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献血应该注意的事项推荐

2019-06-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献血,国内一般理解为无偿献血,台港亦称捐血,是指献血者捐献全血.血浆或血液成分,通常情况下献血者不收取任何报酬,采供血机构向献血者赠送低价值的纪念品的过程.这些血液通常存储在血库中,由医疗单位.血站保管,以备需要者输血时使用.与有偿献血相比较,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有意献血者可在各地区的固定.流动的献血站.献血屋.献血车进完成无偿献血行为.采供血机构会定期派遣采血车到学校.单位.人流密集区,或配合有关机构的活动来征求献血者. 主要益处 eof sh

献血,国内一般理解为无偿献血,台港亦称捐血,是指献血者捐献全血、血浆或血液成分,通常情况下献血者不收取任何报酬,采供血机构向献血者赠送低价值的纪念品的过程。这些血液通常存储在血库中,由医疗单位、血站保管,以备需要者输血时使用。与有偿献血相比较,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有意献血者可在各地区的固定、流动的献血站、献血屋、献血车进完成无偿献血行为。采供血机构会定期派遣采血车到学校、单位、人流密集区,或配合有关机构的活动来征求献血者。 主要益处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

1. 献血对心脑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并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血管壁上,最后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坚持适量献血可减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减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铁和蛋白,还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男子献血有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铁),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这种说法目前尚缺乏依据,未获得国际公认。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注意事项

献血前

抽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公斤),女性不低于45千克(公斤)。

3. 血压:收缩压12-20千帕(90-150mmHg);舒张压8-12千帕(60-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 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血液化验有哪些项目?

1.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性大于1.052,女性大于1.050。

2.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在有条件的地区或Rh阴性率高的地区,应做Rh(D)定型。

3.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为指标,赖氏法测定应小于25单位。该指标不合格不宜参加献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问题。

4.血液传染病检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凡检查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

1.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暂住证、驾驶证、社保卡、士兵证、军人证、护照等身份证明。

2.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以防止血液浑浊。

3.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

4.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6.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7.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8.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喝酒。

9.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10. 献血前几天应该以素食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蛋白质过高的食物,这是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的物质。

11. 献血前要吃早餐 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

献血后

献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对针眼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将减少或避免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分钟。

2.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针眼处1-2天内不沾水。

献血后运动注意事项

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献血后喝茶禁忌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进而影响献血者血细胞的再生。因此有饮茶习惯的朋友,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可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既可解解茶瘾,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