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情书”是矫情还是童话? 汤唯吴秀波上演珠联璧合

2019-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5月4日讯,由薛晓路导演,汤唯.吴秀波主演的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成为这个"五一档"的最大赢家.截至今天零点,影片累计票

2016年5月4日讯,由薛晓路导演,汤唯、吴秀波主演的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成为这个“五一档”的最大赢家。截至今天零点,影片累计票房已近5亿,即将突破前作成绩,创造国产爱情片新的记录。随之而来的却是严重两极分化的口碑。喜欢的人觉得它罗曼蒂克到了极致,失望的观众却直言其“外表华美,内在平庸”。

全靠书信来往的柏拉图式恋爱,在这个信息时代,究竟是美好童话还是矫情?面对种种争议,导演薛晓路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个故事就是她心目中的童话,“爱情故事本来就是带有童话色彩的。我会期许这样一种爱情关系,同时也相信这是存在的。”

《查令十字街84号》给的启迪

对于《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个被观众们吐槽“文不对题”的片名,薛晓路坦言其实是宣发公司的建议,实际上“北京遇上西雅图”只是噱头,“不二情书”才是本质。她承认,这一部和前作在故事人物上没有任何联系,仅仅是它延续了前作的一些主题,比如缘分,比如异域情感的寻找,包括海外华人情感和生活历程等。

谈到《不二情书》的创作缘起,薛晓路直言“很复杂、很艰难”。“因为《北京遇上西雅图》以后,想做一个爱情题材,对我自己来说压力蛮大,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所以最早构思的是吴秀波这个故事,但是那个女孩子的故事一直没有想好。”后来,偶然之间,薛晓路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让她茅塞顿开,决定写一个“两个人不见面,书信谈恋爱”的故事。

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书信集,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书商弗兰克·德尔之间的书缘情缘。“对我来说,爱情故事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它的构思要有某种奇巧性,要与众不同;二是能体现对爱情的观察和看法。”薛晓路说,《查令十字街84号》恰恰满足了这两点,“小说主人公书信沟通,形态上和一般的爱情故事不一样;描述两人不见面的爱情,也会有相当的叙事难度和挑战性,一旦做好也是好玩、有趣的,非常精神性的恋爱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

唤醒大家对慢生活的向往

有观众质疑,毕竟《不二情书》里的主人公生活在信息发达的当下,早已不是小说中上世纪五十年代只能靠通信交流的时代了,“为什么电影里吴秀波汤唯不能留个电话?”薛晓路解释,“他们两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是有诸多不满意的,所以他们其实是在用假面去塑造成自己心目当中的人物,去和对方去交流。这也是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做法。”薛晓路希望,在今天这样一个喧嚣、动荡的时代,《不二情书》能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唤醒大家对慢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慢下来,真的去了解爱情的本质和真谛是什么。”

对于人物台词中大量古诗词的出现,有人觉得古典别致,也有人觉得略显刻意。但薛晓路认为,古诗词的出现是完全符合人物身份的需要的。“故事本身是关于回家和寻根,也关乎文化上的寻找,尤其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古诗词显然是中国文化中特别有代表性的典型符号之一,而且‘爷爷’也被设定为老派知识分子,所以他的台词中就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同时,情节上需要迅速建立起吴秀波饰演的Daniel和秦沛饰演的老派知识分子爷爷的情感,所以设定了Daniel也会诗词。”另一方面,汤唯饰演的“姣爷”被设定为只有高中文化,所以她在信中引用的古诗词都尽量是Daniel用过的,“从爷爷到Daniel到焦姣,也完成了这一个传承的关系。”

片中,爷爷奶奶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不过薛晓路说,她并没想过刻意去用过去那种相濡以沫的美好来反讽当下的爱情法则,“我从来不在我的作品中去表现那种二元对立,只是去展现它们之间的不同吧。我在作品中态度都是尽量宽容的,那些人和故事都尽量是真实存在、有合理性。我也不觉得这其中哪个是错的。”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