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像演出”尴尬了谁

2019-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不背台词只念一二三四五的"数字小姐",到让替身戴人皮面具拍戏的"面具先生",这类影视圈传闻总是隔三差五地出现.近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又贡献出一个新"玩法"--"抠像演出". 抠图技术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发明.<霍比特人>.<疯狂的麦克斯4>等能够呈现充满想象力的魔幻场面,正得益于此.问题是,<孤芳不自赏>这类古装剧完全可以实景拍摄,却采用绿幕抠图来完成,着实让人大跌

从不背台词只念一二三四五的“数字小姐”,到让替身戴人皮面具拍戏的“面具先生”,这类影视圈传闻总是隔三差五地出现。近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又贡献出一个新“玩法”——“抠像演出”。

抠图技术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发明。《霍比特人》、《疯狂的麦克斯4》等能够呈现充满想象力的魔幻场面,正得益于此。问题是,《孤芳不自赏》这类古装剧完全可以实景拍摄,却采用绿幕抠图来完成,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不少观众吐槽,全剧主演就没有一次全身带脸的镜头,马虎程度已经达到连头发的毛边儿都没有。如此种种,刷新了国产剧粗制滥造的下限。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仅靠一张脸,就可以演戏吗?如此,演员的价值何在?

演技是演员的根本。很多时候,演员到现场与对手演员频繁互动,和导演碰撞火花,才会有有血有肉的表演。《水浒传》、《康熙王朝》等历史大剧坚持不用替身,一帧画面可以拍摄长达八天,即便在冬天演员也不穿秋裤。走心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角色,这样的剧,过十年、二十年再看,依然是经典。倘若演员只是走走过场,让本该灵动的表演成了工具化的应用叠加,本该付出汗水的东西变成了靠技术加持的化学反应,别说精益求精了,连最起码的职业素质都谈不上。长此以往,再傻的粉丝也不会买账,更会让影视圈沾染污浊之气。

“抠像演出”闹剧背后是愈发严重的影视圈乱象。一方面,个别明星自恃拥有庞大的粉丝团和票房号召力,漫天要价、拼命轧戏。另一方面,制片人利益当头,盲目追“流量”。双方一拍即合,剧本好不好没关系,只要它是大IP;演员好不好没关系,只要他有高人气;演员档期太满没关系,大不了用高科技。照此逻辑,以后拍戏岂不是只要购买演员的肖像权,让明星露个名字和脸就万事大吉?任这样本末颠倒的表演“艺术”发展下去,演艺行业怕是都要跑偏了。

演艺的根本,在“演”不在“颜”。退一万步讲,即便颜值能吸金,随着时日渐长,一代代俊男美女前后相继,“小鲜花”、“小鲜肉”又能吸睛多久?某些人确实应该好好琢磨琢磨了,不然只会满屏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