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也是李谷一的女儿为误传民歌天后张也父母家庭背景揭秘

2017-06-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也,湖南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金铁霖教授;1998年一曲<走进新时代>唱响了祖国大地,并在全国音乐电视大赛上获金奖第一名最佳演唱奖;2005年荣获年度最佳演唱女歌手奖.近几年,作为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出访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欢迎.送女儿走上歌唱道路1968年春天里的一个日子,张也出生在长沙市一个文艺工作者家庭.父亲张兴民是长沙市歌舞剧院专业戏剧创作员,母亲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演员.自幼生活在花鼓戏剧院宿舍大院

张也,湖南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金铁霖教授;1998年一曲《走进新时代》唱响了祖国大地,并在全国音乐电视大赛上获金奖第一名最佳演唱奖;2005年荣获年度最佳演唱女歌手奖。近几年,作为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出访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送女儿走上歌唱道路

1968年春天里的一个日子,张也出生在长沙市一个文艺工作者家庭。父亲张兴民是长沙市歌舞剧院专业戏剧创作员,母亲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演员。

自幼生活在花鼓戏剧院宿舍大院里,无论在家里、在院里,还是在母亲上班的排练场里,张也耳濡目染的全是叔叔阿姨们的练唱和练琴声,是舞台上表演的一招一式。4岁时的小张也就在幼儿园跟着老师有板有眼地学唱样板戏,不久就能像模像样地演“小常宝”“小铁梅”了。细心的父亲发现了她的天赋后,便送她去参加长沙市“小杜鹃艺术团”的考试,小张也毫不费力地考上了。从此以后,每逢星期天,父亲就用那辆破旧自行车驮着张也,横穿长沙市,到青少年宫去训练。很快,小张也就成了艺术团的台柱子,直至小学毕业都是那里最活跃的小演员,曾经多次参加过长沙市的各类大型演出,并获得过“新苗奖”。

1982年6月,14岁的张也初中毕业,多才多艺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高兴。可是张也看着艺术团的伙伴们都在忙着报考湖南省艺术学校,她辗转难眠。

经过认真思考,她郑重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也要考艺校。”妈妈听后,惊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不是已经考上重点中学了吗?怎能说变就变?孩子,你一定要读高中。”妈妈的口气很坚决。恰恰父亲出差在外,为了女儿的前途,母亲认为女儿说什么也得上高中。张也见母亲没有商量的余地,便偷偷找外公、外婆去要户口本报名,结果两位老人也不同意。

就在离艺校报名的最后期限只有一天时,父亲出差回来了。当父亲了解了女儿的内心想法时,毅然同意了。他说:“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让她自己决定吧!”父亲还到老人面前帮张也求情。第二天,父亲带着张也去艺校报名,主考老师让张也当场唱一段,张也一连唱了几支歌,还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舞了起来,凭着优秀的艺术素质,她被录取了。

用心激发女儿潜质

在湖南省艺术学校的4年里,张也受到了系统而良好的专业训练,唱腔、形体、文化等课程都打下扎实的根底,还经常参加学校的一些演出实践。父亲心目中分量最重的就属女儿了,不时到学校去了解张也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关心她专业的进步成长。

父亲一直很注重对张也心灵的陶冶。利用寒暑假时间,父亲带她到北京,参观天安门、故宫、长城,让她体会首都的雄伟、壮观和秀丽。假期里陪着女儿一起看书,看的较多的是剧本、歌词。父女俩经常在一起讨论剧中人物的把握及对歌词的感受,力求做到真实性与典型性的统一。

父亲更注重激发张也的潜质。有一次,父亲带她去歌唱家李谷一家做客。那天,正好赶上有李谷一的演出,父亲就带她去了剧场。李谷一出场演出时,张也说:“化了妆的干妈妈(同住湖南花鼓戏剧院大院时,张也从小称李谷一为干妈妈)真漂亮,这舞台比我们学校的不知大多少倍,以后,我也要到这么大的舞台上唱歌。”父亲笑着点点头,他内心正是想让女儿拥有这样的感受。

