在上海市工作,历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

“如果把人生当一本书来看的话,如果一年写一页,我已经写了60页了,这60页里面有非常多的章节。     

第一章是童年时代,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代,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第二章从“文革”到跨入交大校门,我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有幸进入上海交大学习;第三章是交大岁月,我在交大学习工作了17年,前7年是读书,后面10年在不同岗位上工作:做过业务教师,也做过校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第四章是从1994年开始在上海市工作,历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汇区区长、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区长、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第五章融入海南,奋斗海南,担任过海南省副省长、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等职务;第六章回归母校,担任交大党委书记,回家的感觉真好,回母校的责任真大。

    

第一篇章 大学教育与青年成长

问:实习不仅能积累工作经验,还能为找工作提供定位。但我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有些导师不推荐我们学生实习,让我们比较迷茫,您能否给我们一些建议?     

姜斯宪:本科同学在假期里实习,不太会受到来自老师的阻力,本科四年如果多一点实习,肯定对你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开拓视野有帮助。研究生阶段情况有所不同,导师希望你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因为进入到研究生阶段,一定程度上就对学术发展规划更强烈了。

所以未必每个老师都很鼓励研究生做实习。你是船建学院的学生,从你的专业角度来讲,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化已经比较强,可能你的导师希望你更专注在专业的学习上,这个都不能绝对化。     

我觉得在学术上我们一定要有追求,但是追求学术不等于就是追求成绩,成绩和学术之间一定是有相关性的,但并不完全等同。你的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多方面努力,除了争取在单位时间内学得更多更好之外,也要分出一点时间历练自己。你想要实习,也是为了增强个人能力,本身没有错。     

今天在座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学生领袖,你们除了为同学们服务外,我觉得可能对于你们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经历,这个和学术追求不矛盾。你要成为一个学术上成功的人,我觉得不能是书呆子,应该是比较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尤其在当今知识信息爆炸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有多方面的能力。谢谢。     

问:我来自“励志讲坛”,交大正在走向世界一流大学,您觉得讲座对广大同学来说,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姜斯宪:讲座对于同学有多大作用,主要看讲得好不好,如果讲得好,一定会有深刻的影响,甚至终身受益,但是反过来如果讲得不好,一定程度上就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我觉得在求学期间听一点讲座,开拓视野,听大师的教导,是非常宝贵的。

特别是进入咱们这个学校,大家如果在哪方面有一些优势的话,就是在这里,转眼就能够遇到大师,转身就能够遇到大师,能够有很多的机会听取大师的指点,这个是非常好的。     

问:您的履历那么丰富,您希望我们交大学子怎样规划未来人生道路?     

姜斯宪:我感觉能进入到交大学习的同学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不要因此自满,要有自我期许,激发潜能,更好地把握住交大所能提供的机会。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对未来如果过于随意了,没有太大的志向,肯定在相当程度上你的潜力也不能有效地被激发出来,其实很多人的潜力都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如果没有给你这个机会,你不太会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么大的潜力。作为交大人,首先要有这样一种自我意识,要意识到你是一个有强大潜力的人,如何能够把潜力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未必要把我们的未来过早规划得特别明晰。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积累、贡献自己的精神力量和才能。你们在学校里担任学生干部,就是在不断地积累能量,慢慢会取得一些成果。     

我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上,你们都是担任学生干部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用在工作上,或许你们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在班级中最拔尖,但即便如此,也千万不要降低学术追求。交大还是希望成为培育大师的摇篮,能有更多学术巨匠在这里成长起来。

至于未来做什么,大家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励自己去努力,但不要把自己框住。我的人生经历还算比较丰富,但话说回来,我原来也没想过今天会干这个,明天会干那个。有时候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期而遇的机会就落到你头上,如果落到了你头上,就努力挑起担子来,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篇章 时代特点与大学使命

问:我们学院很多同学选择创业,现在互联网创业很火,交大也有一些创业成功的品牌,像“饿了么”,您对学生创业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姜斯宪:现在国家很鼓励大学生创业。几个月前,交大原党委书记何友声院士跟我说,斯宪你要注意,现在国外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已经到了两位数,将来要关注这个趋势。现在我们在这方面也很重视,朱健副书记是交大创业学院的院长,创业学院的目的就是想给大家创业方面做一些准备。     

创业也不要太盲目,也不是每一个同学都适合一毕业就马上创业,实际上有一些创业方面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     

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年龄优势,我可以去尝试,尝试不要盲目,先做一点锻炼还是好的。     

不管干什么工作,就要努力地争取从所从事的事业中找到一些乐趣,学习一些东西,这样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比较容易做出成绩。     

问:在您17年的交大生活中,母校带给您的烙印是什么?您现在作为我们的大家长,希望交大人走出交大之后,身上要带有怎样的印记?     

