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厂门口2015这些群众演员梦想 北影厂门口的群众演员明星梦

2018-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即使最微弱的光芒,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电影<我是路人甲>中的经典台词. 在影视圈,"路人甲"是群众演员的别称,没有台词,没有特写镜头,甚至露脸都是种奢侈.他们在荧幕上转瞬即逝,在星光背后默默无闻. 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是他们的聚集地.怀揣"明星梦"的他们蹲坐在道

“即使最微弱的光芒,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电影《我是路人甲》中的经典台词。

在影视圈,“路人甲”是群众演员的别称,没有台词,没有特写镜头,甚至露脸都是种奢侈。他们在荧幕上转瞬即逝,在星光背后默默无闻。

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是他们的聚集地。怀揣“明星梦”的他们蹲坐在道路两侧,像一件件货架上的商品,等待着大小剧组的挑选。他们或青春年少,或两鬓斑白,相同的除了梦想还有穷苦。

“我会用尽全力在镜头前,哪怕只有一秒”,当了37年法官的赵士轩在退休后毅然踏进“路人甲”队伍,“蹲戏”6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年轻时的影视梦,更见识了一个法官永远也见不到的世界。

盛夏7月,北三环中路77号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炙热的阳光被蓊蔚的树冠遮挡,标志性的工农兵雕塑依然屹立在“欢度佳节”的拱形门顶上。棕色的油漆斑驳,映衬着四个黯淡的繁体金色大字“欢度佳节”。

这是个至今有66年历史的造梦工厂。

60多岁的赵士轩坐在门前西侧高高的杨树下,摇着折扇等戏。一个折叠小马扎,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帆布包,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他体型较胖,不笑时嘴角向下,眼睛炯炯有神,不怒自威。周围的人都称他“老赵”。

2009年,在天津一所基层法院当了37年法官的老赵退休,一家人随着儿子定居北京。工作时几乎天天跟刑事案件打交道,老赵压力颇大。“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地往前迈。”卸任之后他下定决心,再也不要从事法律工作,找个感兴趣的事儿做。“那时候就想见识下,拍电影电视剧是怎么回事。”

老赵对影视剧的向往,可以追溯到青年时期。1978年,25岁的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读法律专业,因为喜欢演员牛犇,对马路对面的北京电影学院产生了莫大兴趣。

他常常爬过开了口的明城墙,溜达到北影门口,却不敢进校园逛逛,探着头向里张望。“别说牛犇了,连学生都没碰见几个。”

31年后的秋天,老赵故地重游。这一次,他默默伫立在北三环中路77号北影厂门口,看着周围“蹲戏”的几十个男女老少,做好了心理准备。“试试呗,哪怕就是花点路费,赔点咱也干!”当天下午两点,一辆客车停在离他不到20米远的路口,车上的人招募几十个张纪中版《西游记》的群众演员,拍夜戏每人30块,老赵顺利入选。

第一天来就赶上“拍大片儿”,这让老赵激动不已。他两手空空跟着进了郊外的剧组。“没有概念,除了手机和烟其他什么都没带。”到那之后,老赵和其他群演换上半截袖的戏服,扮演看灯会的老百姓,在导演指示下走场。

面对镜头,有37年法官经历的老赵不犯怵也不紧张,但是拍戏片场不同于法庭,镜头扫过去,哪些群演走位错了或是动作、表情不对,就要重来。几分钟的戏拍到深夜才过关,他在风中冻得打战。

拍完戏,群演们要脱下戏服拿回自己的东西。放衣物的屋子是临时搭的,没有灯。出来进去的几十个群众演员,大多黑灯瞎火地摸索,老赵才知道要准备个手电筒。

凌晨两点多,他们被车送回北影厂门口。没有地铁和公交,老赵领着30块钱的酬劳,花了70块钱打车回家。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把在剧组里拍的照片给家里人看,边说边乐和。“不在乎赔了40块钱,我开心就好。”

自此,老赵正式踏入影视圈,成为北影厂门口“蹲戏”的群众演员之一。他渐渐有了经验,买了个墨绿色的充电小手电,背着一个装着换洗衣服、牙具、毛巾、自拍杆、个人简历等物品的黑色帆布包,带上折叠小马扎,坐在北影厂大门东侧树荫下,随时可以出发。

老赵开始熟悉这里的规则。北影厂门口的“路人甲”分为三类:普通群演、特约演员和特型演员。群演就是活道具,在戏里当背景,逛哪儿走哪儿都按照规定来。特邀演员能顶个有名有姓的角儿,有台词。特型演员则在外貌上有明显特征,比如身材高大魁梧的可以演武士,背阔胸宽的能演老板,一般没有台词,除非长得特别像某些名人。

在市场上,他们的工资也按照不同类型划分。普通群演日收入30元至80元不等。普通特型演员日收入100元左右。特约演员则分为小、中、大三个级别:小的特约演员会有一两句台词,日收入100元左右;中等特约演员每天收入300至500元;有名气的特约演员一天最多能收入上千元。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男女老少,普通话里多少带着点乡音。他们日复一日蹲守在北影厂门口,生怕错过了一丝机会。为了省钱,即使在冬天,也有人躺在门前两侧草地上睡觉。蓟门桥下的地下通道,也曾是他们的休息场所。晚上靠着墙壁和衣而睡,或者直接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有些人甚至吃住都在这里。

“后来城管不让睡通道了,他们就到附近的麦当劳、网吧,找个沙发或桌子凑合一晚。”在北影厂蹲守6年,老赵深知他们辛苦。有次拍戏收工太晚,他没有回家,跟群演一起住进北太平庄一家旅店,睡几十个人的大通铺。一晚只要10多元钱,别人睡得挺香,他连衣服都没脱,“真的太不习惯了。”

也有过得不错的群演,北京人老张比老赵大四岁,退休后来北影厂“蹲戏”5年。如今他已成为日收入300至500元的特约演员。有养老金,生活上没有压力,蹲戏是为了开心。他们可能是北影厂门口最不像“路人甲”的“路人甲”。“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老张坦言。

他们还认识一对来自山东的老夫妻,从国企退休后定居北京,也因为兴趣加入这行。老太太跟传媒高校的学生关系很好,有拍戏的机会常给大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