在父母的督促和辅导下,张也才华初露,她演唱的一首歌曲《山乡小渡船》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在“每周一歌”中展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金铁霖听到张也演唱的这支歌时,心头为之一振。于是,金教授亲自给张也写信,让她到北京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接到金教授的来信后,张也兴奋地跳了起来。她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在备考的一个多月里,她足不出户,父亲也请了半个月假,在家尽心安排好她的生活和学习。

当录取通知书寄到父亲单位那天,父亲马上在电话里将这一喜讯告诉了女儿。快下班时,张也坐在大门口盼着父亲早点回家,然而,她左等右等,直到天黑,父亲还没回来。母女俩急了,赶紧往他办公室打电话,办公室又没人。直到晚上10点多钟,父亲才回来,进门先将录取通知书递给张也,然后坐在沙发上喘粗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父亲下班后骑自行车回家,快到家时才发现装在口袋中的录取通知书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父亲顿时急得脸煞白,掉转头一步步去找。找了近两个小时,他终于在车辆如梭的马路上找到了那个装着通知书的大信封,信封上印满了车轮轧过的痕迹。

“女儿终于考上中国音乐学院了。”父亲双手合十,眼睛湿润了。

父爱伴女儿走进“新时代”

进入中国音乐学院的张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毕业后,张也的工作很忙,父女俩很少见面,很难有当面交流的机会。但凡是有女儿出场演出的节目,父亲都要记在一个精致的小本子上,并写上评语,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有批评,有肯定,更有建议,写完后就给女儿寄去。

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走进新时代》讴歌的是世纪交替时期,“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表现的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唱出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扣住时代脉搏的歌声,总能给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人民需要《走进新时代》来表达对祖国的歌颂,来抒发满腔喜悦的心声……张也就是从父亲的分析中深刻地领会了这首歌的内涵,把握住了人民对新时代的向往,以既有磅礴气势,又优美抒情的演唱方式充分表现了歌曲的主题。

1995年8月,无情的病魔缠上了张也的父亲。这时,张也正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父亲怕影响女儿的学习和工作,一直瞒着张也。后来,病情发展得很快,伯父才如实告诉了张也。张也立即联系医院,一次次催父亲来北京确诊。父亲虽口头答应,却迟迟没来。他心里想,女儿很忙,国内外演出不断,一个歌唱演员真正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怎能误了女儿的前程?1996年11月中旬,张也从国外演出回来,强行把父亲接到北京检查,是恶性膀胱肿瘤中晚期,当检查结果出来时,张也的眼泪簌簌而下,但她擦去眼泪,请求医务人员,将真实病情瞒着父亲。

紧接着,她帮父亲办好住院手续,将父亲的病房布置得温馨舒适,鲜花飘香。在父亲手术前后的日子里,张也天天给父亲做可口的饭菜,和父亲聊天,用她的笑声感染着父亲。在那以后的几年间,张也谢绝了一切商业演出,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她陪着父亲到广州、深圳、珠海、三亚等地走亲访友,去海边疗养,让父亲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享受更多的亲情和快乐。张也的孝心终究还是没能留住父亲,2001年11月,父亲离开了他最疼爱的女儿。

父亲去世后,张也一度沉浸在悲痛之中,很少外出,演出也推掉了。每每想起父亲当初对自己选择艺术道路的支持,她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她无法承受这份深沉父爱的失落。母亲对张也说:“只有振作起来,才算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与报答。”是啊,父亲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自己在歌唱事业上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吗?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又回响在她的耳边:“女儿啊,你一定要在舞台上努力唱好每一首歌。”

“我不能就这样在悲痛中消沉,而应在悲痛中奋起,用更好的成绩慰藉长眠九泉之下的慈父。”张也终于走出了低谷,重新焕发精神,再度投入到歌唱事业中。如今,她的歌声中更蕴涵了一种大山般深沉的父爱亲情,她把这种父爱融进了歌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