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顺治皇帝《遗诏》解读

2017-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份<顺治遗诏>真迹档案,存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多少年,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清史界对它的出处,有不同的争论.有人说:<遗诏>内容,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因为,据当朝大学士王熙的<自传年谱>记载,顺治帝在临终前日,曾召见了他和另一位大臣麻勒吉.其间,顺治帝福临口授遗诏,并命他们草拟成文,最后还三次过目钦定.也有人认为:这份<遗诏>是顺治皇帝驾崩以后,由他的母后孝庄文皇太后,及满大臣合力写就.因为,据专家对天花病症的推断,顺治帝临钟前,已不可能神志

这份《顺治遗诏》真迹档案,存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多少年,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清史界对它的出处,有不同的争论。

有人说:《遗诏》内容,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因为,据当朝大学士王熙的《自传年谱》记载,顺治帝在临终前日,曾召见了他和另一位大臣麻勒吉。其间,顺治帝福临口授遗诏,并命他们草拟成文,最后还三次过目钦定。

也有人认为:这份《遗诏》是顺治皇帝驾崩以后,由他的母后孝庄文皇太后,及满大臣合力写就。因为,据专家对天花病症的推断,顺治帝临钟前,已不可能神志清醒、思维缜密的口授自己之十四条罪状,以及合理安排皇位继承、和辅政大臣的人选了。

究竟哪种观点是史实,后来的史料记载中,有许多相矛盾之处,依然待后继学者们去考证。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于兹矣。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今不幸子道不终,诚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皇考宾天,朕止六岁,不能服衰绖行三年丧,终天抱憾。惟侍奉皇太后顺志承颜,且冀万年之后,庶尽子职,少抒前憾。今永违膝下,反上廑圣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

宗室诸王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孙,为国籓翰,理宜优遇,以示展亲。朕于诸王贝勒,晋接既疏,恩惠复鲜,情谊暌隔,友爱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

满洲诸臣,或历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讬,尽厥猷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国,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为戒,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

朕夙性好高,不能虚己延纳。于用人之际,务求其德与己侔,未能随才器使,致每叹乏人。若舍短录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岂遂至于举世无才,是朕之罪一也。

设官分职,惟德是用,进退黜陟,不可忽视。朕于廷臣,明知其不肖,不即罢斥,仍复优容姑息。如刘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于心,乃容其久任政地。可谓见贤而不能举,见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

国用浩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及度支告匮,每令诸王大臣会议,未能别有奇策,止议裁减俸禄,以赡军饷。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经营殿宇,造作器具,务极精工。无益之地,靡费甚多。乃不自省察,罔体民艰,是朕之罪一也。端敬皇后于皇太后恪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诸事太过,逾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

朕性耽闲静,常图安逸,燕处深宫,御朝绝少。致与廷臣接见稀疏,上下情谊否塞,是朕之罪一也。

人之行事,孰能无过?在朕日理万机,岂能一无违错?惟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纳。古云: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朕于斯言,大相违背。以致臣工缄默,不肯进言,是朕之罪一也。

朕既知有过,每自刻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省改,过端日积,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