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过敏症状介绍 四个招数帮你治疗

2018-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易过敏药物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是必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易过敏药物

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是必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为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

诊断

鉴于药物反应范围广泛,表现复杂,且多具特异性,要确定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对于药疹的诊断,目前仍以临床病史为主要依据,再结合皮疹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治疗

1.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继续用药。

2.支持疗法

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度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含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3.加强排泄

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4.药物治疗

1)轻症病例: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静注。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

1)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10%氯化钾加入5%~10%葡萄糖液缓慢滴注,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日用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

2)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

3)输新鲜血液和血浆。

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

5)局部治疗:重症药疹患者对皮肤及黏膜损害的局部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早期急性阶段,皮损可用大量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保护皮肤和消炎、消肿。如有渗液,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每日更换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和3%糖馏油糊剂,每日1~2次。

眼结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须及时处理。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时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氢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剥脱导致失明及结膜粘连。口腔及唇部黏膜损害常妨碍进食,可用复方硼砂液含漱,外搽黏膜溃疡膏或珠黄散、锡类散等。对无法进食者可用鼻饲。

6)如伴发心、肺、肝、肾及脑等脏器损害,以及造血机能障碍等需及时作相应处理。

7)密切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并酌情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及维生素B6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