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朱清时教授忆南怀瑾老师

2017-1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2004年第一次见到南怀瑾先生时,对其著述思想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3个半小时的长谈几乎改变了朱清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2004年第一次见到南怀瑾先生时,对其著述思想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3个半小时的长谈几乎改变了朱清时的处世态度。

此后,科学家朱清时开始探索科学与禅道的关系。“发现现代物理的主流学说,正好是佛学在两千年前所讲的。”在南怀瑾先生的推荐下,朱清时参加了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并担任佛学与科学分会场的***。在会上,他发表了题为《物理学进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

自2004年那次见面后近10年来,朱清时每年都去拜访南怀瑾先生4到5次,“这样的老人见一次,少一次,我珍视每一次与他的见面机会。”

“一个彻底的科学家,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发现人的认识是有极限的,人类只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阶段。科学家要找办法突破这种极限,首先必须提高大脑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而佛学能让人在禅定状态下,安静地思考。这个状态下,大脑成了超导体。”

朱清时觉得,南怀瑾让他的心“找到了宁静,逐渐把很多事情放下。不再恐惧什么事,不会在意困难和打击。使我能不为个人得失忧虑,一心去追求我所认为的真理”。

朱清时坦承:“南怀瑾先生最不喜欢别人一见他就说崇拜你啊,书写得好啊之类奉承的话。”朱清时在太湖大学堂遇见不少与他一样的著名大学校长、企业家、文化人,“也有很多求见而不得的。”南怀瑾也曾自我解嘲说:“我的生活就是三陪:陪吃饭,陪聊天,陪照相。”

南怀瑾常常会“骂企业家”。朱清时遇见过几次,南怀瑾对前来学禅的企业家直言:“要学禅,先把财富都甩掉。”并向来访者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收藏金银财宝的人,背着一袋子钱财去学禅。半路遇见一和尚,带其去寻禅学大师,上了一艘船。船行至河中央,和尚让其爬上桅杆看看还有多远,在桅杆上,他看到和尚将其钱财抛入河中。懊恼之后,此人才感悟到这么做正是为其学禅所做的准备。

朱清时最近一次登门拜访南怀瑾先生是2012年9月22日。这次拜访不同于以往,前一天朱清时收到短信,南老师因感冒引发肺炎,病情转重,朱清时接到短信后,便立即出发赶往庙港。

9月29日下午6时,朱清时再次收到短信,得知“南老师圆寂”的消息。在朱清时看来,这位老者影响了几代人,包括他自己。“我想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师,一位在当今社会为我们引路的提灯人。”他说。

人们称南怀瑾为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但这些标签用于他身上,似乎都不算准确。他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精通儒释道等,却没有一心成为学界权威;他在政界声名鹊起,享誉两岸三地,却对政治有一种先天的敏感,始终保持合理距离;他长袖善舞,虽时而在经贸领域度化,但从不沾染铜臭味。

早年,一个朋友把南怀瑾的八字拿给一个很有名的算命先生。这个算命先生看过“八字”以后,认为这个人的命很有点“王气”、“霸气”,但不是真正的帝王。他根据南老师的“八字”推断出南老师一生的命运:“身无分文,富可敌国;手无金印,权倾天下”。南怀瑾的一生印证了这十六个字。

回忆起近10年前,朱清时通过中科大的一位教授引荐,结识南怀瑾先生,从此拜在南师门下。“当时我很迷茫,我觉得当今大学生缺少信仰,没有道德底线。”在与南怀瑾畅谈了一个下午后,朱清时“备受启发”,南怀瑾让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宝贵的东西。

“现在人们觉得人死如灯灭,做了坏事也没什么,因为反正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在心里没有可以敬畏的东西,因此也就没有道德底线。”南怀瑾先生用一个故事向朱清时讲了这个道理:唐太宗时,大概有390个死刑犯,唐太宗下令把死刑犯放回家过年和家人团圆,过完年再回来。

第二年,所有的死刑犯都回来了。因为当时唐朝佛教盛行,人们相信因果报应,有所敬畏。“但是这种事情可能不会发生在当代。”

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学术领域内,他的一些观点也受到质疑。朱清时说,“南老师学识广博,而他的专著很多都是学生用课堂录音整理发表的,口头的东西里面难免有一些不能确定的东西,有一些错误。

”朱清时认为不能以考据的心态来臧否南怀瑾,“他最大的功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让这么多人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值得学习,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有感情,从中受益,改变人生。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历史地位颠扑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