姜斯宪:交大的学习、工作经历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难忘。四年本科,我们当时就是拼命读书,心无旁鹜,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学习本身就非常快乐。到了研究生阶段,相对从容一点,国家的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这个时候多了一点对社会的关注。

我们刚进交大的时候,讲基础厚、要求严、门槛高。我还记得学校83周年校庆的时候,钱学森学长的堂弟讲了一段话,当时他说,走出交大,天下考试都不怕。当时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是非常严格的历练。

现在随着培养理念的不断完善,不能把老传统简单地拿过来照搬、照抄,但是老传统中的核心因素还是需要借鉴的。我们学校比较严格,交大人相对来讲比较踏实肯干,交大培养学生的质量也比较好。不管走到哪个岗位,你在交大的学习经历会受益无穷。     

问:您认为我们这些大学生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姜斯宪: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可能不像过去的十几年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我们还是能够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按照习总书记说的,我们国家成长的潜力巨大。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同学们在发挥力量和才能的时段里,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最重要时期,各位大有作为。     

我自己有一个国际组织的头衔,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它的宗旨是亚洲寻求共赢。现在已经举行了12年,每年中国的主要领导人都会出席论坛,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会去,更多去的是一些企业家、专家、学者,大家在那里交换意见。我一年比一年感受到,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很多国际场合,中国的声音很有影响力。     

各位同学,你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会有更多展现自己力量的机会,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你们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对国家要有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再过二三十年,再有机会和同学们欢聚的时候,到那时候你们都已经是国家的栋梁了,那时候如果身体可以的话,我希望还可以跟大家再对话。到那时候想听一听你们所取得的成就,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为国家为民族所做的贡献。谢谢。     

第三篇章 民族复兴与青年抉择

问:现在很多同学毕业后出国深造,或出国工作,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留住人才?或者说采取怎样的措施吸引这些人才为祖国做更多贡献?     

姜斯宪:谢谢你的问题。我在读本科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我能出国,那时候我们本科四年中除了有一个同学退学到国外读书以外,我印象里没有一个人到海外游学,没有这个概念。现在交大本科生中有30%以上的同学有海外游学的经历,这个机会非常宝贵,大家的视野会有不同。

回到这个问题上,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选择出国,对当时的我们来说都很有吸引力。我当时读的是机械工程系,我们一个班级20个学生,15个同学出国了,而且出国后都留在那里发展。

另外5个同学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我在内没有出国,但是后来也都有短期到国外去学习的经历。我个人觉得,在人生中有一段时间到国外去学习,还是很有意义的。     

今天很多同学毕业了想选择出国,是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他可能在出去的时候就在想我回来要干什么?出去是为什么?这个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不反对各位有出国的打算。但出国不是华山一条路,在国内照样可以有很多的机会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出国的一段经历可能在我们的成长中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我第一次出国只有半年,那时候出去做访问学者,条件比较艰苦,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是收获很大。第二次出国只有四个星期,去读了一个课程,这个跟你们的游学有点像。     

问:我是安泰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三年级的研究生,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蛮早拿了金融界投行的Offer,但我更大的意愿是去基层进一步磨炼。刚才您说我们对您人生篇章里哪一块最感兴趣,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当时在海南的生活跟在上海、在学校有怎样的差异?您有怎样的感悟?我听到一些选调到基层的师兄师姐分享,说交大这些年去基层的学子越来越多,您或者学校对毕业生去基层这个选择是怎样看待的,有没有学校层面的规划?     

姜斯宪:在金融专业读研,取得了投行的Offer,在这样诱人的条件下,你能考虑到去基层扎实了解国情,反映出你有远大的理想,从这点上来讲我很敬佩你。现在有这样远大抱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包括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海南。

我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你对自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愿意在基层一线去拼搏的话,这个选择是完全可以的,是有机会的,因为毕竟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你能够很接地气,能够在那里被当地的干部群众所接受,有一个发挥力量的机会和舞台等着你。

毫无疑问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现在当到多大的官也不会有投行的收入高,因为我们想要当一个清官,我们不希望自己给母校带来污点,给家人带来伤害,所以你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高。但是我们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实现人生的一些理想,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要跨出这一步非常值得祝贺。     

母校能够为大家做什么?现在母校在所有省都有校友会,而且我们越来越重视校友会。校友们成长得好,母校的声誉会越来越高,反过来校友们的相互帮助也会给大家发展带来更多力量,到任何地方去都有校友会的帮助。特别到海外去,得到师兄师姐的指教,得到更好的发展。

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不仅是在这个地方可以得到师兄师姐的帮忙,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校友的支持,我们母校就是一个家。谢谢。     

问:您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历史责任是什么?应该做一些什么?     

姜斯宪:在座很多都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政治上有更高期待的一批人,期望大家能够对我们国家的政治上多一些关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自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当时参加这个会的时候,听到这段话很有共鸣。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有理由说我们这个制度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提高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这是被事实证明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大家提升一些政治上的积极性、认同感,对于各位未来的人生成长应该是有益的。对于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我们给大家安排了思政课,这些课怎么上得更好,使得大家有更多受益,这些我们还要继续做探讨。     

问:学校和浦东新区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请问这个战略合作协议会有什么影响?     

姜斯宪:我认为一所大学应该很好地融入到一流城市的成长之中,回到学校以后,和同事一起商量,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一流城市与一流大学的共生互动。上海无疑是跻身世界一流的大都市,也要有更多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学校要努力配合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校除了和浦东新区以外,也达成了一些相互合作的协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主持人:非常感谢姜书记,分享了他非常多的见解,从个人经历、选择到大学的使命、责任。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姜老师对我们这代学子有深厚的期望。再次感谢姜书记。     

今天没有借助太多的多媒体,但我想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一场视听盛宴。这便是书的魅力,读书前那些充斥在脑海中的问号,现在也都变成了惊叹号。这本书还未完待续,我们也祝福姜老师继续书写您与交大的缘分,正如您在新生第一课的主题——思源致远,砥砺前行。期待交大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