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章开沅 章开沅:辛亥革命史资深研究专家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时候,章开沅天资聪颖,儿时酷爱文学,喜读文学作品.读小学五年级时,他的作文<马的故事>在<皖江日报>上发表过.读中学时,他勤奋写作,文风冷峭,在同学间享有"小鲁迅"的美称. 抗日战争时期,尚少年的章开沅与家人沦为难民,逃难到当时的陪都重庆.父亲因工薪微薄难以养家,便和母亲一起到江西工作,他与兄姐在江津乡下一集镇国立九中就读(该校对于沦陷区学生,有"贷金"维持生活).1943年7月,章开沅因"思想问题"被中学开除.几经辗转

小时候,章开沅天资聪颖,儿时酷爱文学,喜读文学作品。读小学五年级时,他的作文《马的故事》在《皖江日报》上发表过。读中学时,他勤奋写作,文风冷峭,在同学间享有“小鲁迅”的美称。 抗日战争时期,尚少年的章开沅与家人沦为难民,逃难到当时的陪都重庆。

父亲因工薪微薄难以养家,便和母亲一起到江西工作,他与兄姐在江津乡下一集镇国立九中就读(该校对于沦陷区学生,有“贷金”维持生活)。1943年7月,章开沅因“思想问题”被中学开除。

几经辗转,他于同年9月在重庆计政专修班读会计专业,次年5月又因与军训教官冲突被开除。 章开沅怀抱爱国热情投笔从戎,准备随青年远征军赴中缅边境,在美国史迪威将军率领下抗击日寇,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但不久抗战胜利,随军远征抗日前线未能成行。 1946年夏,章开沅复员到南京,报考学风好的金陵大学名牌专业农业经济系,却意外地在同年10月被该校历史系录取。为此,章开沅步入了史学的摇篮。 1948年,章开沅经河南驻马店,只身前往解放区。

当时驻马店是敌占区,作为进步青年的章开沅,此举是有相当风险的。好在那个时候国民党已经腐败透顶,只要多交纳一些钱财,还是有空可钻的。那时,有些人就专门靠此维生。

章开沅见此情形,将随身携带的银圆给了车老板,顺利通过,来到了解放区,来到了河南开封。 进入中原解放区后,章开沅继入中原大学从事历史教学。于是,“本想当个跨马佩枪、文武双全的战地记者”的章开沅被留在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从此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1年秋,中原大学自开封南迁武汉而与华中大学合并,两年后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章开沅便转任为该校历史系教员,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完成人生转型的章开沅很快就进入了“历史角色”,开始醉心于学术研究与历史教学,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初入史坛时,章开沅的研究兴趣在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 1954年秋冬之交时节,民主德国历史学家贝喜发博士不远万里专程来武汉搜集辛亥革命史料,外事部门邀请武汉大学历史系姚薇元、汪诒荪两位教授和华中师范学院的章开沅出面接待。

他们陪同贝喜发博士参加了与武汉历史学者的交流,参观历史遗址,还特地为贝博士举行辛亥革命老人座谈会。

座谈会上,当年的亲历者畅所欲言,提供了许多宝贵生动的资料。 这一切,使对生活有着火样热情的章开沅深受刺激和启发。他浮想联翩: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武汉关注、搜寻辛亥革命史料,而自己就在武昌首义之地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却对此熟视无睹?尤其老人们深情回忆辛亥革命往事的情景,让他怦然心动。

武汉大学历史系姚薇元、汪诒荪两位前辈又一再劝导他加强辛亥革命史研究,武汉大学则想在太平天国史方面多做些工作。

当时,汪诒荪教授还毫不保留地把他过去手抄的许多辛亥革命珍贵资料借给章开沅阅读与转抄。前辈学者的扶掖,令章开沅心存感激。就这样,一次偶然的契机,使他研究辛亥革命史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

1958年,章开沅下放草埠湖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多,在这种情况下,辛亥革命史研究自然被撂在了一边。 1959年,章开沅返回华中师范学院,教学秩序也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章开沅心中孕育着一个大胆的构想:武昌乃首义之地,如果能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50周年举办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该多好。

无疑,对辛亥革命研究将作出较大的贡献。 很快,他的创意得到华中师范学院系、院两级领导的赞赏和湖北省委宣传部及省社联负责人的大力支持。

从1960年开始,仅仅只有一年多点时间,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是组织论文写作,一是进一步争取中央的支持与指导。 最大的困难是论文写作。此时,武汉地区各高校历史教师中没有一位堪称辛亥革命史的专家,研究辛亥革命的论文更是一个空白。

迎难而上,章开沅以武昌起义敢放第一枪、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鞭策自己,和同事们认真进行学术准备。以他为首,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确定的课题是《从辛亥革命看民族资产阶级性格》,章开沅为撰写论文不辞辛苦地深入鄂东城乡进行社会历史调查。

196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首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如期在武汉举行。会上,章开沅提交了两篇论文,受到与会的学术前辈吴玉章、范文澜等的高度赞赏。 今天,章开沅已是研究辛亥革命史的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