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名言 孙正聿、邴正等专家学者做客西电名人名家报告会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吉大孙正聿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阐释大学的好老师西电新闻网讯(学生记者李梦鹤 范璐)"大学的好老师,既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11月7日下午4时,曾在人民大会堂代表获奖名师作发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哲学讲座的国家首批教学名师.吉林大学著名教授.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在南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以<大学的好老师>为题,和师生们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了报告会.孙正聿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报告会现场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报告会孙正聿从

吉大孙正聿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阐释大学的好老师

西电新闻网讯(学生记者李梦鹤 范璐)“大学的好老师,既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11月7日下午4时,曾在人民大会堂代表获奖名师作发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哲学讲座的国家首批教学名师、吉林大学著名教授、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在南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以《大学的好老师》为题,和师生们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了报告会。

孙正聿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主持报告会

孙正聿从分清层次与自觉定位、有理讲理与教书育人,以及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怎样能成为一个大学好老师的体会。

孙正聿首先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区别,中专、大专和大学的区别,以及本科教育阶段、硕士生教育阶段和博士生阶段教育的区别三个方面和师生们交流了他对于大学老师定位的看法,向大家系统阐释了究竟什么特质能够让一位老师被称作大学老师。

“对于一位大学老师来说,必须要有理讲理,怎么才能够做到有理?虽然我们大家经常把理论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很少有人会进行深入的思考,真正做到有理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孙正聿说,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数理化、天地生都一样,任何一种理论都具有四种特性,即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融合性、逻辑的展开性及思想的开放性。

大学的好老师需要做好研究,做到有理,孙正聿将其概括为四个“真”字和三个“积累”。四个“真”字即:真诚,抑制不住的渴望;真实,滴水穿石的积累;真切,举重若轻的洞见;真理,剥茧抽丝的论证。他还在这四个“真”字中特别强调了真实的重要性。

他还谈到,一个文科老师一定要做到三个“积累”,即文献积累,得道于心;思想积累,发明于心;生活积累,活化于心。他说,这三个“积累”不可或缺,缺一个“积累”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不能成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的好老师。

在讲演即将结束时,孙正聿送给大家三句值得深思的话:第一句是“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即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研究和教学上去。”第二句是“平常心而离常思,美其道而甚其心。”即老师就是要美自己的道理,做言行一致的人。第三句是“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生探索。”孙正聿说只有做到这三句话,才能够做到有理讲理,才能成为大学的好老师。”

报告会持续了近两小时,最后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整场报告会中孙正聿始终思路清晰、富有感染力,为西电师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哲学家的风采。

本次报告会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学工处、校团委、党委宣传部终南文化书院共同主办,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邴正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阐述文化多元复合性的影响

西电新闻网讯(学生记者赵佳)“‘向孔夫子学习’,因为他给我们打造了一个中庸、包容、天人合一的文化,这个文化的血脉我们应该把它承传下去,继续去拓展中华文化的多元复合性。” 11月6日晚,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做客名人名家报告会,在南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以《中华文化的多元复合性与文化自觉》为题,为西电师生们阐述了由古至今文化的多元复合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希冀。

围绕报告主题,邴正与西电师生分享了他对于五个问题的理解:如何理解文化的多元复合性、中国文化形成中的多元复合性、中国文化多元复合性的特征、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多元复合性及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当代走向。

“从最狭义的文化考古学的意义上来看,文化是人的活动在自然界留下的痕迹,由于文化是一种痕迹,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文化究竟是单独发生的呢还是多元发生的呢?”在谈到如何理解文化的多元复合性时,邴正向大家介绍了研究文化的三个维度:一是作为历史的文化,它主要解决文化如何形成发展的问题,其研究是历史学的任务;二是作为概念的文化,主要是理念状态下的文化,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东西方文化”,其研究主要是哲学的任务;三是作为现实的文化,即文化在当前现实状态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其研究时社会学、人类学的任务。

邴正提出,所谓文化的多元复合性是指,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传播过程中融合而生成的,原有的文化作为痕迹都会在这个文化中存在,不会被完全擦掉,文化这个“化”关乎人文,以察实辨,“文”是文理,文理就是痕迹,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

“中国文化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它是复合性的文化。”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多元复合性时,邴正说,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它具有包容的文化复合性,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我们不仅仅强调我们中国文化自成一体,其实我们也在不断地包容外来因素,这种包容性在我们文化的许多基本概念中就可以看出来。

邴正提出,文化的多样化是一种文化的进步,说明现在文化在广泛传播,在相互交流,这有助于文化的发展。此外,文化分显性和隐性,文化是可以承传的,没必要让一种文化打倒另一种文化。

报告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邴正始终条理清晰,思路缜密,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分析视角。在报告互动环节,邴正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耐心给予了精彩的回答。

本次报告会由学工处、校团委、宣传部、人文学院和终南文化书院主办。报告会由学工处处长刘丰雷主持。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