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刘艳红 提起农家女刘艳红——为何不少农民竖起大拇指?

2017-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起农家女刘艳红——为何不少农民竖起大拇指?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艳红懂技术.会管理.有销路,跟着她干有盼头!"说起本村农家女刘艳红,丰润区任各庄镇南张庄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55岁的李增全是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他告诉记者,他种了2亩大棚西红柿,加入合作社后支出少了,病虫害少了,产量增加了,每亩增收3000多块钱."我们的腰包鼓了,这得感谢艳红啊!"李增全所夸赞的艳红,就是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据了解,该合作社现有社员73户,大棚2

提起农家女刘艳红——为何不少农民竖起大拇指?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艳红懂技术、会管理、有销路,跟着她干有盼头!"说起本村农家女刘艳红,丰润区任各庄镇南张庄村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55岁的李增全是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他告诉记者,他种了2亩大棚西红柿,加入合作社后支出少了,病虫害少了,产量增加了,每亩增收3000多块钱。"我们的腰包鼓了,这得感谢艳红啊!"李增全所夸赞的艳红,就是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据了解,该合作社现有社员73户,大棚262个,棚室面积230亩,每年为农民增收70多万元。

日前,记者来到南张庄村。在村南放眼望去,数百个蔬菜大棚绵延不断蔚为壮观,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烁、充满生机。走进刘艳红家的蔬菜大棚,西红柿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掩映下分外漂亮。42岁的刘艳红正在棚里采摘西红柿。

眼前的她,个子不高,齐耳短发,皮肤黝黑,微笑经常挂在嘴边,很普通的农家妇女模样,看不出是合作社的当家人。"我家的西红柿不仅外观好,口感也好,特别好卖。"刘艳红自豪地说。记者看到,西红柿外表光亮,品尝后酸甜可口、汁多饱满。"今年西红柿的行情不如去年,但一个棚挣1.5万元没问题,西红柿摘了再种黄瓜、豆角,5个大棚占地才3.5亩,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刘艳红喜滋滋地说。

谈起自己的创业路,刘艳红坦言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刘艳红夫妻俩在北京昌平开了一家加工厂,生产木质暖气罩、铝制墙角线等装饰材料,"赚得也就是一个辛苦钱,离家远孩子老人难兼顾,我们就想回家创业,可是也不知能干点啥。

"在一次给工人们买菜时,商贩说大棚西红柿是唐山产的,且市场价格高,刘艳红心动了,劝说丈夫放弃经营4年的小厂,回家搞大棚西红柿。2002年,刘艳红回来了,投资15万元在2亩地上建起3个大棚,搞起大棚西红柿。

夫妻俩对管理大棚蔬菜一窍不通,刘艳红就买来书籍学习棚菜管理知识,向老种植户虚心请教。当年,纯收入3万元。刘艳红说:"搞大棚累点儿,但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不用在外漂泊。"经过几年发展,刘艳红掌握了棚菜管理技术,棚室质量越来越高,收入也越来越多。

在销售西红柿时,刘艳红发现合作社的产品好卖。于是,2015年1月,她创办了鑫林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鑫林源"商标。"加入合作社,咱们统一商标和包装,可以多卖钱……"在刘艳红的动员下,目前合作社社员达到73户。

"村民加入咱合作社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做好了,给他们更好的经济效益回报。"说到做到,在技术上,刘艳红提供"保姆式"服务,自掏腰包2万多元,组织60多名社员去山东学习,聘请北京农科院的专家来授课;利用测土配方,给社员提供适宜的肥料;统一购置农资,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社员资金短缺,刘艳红也会援手。社员朱学刚建棚缺资金,她立即送去1万元解燃眉之急。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合作社有了固定的经销商。

只要符合绿色产品要求,社员可以使用合作社的商标和包装,并且保证销路。"现在,合作社还是起步阶段,投入较多,将来发展好了,就有利润给社员分红了。"谈起未来,刘艳红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