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淮海战役 【百家讲坛】《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全九集)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淮海战役是共产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过程中,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与华野交战.粟裕认为,这说明敌人是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我军打大规模的仗,也说明我军对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渐成熟.因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已胜券在握的时候,就于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粟裕军事文集>第393页---394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淮海战役是共产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过程中,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不敢北上与华野交战。

粟裕认为,这说明敌人是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我军打大规模的仗,也说明我军对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渐成熟。因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已胜券在握的时候,就于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粟裕军事文集》第393页———394页)。

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19页)。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此时粟裕的目标是围歼淮阴——海州一带的第7兵团(黄伯韬部),而不是围歼整个徐州集团,这时的淮海战役设想后来也被称为小淮海战役。随着战局发展,总前委审时度势,淮海战役越打越大,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淮海战役在个方面落后的情况下战胜,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将最初的设想逐步升级,最后成为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成为三大战役中牺牲人说最多、歼灭敌人最多的战役,本期节目中,王树增讲解了当是战争中共产党是怎样从小淮海战役升级为大淮海战役,优势怎样在敌我力量悬殊下决战胜利。

各集导语

01烽烟起中原 东北野战军占领沈阳之后,胜利结束了辽沈战役的作战。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在中国的腹部中原地区正酝酿着一场大战,史称淮海战役。 首先要说明,解放战争当中的淮海战役的淮海,这个地理概念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华中地区的小小的淮海地区,它指的一个更大的范围。

这个范围东到黄海边,西到河南和安徽的交界,北到陇海铁路,南直达淮河,纵横千里。 在这个区域当中,是以徐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大的战场,这个战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格外重要。

为什么?向北,突破陇海铁路,直指平津。向南就到长江边了。也就是说,谁掌握这个地域,谁就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大军可以渡长江,直取江南。作战双方都知道这块地域的重要性。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力的野战军有四个,有以林彪为司令员的东北野战军,有中原地区的以刘伯承为司令的中原解放军,还有西北地区的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西北野战军,另外就是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他的司令员是陈毅,当时陈毅兼顾着中原局的工作,因此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指挥是粟裕,粟裕当时的职务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负责军事指挥工作。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淮海战役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中国共产党最初的设想竟然和最后的实际规模有很大的出入,那么淮海战役的最初设想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让这场战事逐步升级最终成为了一场决定性战役的呢?这一场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牺牲人数最多,也是歼敌人数最多的淮海战役又是从哪里打响的呢?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将带我们重回那个烽火硝烟的战场,一起去聆听这首革命先烈们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请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第一集《烽烟起中原》。

02艰苦的初战 上一讲我们讲到随着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的开始,华东野战军在1948年的11月10日那一天,将国民党黄百韬集团紧紧地包围住了。包围的地点是,在陇海铁路边上一个叫碾庄圩的小村庄,黄百韬兵团到了碾庄圩之后,以碾庄圩为中心,四个军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布置好了,这四个军是100军,25军,44军,64军,这四个军把守着四面。

大家问了,这个黄百韬兵团还有一个63军呀,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往这儿撤离的时候,上一讲我们讲过,过运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华东野战军猛烈地追击,他那个63军属于粤军部队,这个军长叫陈章,还是挺狂妄一个军长。

他想跟华东野战军打一打,加上渡运河的时候发生混乱,结果被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纵队给包围,现在到10号这一天已经被吃掉了。

部队打散了,这个军长陈章带着几个卫兵逃亡,想跳下运河游过对岸的时候,被乱枪打死在河里。也就是说,现在黄百韬兵团就四个军加上兵团部。那么华东野战军包围了之后,立即就向他们展开了进攻,其实投入的部队是第4、第6、第8、第9、第13这几个纵队。

原计划是用三五天时间,速战速决,一鼓作气给他吃掉算了。但是这个仗一打起来,让华东野战军官兵没想到的是,这个仗不好打,吃起来太困难了。

刚一打,才发现,不但伤亡很大,推进很慢,而且守军的顽强程度,它的工事的坚固程度,是超乎想象的。 还有一个原因,打不动的原因,就是华东野战军是追击而来,很多部队是几百公里之外追击而来,从追击状态变成攻坚状态,这个转换是一下子转换不过来的,一下适应不了,况且追击是步兵追击,炮兵跟不上来啊,那么攻坚作战没有炮兵支援,恐怕也是很困难的。

