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叙定老婆 老市长包叙定参观重庆馆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杨道彬)温文儒雅的举止,平和亲切的语调.昨日上午,世博园重庆馆内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当他在重庆"大型城市木雕水晶艺术模型"上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时,由衷地发出感慨说:"10年前的梦想,而今变成了现实."这位特殊的客人,就是原重庆市市长--我们的老领导包叙定."我天天在看重庆新闻,进入世博园后,参观完国家馆就直奔重庆馆了."今年71岁的包叙定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沙盘前,包叙定很仔细观看起来."这是嘉陵江,这里

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杨道彬)温文儒雅的举止,平和亲切的语调。昨日上午,世博园重庆馆内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当他在重庆“大型城市木雕水晶艺术模型”上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时,由衷地发出感慨说:“10年前的梦想,而今变成了现实。”

这位特殊的客人,就是原重庆市市长——我们的老领导包叙定。

“我天天在看重庆新闻,进入世博园后,参观完国家馆就直奔重庆馆了。”今年71岁的包叙定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沙盘前,包叙定很仔细观看起来。“这是嘉陵江,这里正在兴建渝中区的CBD商务区……”世博园重庆馆的导游李敏指着沙盘上的位置,热情地给他讲述重庆的崭新变化。

“渝中半岛的规划没怎么变,10年前就有了,当时我和贺国强同志都参与了,曾经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包叙定看到画面中时尚大气的渝中半岛感到由衷地欣慰。看着沙盘上江北嘴、弹子石两江四岸未来的规划,他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这儿,当时‘北部新区’的设立,也是国强同志和我在主政重庆工作时最具战略性的决策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最具长远意义的一项举措。”包叙定指着沙盘上北部新区的位置说,重庆是著名的工业城市,以现代产业为基础、为支柱的开发新区,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是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引擎,这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得到实践证明,当时建设“北部新区”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中提出的。

包叙定表示,从1999年6月到2002年10月,他在重庆担任市长近三年半的时间,如今回忆起那些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会把当重庆市长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面对重庆未来的发展,包叙定意味深长地说:“我对重庆充满着期待、信心和喜悦,祝愿重庆的明天越来越好,这也是我的重庆情结!”

解读

渝中半岛这十年 三大变化值得说

包叙定如此高调评价渝中半岛的发展变化。那么这10年中,9.47平方公里渝中半岛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昨日,曾参与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规划设计的重庆大学规划城建学院教授马文朝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细数渝中半岛这10年的变化。

建筑艺术

举目无“青”到惊喜不断

“10年前的渝中半岛,没有一座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的建筑,”马文朝认为。当时的渝中区具有这种灵魂的建筑不多。高层建筑扎堆,有200多幢,但造型却千篇一律,有些还严重“遮山挡水”,被市民戏称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举目无“青”。

10年后从南滨路或者江北嘴望向渝中半岛,呈现出来的是一幅两江交汇、高楼林立的城市轮廓。马文朝说,半岛上的高楼大厦在10年间又增加了100多栋,但在统一规划下,建筑形态、符号和元素都上了档次。

“未来的半岛更值得期待”,他说,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的建筑将更具现代感,更有民俗风格。比如朝天门地区将被整体改造,成为新地标。还有重庆天地、国际开发金融中心、中山之冠、国泰广场等建筑将带来惊喜的“作品”。

公共空间

人车争地到10分钟畅通

10年前当时虽没现在如此多的车辆和居民,但渝中半岛上道路狭窄、广场绿地少却是事实。马文朝认为,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人车争地等状况存在,造成公共空间十分缺乏。

10年后的小小半岛上,虽无法随意拓宽道路,但却在尽量多地建支马路,见缝插针地设置小游园。

“10分钟畅通渝中”的计划正在实施中,渝中区不仅要在以朝天门、临江门、通远门、较场口为界的CBD区域实现10分钟通行,还要将区内各站点到CBD区域的通行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在人民公园、十八梯、石板坡、黄花园、临江门、嘉陵江大桥南桥头等地新建绿色通廊,将江景、江风和绿色山峦引入繁华都市,再现一幅“城中见江,江中见城”的视线通廊。

更重要的是,半岛不再以解放碑为唯一中心,更多的公共空间将被利用和拓展。

城市气质

杂乱土气变现代宜人

10年前渝中半岛的城市气质还停留在“棒棒”、“雄起”、“水码头”等简单直白的词汇上,同时也会让人产生“杂乱”、“压抑”、“土气”的印象。

10年后渝中半岛对城市气质有了准确的定位——“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马文朝说,“老底片”意味着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在历史沉淀的下半城,十八梯民俗文化街区、湖广会馆协调区、中四路抗战风貌街区等历史特色街区和遍布半岛的120余处历史遗迹,将承载对重庆母城、战时陪都的记忆。“新客厅”则代表了好客、现代和宜人。

渝中区政府透露,到2012年,渝中半岛将实现每平方公里一个公园、每500米一处休闲绿地景观的目标,打造“半城山川半城水,半城繁华半城林”的独特美景,营造优美宜人的城市气质。本报记者 梁鹏

重庆馆揭秘

水晶模型雕刻精度达3毫米

“这个水晶模型是山西一雕刻家花数月时间完成的,其精确度达到3毫米。”昨日,我市世博办副主任张强在世博园重庆馆接受了记者专访,向本报独家揭开了重庆馆的奥妙。

重庆商报:在两天的预展中,重庆馆备受游客青睐,该馆从创意构思到制作完成的过程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张强:印象最深的是方案不断被专家推翻,不断修改。从构思到完工经历了2年多时间,有数十次地修改设计方案,专家的争论是最多的。经过激烈争辩后,最终认可了现在的方案。将重庆馆主题定位为“山地森林城市”,寓意“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城市特点和发展模式,反映重庆在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诠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重庆商报:您认为重庆馆的最大亮点是什么,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张强:亮点很多,如重庆馆外观造型以“夔门天下雄”和山城险峻山峰的元素抽象变形,通过强调山峰天际线的陡峭和飞升以及外墙立面岩石的凹凸变化,凸显出大气磅礴的视觉特征,突出重庆“大山大水”的地域特征和“挺立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

又如“大型城市木雕水晶艺术模型”方案出炉后,没有一家重庆公司敢接招,最后是四川一家公司竞标成功,其模型的雕刻难度堪称“一绝”,雕刻精度达到3毫米,是由山西一位雕刻家为重庆量身打造的。

重庆商报:在世博会期间,重庆馆的文艺表演是怎么安排的?

张强:从5月1日开馆后,我市40个区县将在馆内依次表演地方特色节目,每个区县在馆内表演一周,届时观众可欣赏到具有巴渝特色的艺术表演以及非物质文化、民风民俗、少数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传统文化艺术展演。

张强:重庆馆凝聚了众多艺术家和工作人员的心血,其钢架部件是在重庆制作的,制作完成后运到世博园组装,这次展览结束后将运回重庆,作为永久性建筑供市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