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成功了也许是帝国主义的傀儡

2018-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经历了多次失败与挫折打击的孙中山,开始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苏俄的援助.他认为,"与苏俄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系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经历了多次失败与挫折打击的孙中山,开始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苏俄的援助。他认为,“与苏俄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系是绝对必要的”,“苏俄甚至在危难之中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1921年,曾经在爪哇从事过工人运动、有过统一战线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共“一大”后听说共产国际有召集中国各个革命团体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的消息,很快萌生了联合并依靠民族主义力量的设想。

他认为共产国际应当与孙中山***建立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全力去帮助中国***。至于力量弱小,又与工人运动毫无关系的中国***,最好的出路也许就是加入***,因为在那里他们才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几乎马上就与上海的***人取得联系,并积极谋求会见孙中山。

第一次见面时,双方所持观点迥异,甚至显得有些剑拔弩张。首先,孙中山对马林介绍的共产主义理论不以为然。孙中山认为“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孙中山甚至对与马林同去的***提出批评。为什么中国的青年人“要从马克思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经典著作中不是也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吗?”孙中山明确对马林说:“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

不过,在陈炯明叛变后,艰难的处境使孙中山几乎“愤然一死殉职”。陈炯明公开了孙中山与德国之间秘密谈判的信件,并和受到英国支持的吴佩孚勾结起来反对他,所以罗家伦说他“不容于南北军阀”。

马林后来回忆说:“孙中山在一九二二年被逐出广州后,他变得更易于接受意见了,失败的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考虑从俄国取得援助。”

孙中山委托张继等与在沪各负责人商议,并通电***相关支部后,国共两党终于就中共党员加入***问题达成协议。9月初,经张继介绍,孙中山“亲自主盟”,***、***等先后正式加入***。

就在孙中山接纳***员并通过宣言、党纲仅20多天之后,他就在上海与苏联政府的外交代表越飞签订了《孙文越飞联合声明》。他坚持在声明中写入“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等字样。而且“容共”政策一开始就在***内部遭了强烈反对,张继、谢持去找马林的继任者鲍罗廷辩论,宣称不允许***内“党中有党”,提出取消中国***,否则就要国共“分道扬镳”。

孙中山在“合作”伊始对***内部反对“合作”者的态度,助长了党右派势力的欲望,以致于***内部真正襄助孙中山改组***,建立国共联合战线的,只有廖仲恺、陈友仁等少数人而已,其他如大小军政学等方面的人物,多半是乘机观变,依违两可;或如胡汉民等,一方面装出孙中山股肱心腹的样子,参加国共两党联合战线,一方面暗通右派搞反俄活动。

1927年4月11日,蒋介石在发动政变前夕密令在各地清党,即清除***员和革命分子,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短暂的合作依靠孙中山权威的个人意志,才得以实现。因此在孙中山去世、廖仲恺遭枪杀后,国共之间不再有居中调节的领袖人物,国共之间的畸形“联姻”关系便再也无法维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