仗打得很艰苦,头两天伤亡很大。对黄百韬兵团的进攻比预想的要困难很多。那么,华东野战军会采取怎样的战略来应对?这一场对黄百韬兵团的歼灭战将如何发展下去呢? 请继续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军旅作家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第二集《艰苦的初战》。

03首战告捷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初,华东野战军把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包围在了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狭窄地域里,开始了艰难的初战。国民党徐州“剿总”为了挽救黄百韬兵团,派出李弥和邱清泉两个兵团前来增援。

从徐州增援黄百韬仅有五十公里的距离,而碾庄圩的围歼战正非常艰难。此时战场形势非常复杂,华东野战军既有可能围歼敌军取得胜利,也有可能反被包围圈内外的国民党军里应外合,改变战场局势。国共双方的战略智慧与意志在这个小村庄展开了较量。那么,在关键时刻,究竟是什么力量左右了战场局势呢?

04天罗地网 1948年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全歼了国民党军的黄百韬兵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在黄百韬兵团覆灭之后,淮海战场的局势却更加复杂,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三个兵团紧密压缩在一起,孙元良兵团驻守徐州,前去解救黄百韬的李弥和邱清泉兵团停在徐州以东的半路上。

在徐州以南,国民党军的刘汝明和李延年两个兵团正沿津浦铁路由南向北缓慢推进。而在徐州西南,黄维兵团正奉命从河南进入淮海战场。一时间,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六个兵团对峙在了这块小小的华东腹地。

那么,第二阶段的淮海战役将如何展开,国共双方又是怎样谋划战略布局的呢?《百家讲坛》10月4日播出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四)天罗地网,敬请关注。

05绝望的突围 在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六个兵团对峙在了小小的华东腹地。面对淮海战场的复杂局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经过研究,迅速确定了下一个围歼目标是刚刚进入淮海战场的黄维兵团。

中原野战军经过艰苦作战,把黄维兵团包围在了双堆集。那么,黄维面对中原野战军的包围会作何反应,下一步的战场局势又会如何发展?《百家讲坛》10月5日播出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五)绝望的突围,敬请关注。

06惊人的态势 1948年12月1日,陈毅 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之后,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原野战军,把从河南方向增援而来的国民党黄维兵团也死死地包围在一个叫双堆集的地方。黄维几次突围但都没有成功,而他还是心存一线希望,那就是蒋介石已经决定再抽调几个军增援徐州战场,然后采取南北兵团对进夹击的办法,解救他的12万人马。

如果能坚持到那时,他就能绝处逢生。那么事情真能像黄维预想的那样吗?中原野战军如何解决被包围的黄维兵团呢?《百家讲坛》10月6日播出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六)惊人的态势,敬请关注。

07殊死较量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分别将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包围在了狭窄的地区之内,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虽然中野和华野看上去已经胜券在握了,但实际情况却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要同时进行两面作战,而被围的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犹作困兽之斗,虽然包围圈在一点一点地缩小,但是战斗的进展却十分缓慢,那么这一场围歼战将如何发展下去呢?不甘心失败的黄维和杜聿明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百家讲坛》10月7日播出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七)殊死较量,敬请关注。

08围而不打 在淮海战场上,经过激烈残酷的战斗,解放军连续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并将他们的最后主力杜聿明集团层层包围。远在南京的蒋介石,此时已经感觉到了来自淮海战场的巨大压力,他担心解放军趁势南下攻取南京,于是,不得不下令将淮海战场附近的其它部队撤回南京防守,这让杜聿明集团更加孤立。

然而,对于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杜聿明集团,解放军却没有急于进攻。那么,中央军委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围而不打”的策略?在包围圈的内外,对阵双方的境遇将会有什么样的不同?为什么解放军能够得到老百姓无私的支持呢?《百家讲坛》10月8日播出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八)围而不打,敬请关注。

09决战淮海 在1949年元旦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极大地鼓舞了淮海前线的解放军将士。新年刚过,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解放军战士们英勇善战、前赴后继,其顽强的作战意志,让对手胆战心惊。

被围困多日的国民党军队主力之一的杜聿明集团,此时遭到了致命的打击。那么,在淮海战役的最后决战当中,在解放军强有力的打击之下,那些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们将各自面对什么样的命运?而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百家讲坛》10月9日播出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九)决战淮海,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