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主编 曹洪欣演讲:坚持主体发展 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

2017-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尊敬的陈主席,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我是老家在德州,回到山东来参加这次尼山论坛,我昨天刚从意大利回来,参加由意大利前总理和许嘉璐委员长联合主办的中西医文化论坛,昨天中午到的北京,下午赶到这里来,因为对山东特殊的感情.以前因为作为尼山世界闻名论坛,按照大会组委会的要求,准备了一个"维护健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报告,昨天我还在西班牙的时候,魏局长给我说来的都是同道,所以讲讲中医发展战略更好一些,所以在飞机上就准备了这个报告.我讲的题目就是<坚持主体发展,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

尊敬的陈主席,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我是老家在德州,回到山东来参加这次尼山论坛,我昨天刚从意大利回来,参加由意大利前总理和许嘉璐委员长联合主办的中西医文化论坛,昨天中午到的北京,下午赶到这里来,因为对山东特殊的感情。

以前因为作为尼山世界闻名论坛,按照大会组委会的要求,准备了一个"维护健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报告,昨天我还在西班牙的时候,魏局长给我说来的都是同道,所以讲讲中医发展战略更好一些,所以在飞机上就准备了这个报告。

我讲的题目就是《坚持主体发展,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大家知道,中医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现在在世界上越来越引起重视,今天讲这个报告,这是我们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的中医在全国占据重要的位置,因为重要发展时刻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思想。

当时我在黑龙江大学做副校长的时候,山东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同时经过国家批准,由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还是1995年1月,是一个文件下来,当时全国中医院校,除了老五所院校外,增加了黑龙江和山东两所大学。

应该说山东中医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所以今天做这个报告我也想,尽管在座的很多不是搞中医的,有的是从事西医专业,但是我想从几个方面跟大家交流,目前是大家对中医有一个正确认识,对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对中医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它的基本思路,能够形成共识,共同为我们国家国宝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首先,正确认识中医,这个题目说起来简单,我曾经给十个中医博士出过题,就讲什么是中医?真答的五花八门,严格来说及格可能不到一半。清代以前还没有中医这个概念,最早讲中医是和儒家文化中和中庸密切相关,中医的理论来自于和合文化,恰恰是这个文化下,中和中庸称为中医,包括以中医为主的中华民族大地上的传统医学。

中医定位起源发展于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说起来这个话也很难,现在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提出东洋医学、东亚医学,就不愿意说中医,就是去中国化,这些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恰恰是我们的民族,我们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的观察形成的科学,所以带有"中"字,就逐渐到清代以后延伸为起源发展于中国。

现在都在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祥地,都在争具有原创优势的科学领域,中医毫无疑问,中国人就应该叫中医。比如说很多国家把中医叫补充替代医学,叫传统医学,叫整体医学、东亚、东洋医学,为什么这次在欧洲召开中西医文化论坛,我对欧洲印象最好的是欧洲这片国家都承认中医是中国的,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发展最好也是在中国,因为在全世界上,中西并重的只有两个国家,第一个是中国,第二个是朝鲜,我接任三任朝鲜卫生部长,三任卫生部长都跟我们说,我们国家穷啊,但是我们落实了毛泽东"六二六指示",我们所有的西医必须学中医,所有的西医100%出中医,所以我们朝鲜解决了医疗保障问题。

但韩国和日本很多国家不认可中医,像越南说针灸是他们发展的,说他们是从法国学的,法国从哪儿学的呢,法国也是从中国学的。

在世界上中医求同,我们叫传统医学,比如说三个国家总统都说过,"traditional"它虽然是传统的,但是有落后的、过实的,靠一技之长的,我们中医不是,中医有理论、有实践。

尽量不要说中医是传统医学,大家知道我们讲美德有美的一面,还有缺德的一面,传统有优秀的一面,还有糟粕的一面。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人文和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医学是医学,一定要注意是医学科学,不是文化。

恰恰中医学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中医的发展过程中,从《易经》开始,中医是观察人的生命现象,把人的生命现象和当代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等有机地结合,来物化到人身上,形成了这门医学科学,所以深厚儒释道的影响,但并不是把儒释道这些东西拿过来就是中医的,它恰恰和人体的生命现象结合,所以有人不懂中医,就说什么时代了还讲五行,中医是把"阴阳平衡"的理念,孔子的"和合"理念引入到人体,强调人体脏腑的平衡,经络的平衡,物化到人的身上,并不是把阴阳哲学的概念用完,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带有深厚的哲学思想。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七八十年代,西医讲医学就是自然哲学,到九十年代初,中医开始文理兼收,全世界公认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药占有相当比重,因为中药原创就在中国,在这里,恰恰我们搞西医的认真深入去挖掘,就能得出很多宝贵的经验。

