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朱云霞问题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侧记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7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群众热切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举行"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数十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省.市人大代表等出席会议并向11位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敏感.尖锐的问题.这也是滁州建市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采取专题询问的形式对"一府两院"开展监督工作.询问直指"要害" 应询"如履薄冰""请问:目前我市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建立情况如何?监管部门如何发挥信用档案对食

7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群众热切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举行“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数十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省、市人大代表等出席会议并向11位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敏感、尖锐的问题。这也是滁州建市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采取专题询问的形式对“一府两院”开展监督工作。

询问直指“要害” 应询“如履薄冰”

“请问:目前我市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建立情况如何?监管部门如何发挥信用档案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作用,从而形成社会诚信联合监督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方启鸿所提问题,“直戳”食品安全工作体制“隐痛”之处。

“目前我市主要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品种分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以制度约束食品生产基地诚信经营,逐步营造食品行业诚信建立的氛围。对食品行业我们实行一户一档案的方式进行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有7312户建立了信用档案。一旦有不良记录,电脑将自动生成识别,依序降级管理。”——市卫生局局长、市食安办主任董一平说,“虽然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来看,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龚荣刚就食品原料问题“单刀直入”:“食品生产企业收购原料时被检验出的不合格原料,尤其是不合格的乳制品原料,究竟是怎么处理的?监管部门又是如何跟踪监督的?”

市质监局局长李祥应询: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于生产食品的企业建立了两项制度,一是进货查验制度,一是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此外,对于不合格的原料,一是立即作退货处理;二是进行加工,加工之后经法定程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对于假冒伪劣的、影响人体健康的原材料,将在监管部门的监察下,进行报废处理。

对于检测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先对之进行整改;情节严重者,将予以处罚;情节恶劣的,将吊销生产许可证及营业执照。

“校园周边小商店经营销售的食品常有质次价低、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危害学生身体健康,但由于价格低廉却很受学生喜爱,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加强管理?对于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出现的食品经营流动摊点又是如何监管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伟问道。

“对此,工商部门近几年来进一步加大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市工商局局长沈成明答道: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经营户守法经营、合法经营;二是扩大和延伸校园举报站点,让信息快递、申诉快查、案件快处;三是进行专项整治,开展突击整治;四是抓案件查处,取缔无执照经营;五是全面督查,积极整改。

“针对被媒体曝光的‘地沟油’、‘墨汁粉条’等事件,有关部门如何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整治力度?”

“市场上过期、即将过期食品或‘三无’食品和存在安全问题食品是如何处理的?监管部门是如何跟踪监督的?”

“我来回答。”“我有补充。”

询问依法有据 意义深远重大

询问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应询者有问必答、答得真诚、答有担当。正如主持询问会的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耀才所肯定的:“询问人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了全面的了解,抓住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询问,回答询问的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态度很认真,准备也很充分,回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李耀才强调,此次询问会,增强了监督工作实效,同时也宣传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今后要不断加大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力度,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和监管力度,使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市领导贾朝峰、张尽忠、秦钢昌、朱云霞、赵宁元,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樊承科出席询问会。副市长李树列席会议;市政府涉及食品安全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听取意见并接受了询问。

此次“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是我市人大根据《监督法》的规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加速实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情权,促进组成人员与“一府两院”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有效督促“一府两院”进一步改进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认真答复询问,并依法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也充分展现了政府愈发注重民生,以及对人民希冀、对人大要求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