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俊神人 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吴佳俊事迹

2018-0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佳俊,男,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2010级本科生.清华"学神"吴佳俊:比要求的多做一点"我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这是他的对自己的评价.他学业成绩优异,以近满分的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年级第一,曾获得"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微软亚研院优秀成果奖"等诸多重量级奖项;他科研能力突出,已在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并被邀请为论文审稿人;他利用经济学双学位,开展与

吴佳俊,男,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2010级本科生。

清华“学神”吴佳俊:比要求的多做一点

“我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这是他的对自己的评价。他学业成绩优异,以近满分的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年级第一,曾获得“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微软亚研院优秀成果奖”等诸多重量级奖项;他科研能力突出,已在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并被邀请为论文审稿人;他利用经济学双学位,开展与计算机交叉的激励机制在肾脏交换网络中的运用研究,并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机构的多名世界级教授展开合作;他热爱社会实践和公益,从甘肃农村到瑞士、日本、中国香港都有他的足迹……他就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2010级本科生吴佳俊——一名略带腼腆的阳光男孩,一位科学真理的探索者,一位梦想的追逐者。

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

2010年9月,年仅18岁的吴佳俊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开始了成为一名优秀学者的梦想之旅。入校后,经过校内二次招生选拔,成绩优异的他进入了有着中国计算机人才“摇篮”之称的清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然而,在这个通过层层筛选汇集的30余人的精英班级里,吴佳俊开始并不顺利,“大一上学期的几门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一些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入门》等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吃力。”

于是,吴佳俊重拾起高中的学习方法,经常找班里同学一起钻研课业难题。“那时他经常忙到很晚,除了学习,还要花几个小时处理社团的事,有时候我们都睡了,他才回到宿舍。第二天起来,他已经离开了,几乎是‘晚二朝七’的节奏。”吴佳俊的室友杜超曾忍不住问他是如何在较少睡眠的情况下保证精力的,吴佳俊笑着回答:“人一天睡5个小时就够了,多了就是浪费时间。”

“其实,我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可能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可选的作业和项目,就尽量都去完成;提供的参考书目,尽量都去读。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再多读几本。”在吴佳俊看来,课业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点,更在于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在科研工作中的运用。

“科研之路漫漫,吾愿上下求索”

进入大二,吴佳俊开始了在“姚班”的科研探索之路。那年暑假,他申请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就此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也正是这年起,吴佳俊开始了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两年多的合作。这段宝贵的经历使他领略到处于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交汇处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魅力:是否可以从静态的图片中去识别其他物体的动作?如仅从一张梅西踢足球的静态照片而不是整个视频就可获取动态信息?如何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在物体识别和图像分割上?这些成了他日后研究的重点。

此后,上课之余,他把大量时间泡在研究上,时常在实验室的沙发上随便一蜷就是一晚。“过去几年,熬夜测试算法对他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甚至在特奖答辩结束当晚,他还马不停蹄地连续奋战两晚,完成了几篇论文的最后修改工作”。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物体聚类》和《互联网图片的中层概念学习》等,并发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会议IEEE CVPR(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上。吴佳俊的研究成果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可,随后他接到了麻省理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普林斯顿的实验室访问邀请。这期间,他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向CVPR 2014提交了三篇包含交互图像分割、大数据动作识别等主题的论文。

谈及科研,他用了最朴素的两个字——“坚持”来概括:“无论我们想在哪一行取得一些成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我们想要放弃或退缩,但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迈上新的高度。”

同行的人比到达的地方更重要

“姚班”的创办者,“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曾说过:“一批优秀同龄人共同营造的竞争氛围,是一个能够发现兴趣、激发潜力的模式环境。”姚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清华这些学生完全不比世界其他国家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差,毕业生在国外已经获得相当大的名声。只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由内而发对学术研究工作产生热情,这才是促成创新性学术成果的源动力。”

“我很幸运自己能在‘姚班’和清华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当你看到这样一群有抱负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跃跃欲试的时候,是很难不热血沸腾的。”这是2013年10月,吴佳俊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生答辩时讲到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平日和小伙伴们的讨论切磋,相互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四年的大学时光,吴佳俊不仅专注于学业和科研,还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集体——清华大学“思源计划”,投身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在这个每年从全校选拔36人的新生队伍里,他们秉承“饮水思源服务社会”的理念,每年暑假走西部,赴基层,做调研。

三年的“思源”生活培养了吴佳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总结中他曾写道:“武威支教中,黄羊川镇土坯房中学生的求学环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成都的高新企业考察让我看到国内既有广阔天地和蒸蒸日上的事业,又有热情的伙伴,我们绝没有退缩的理由。”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如今已经大四的吴佳俊已向多所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提交了申请,在谈及未来时,吴佳俊腼腆一笑:“我想把做学问当成一生的理想。”

这个理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偶像”姚期智先生。大学四年,姚先生每一次用平淡话语回首往事和学生交流时,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想主义风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吴佳俊。“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发现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发现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在哪里。

”“理想的事情是你找到一件事情你又有相当的能力,然后你又很有兴趣。如果一个人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并趁年轻努力工作,这个人就相当幸福了。”“我所学的东西能有机会在我出生的中国生根,有条件在该领域为中国培养出世界级的研究人员来,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想在计算机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让信息技术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和便利,让科技真正造福于人类。”这些愿景的实现,吴佳俊相信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清华人常说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想花五十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些愿望,希望时间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