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乘的科研成果 “诺奖级”科研成果的疑局应有权威的说法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到目前为止,韩春雨科研成果可靠抑或是不可靠均没有确凿的说法,固然有部分科学家质疑,但也有不少的科学家支持.而且看上去双方均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的状况令外界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不能长期延续下去.本来,科研是一项专门程度极高的事务,科研事务的疑局应该交给科研工作者自己来解局,公众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评说.而且,科研事务本身自带纠错能力.在同行的实验中,在将来的实践中,有价值的.符合科学规律的科研成果自然会经受住考验,脱颖而出;而无价值的,甚至不实的结论自然会被淘汰.人类的科技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下逐

到目前为止,韩春雨科研成果可靠抑或是不可靠均没有确凿的说法,固然有部分科学家质疑,但也有不少的科学家支持。而且看上去双方均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的状况令外界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不能长期延续下去。

本来,科研是一项专门程度极高的事务,科研事务的疑局应该交给科研工作者自己来解局,公众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评说。而且,科研事务本身自带纠错能力。在同行的实验中,在将来的实践中,有价值的、符合科学规律的科研成果自然会经受住考验,脱颖而出;而无价值的,甚至不实的结论自然会被淘汰。

人类的科技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下逐渐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公众的意见实际上无足轻重,公众的智慧实际上也无所助益。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一事件本不应成为公共讨论的对象,事件的走向也本不应被公共意见所支配。公众需要做的,是留给当事人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私人科研空间。

这不仅是当事人自己的愿望,也是一部分公众的愿望。但是,这一事件有其特殊性。

首先,韩春雨的科研成果太具典型意义。其典型意义不仅在于韩春雨的科研成果当时被媒体誉为“诺奖级”成果;更重要的在于,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是对我国当前科研学术体制的一次突围。实际上,在韩春雨科研成果甫一发表时,即有论者提出,这样的“诺奖级”成果被非一流大学的非一流实验室,在缺少经费的条件下所做出,这反证了我国当前科研经费主要向一流大学一流实验室配置这一制度存在问题。

而且,媒体报道指出,韩春雨数年来没有发表过论文,堪称三无教授,而这一不被主流科研学术界认可的教授做出了“诺奖级”科研成果,这也反证了我国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吁求改革相关制度的呼声甚嚣尘上。但如今韩春雨及其科研成果陷入舆论的漩涡,这使得社会对相关制度不无价值的反思都失去了可靠的基础。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其次,到目前为止,这一事件已使公众陷入了阴谋论的臆测之中。一方认为,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有“造假”之嫌。而另一方则认为,质疑韩春雨的声音有其他的目的,可能存在着打压同行的嫌疑。公众意见的针锋相对必然会波及科学领域,必然会打破科研领域必要的独立与宁静。

这对科研而言,并非好事。实际上,韩春雨本人就已经深受公众侵扰之苦,甚至在半夜也接到谩骂的匿名电话。试想,这样的环境,科研如何开展?而如果这一事件的疑虑得不到澄清,这样的局面只会愈演愈烈。

再次,这一事件事关中国科研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科研领域与公众有遥远的距离,公众一般无法对科研领域的事务做出理性的评判。但科研又极需要公众的支持,比如来自公众缴纳的税收的经费支持。所以,公众对科研的信任就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因为科研所呈现出的理性与科学精神,公众对科研有天然的信任。但如果科研成果不可靠,尤其是进入公众视野,被公众寄予厚望的科研成果被质疑,将严重戕害公众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权威机构主动澄清、自我纠错,可以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若一任此一局面长期延续,我国科研的公信力将很成问题。

就此而言,“诺奖级”科研成果的疑局应有权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