中医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而且对世界闻名也带来了深远影响。前些年流行甲流,大家反思之后,在1918年到1919年,全世界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时候,全世界感染人数5千万左右,死亡10%,恰恰中国是民国战乱时期,我们没有那么多死亡和感染,靠的什么?靠的中医。

结合下来流行性传染疾病,从SARS到甲流到手足口病,这三个病,我们在全国组织科研医疗一体化进行治疗,进到病房门诊,不是单纯治病,更重要地把科研带进去,这三个病基本上都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承认中医的确切疗效。

恰恰在甲流和手足口病的治疗中,陈竺部长都给予充分肯定,我们甲流的病例发表在世界顶级的医学文章里。

我们把古代的传染疾病进行分析,从周朝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550次疫病大流行,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疫病流行的死亡人数多吗,这时候中国人口在剧增,到明清时期我们国家超过两个亿,靠的是中医。

我们讲中医的概念,中医特点是什么?我规定了一下大概三个方面,第一,中医的科学性,方舟子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认识中医最典型是钱学森,他对中医四个方面的评价,年轻时候他说中医是伪科学,中年的时候他说中医是前科学,中老年的时候他说中医是科学,到晚年的时候,他说中医是后科学。

中医的科学性是2009年国务院22号文,中医是医学科学,为什么中医是科学,几千年下来,中医的理论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包括突发性疾病、亚健康,中医的理论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实践,那么它是科学。

第二,中医的人文性,体现在哪儿?中医讲医乃仁术,大家知道上医学进行宣言的时候,常常宣言苏格拉底的宣言,但是他的宣言和中医孙思邈的差别太大了,做医生进了这个门之后,不光医术精,还要医德高尚,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是重要的最高境界。

现在全世界医患关系紧张,我们统计过医患关系紧张的程度明显低于西医,实际上中医在诊病过程中,从仁爱之心,从医德医术的要求,恰恰从中医讲的艺术性,更能决定中医的艺术体系,能够有效地缓解医患关系紧张。

医学不仅是单纯看病,更重要的是看病过程中,怎么体现在诊病过程中,"望闻问切"这个过程中如果到位,病人就感觉很亲切。

我一个同学搞医的,他非要查体,说肚子疼,来了两天,挂了三个医生的号,一个医生的号三百块,加上检查花了一万多块钱,告诉我没啥病,我说你的感觉,他说真恨医生,我查了两天,挂了三天号,没有一个医生按一按问我你哪儿疼,他说肚子疼,就做超声、CT、核磁,这是现在诊疗技术带来的人文关怀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医学艺术,因为中医首先在问的过程中就要问你怎么疼法,哪个部位疼,疼了多长时间,医生结合这些问题,才能判断你需要什么检查。

中医的另外一个艺术性,讲究一个医生能从理法方药一体化下来,现在医学科学体系和中医理论不一样,比如一个医生看病,我就头疼,用西医讲,还真离不开检查,起码要做脑电流,甚至CT才能诊断,恰恰中医体系,在理法方药有机统一下来以后,经过分析按照中医治疗,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治疗。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是1978年的时候,那时候很多西医教师在中医院校,西医老师说你们好好学西医,中医了解就行,你看一个医生看一个病人就有很多不同,一个人一个样。

现在世界医学界的潮流,我们刚从意大利回来,那么多西医的大专家就讲,我们应该向中医学什么?学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因为人长的不一样,体质不一样,基因不一样,病不可能一样,你开一样的药是不行的,所以个体化诊疗又体现了中医的艺术性。

同时,中医讲医者意也,就是一个医生不是单纯地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为什么中医有的学了一辈子成不了名医,虽然逻辑思维很强,但是医学,特别是中医,讲究逻辑思维和悟性思维的结合,形成了辩证逻辑为主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为艺术,这种模式要注意不能悟性太强,悟性太强离开了科学不行,那就是张悟本,悟性太强。

他本身不是中医,但是离开科学肯定不行。

作为人来讲,人是有文化、有思维、有竞争意识、思维活动,单纯的逻辑思维解决不了人的问题,因为必须是逻辑思维和悟性思维有机结合。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的综合,在中医应该是充分体现了这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