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 历史的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诗句

2017-06-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的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诗句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虽有怪人的名头,但是这个郑板桥写出的诗却没一点怪味,反却是大关怀,和那<病牛>诗各有特色,从中所表现的诗的思想境界,郑则显得更高,<病牛>可能只是更朴素更直接指向一些,<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诗响彻千古是写物而喻人中的物与人的实际指向,一头老牛病

历史的碎片: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诗句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虽有怪人的名头,但是这个郑板桥写出的诗却没一点怪味,反却是大关怀,和那《病牛>诗各有特色,从中所表现的诗的思想境界,郑则显得更高,《病牛》可能只是更朴素更直接指向一些,《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诗响彻千古是写物而喻人中的物与人的实际指向,一头老牛病牛年复一年耕作劳累,最后在残阳中倒下,这种埋头苦干而无怨无悔的老牛精神都足够打动人,能激发人去掉心中的恶而启动善,一个人能象老牛一样,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贡献自己,劳动一生,这是家庭和社会的幸福,病牛这诗是对象牛一样劳动的人的崇高敬礼,也是鼓励人们向老牛精神学习,病牛的作者李纲和郑板桥都是士也都为官吏,李纲是大官,郑为小吏,然都有儒学背景,我们就把他们称为士,并不是古代的所有士都能一心为国为民,但是无论是还是不是为民,这些士在精神操守上都知应以此为标准,大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士大夫的精神用几句话概括起来了,就是“忧乐精神”这种精神也就包含了鼓励和引导民众象老牛那样哪怕耕卧残阳,只要一息存,则耕不止。

忧乐精神也更符合郑板桥诗中所体现出的大关怀精神,疑是民间疾苦声句中的一个疑字动感十足,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小官的形象就跳跃出来。陆游他们在梦中都是金戈铁马,高喊过河过河,最后还盼望王师北定,那是因为有极其强烈的抗金愿望,同比,在衙斋里听到竹子摇曳发出的潇潇声,居然联想到民间群众的疾苦喜乐。

那也是因为有极其强烈的为民服务愿望。民众虽然伟大,那是从总体上说,但民众却又弱势,从古到今,他们有深的自卑感,他们有总总不好的小缺点小毛病,那是人性难免,他们理想和愿望,从来都是具体和微小,他们的理想和幸福就只是安居而乐业,这个业也就是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能让他们幸福。

郑板桥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士,因为从小就接受这样理念的训练,知道众生在人格上平等,在发展和物质上发展程度不一,那些有余力能帮助他人的人,应该去帮助别人,如果在方便的时候我为人人,其结果上最后是人人为我。

做为县官,尽管所管理地域有限,但在所辖所任内也应该竭尽所能去为群众服务。民众是自卑的,弱势的,这就出现几种情况:一有官吏鄙视弱势群体并愚弄而剥削之,在相当长时间里,愚弄和剥削百姓,百姓一方面自卑自己没出人人头地外,另一方面是委屈忍受,二有官吏考虑牵扯面多,为自保,睁眼闭眼,不求有功,只不要有过,就是成功,至于百姓疾苦,认为与他无关,想管也管不到三上任开始也想有作为,几场斗争下来,发现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处理和事物处理都很难,于是有者也开始混,有者只是作秀关心疾苦,给自己捞点混的资本,有者则与其他勾结和百姓为恶,认为百姓是个屁,百姓是竞争的失败者,他也是通过竞争才出人头地,如果没竞争胜出,谁会关心他分析至此,发现为群众服务真要发扬病牛精神和拼搏精神,但在腐败的清朝要这样做,是很 难的.

因为郑板桥怀抱群众,把百姓疾苦放在心头,所以几百年来人们记住他怀念他,歌颂他赞美他,也赞美象他一样关心民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