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卅金沙花灯】视频: 遵义泮水花灯

2018-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要内容:貴卅金沙花灯,泮水花灯罗老三视频,花灯是贵州省的民间文化,有遵义市的泮水花灯,毕节地区的黔西花灯.后山花灯.金沙花灯等,金沙花灯即黔北花灯.黔北花灯是流行在金沙后山乡.岩孔镇,黔西金碧镇,遵义三合镇.泮水镇及息烽流长乡等黔北部分县市农村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被称为"南方二人转".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花灯是黔北农村喜庆活动中缺一不可的表演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黔北花灯几乎被腰鼓表演.电视或卡拉OK所替代,昔日的风采已渐渐消失.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黔北花灯文化,笔者结合部分关于花灯文

主要内容:貴卅金沙花灯,泮水花灯罗老三视频,花灯是贵州省的民间文化,有遵义市的泮水花灯,毕节地区的黔西花灯、后山花灯、金沙花灯等,金沙花灯即黔北花灯。黔北花灯是流行在金沙后山乡、岩孔镇,黔西金碧镇,遵义三合镇、泮水镇及息烽流长乡等黔北部分县市农村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被称为“南方二人转”。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花灯是黔北农村喜庆活动中缺一不可的表演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黔北花灯几乎被腰鼓表演、电视或卡拉OK所替代,昔日的风采已渐渐消失。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黔北花灯文化,笔者结合部分关于花灯文化的记载和黔北农村花灯演绎的具体情况,收集整理了这篇关于黔北花灯探究的文章,望爱好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期达到传承文化的效果。

一、黔北花灯的来源及存在状态,追溯花灯的根源,根据当地花灯艺人的讲述和有关唱词中表现的历史特点来看,大致起源于唐、宋之间,风行于明、清。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唐朝时就开始流传于民间的,是与龙灯结合在一起的。传说因魏征斩妖龙而触怒龙王,导致洪水泛滥,唐太宗李世民许下龙灯愿,每年元宵大兴歌舞,花灯便由此而生。

从《古人调》的唱词里可以找到佐证:“是春分,灯根生,孝华唐王李世民,太师引进月宫内,去观灯,一见不回城,许愿玩灯天下庭”。另一种说法是一个神话故事:“传说王母娘娘(唐太后)的眼睛疼痛难忍,请了很多太医都无法医治。

于是她的儿子(李世民)便为她许下龙灯、花灯愿,待到王母娘娘的眼睛好了之后,母子俩为了还愿,于是请了各位诸神前来参加龙灯会,并在堂前自编自演花灯来歌颂和感谢佛主。”据说花灯中的文角“幺妹”就是王母娘娘,“唐二”就是李世民。这一说法可从《盘灯歌》中得到证实:“灯从唐朝起,戏从唐朝生。王母娘娘眼睛痛,许下三百六十盏大红灯。”

黔北花灯据说是明初洪武年间传入,经人们的世代相传,才形成了现在独具风格的地方民间文化。据《秀山花灯穿越时空的戏曲》中的记载:“秀山花灯明初便逐步传到周边县,并从黔北一带进入川南,最后到达云南,始有花灯之称”。

“明代进入贵州的移民以汉族为主,并有部分来自中原、江淮一代的回族将士;各地区中以四川、湖广、江西人居多,故嘉靖时有‘贵州军民鲜少,多系江西、川、湖流民侨居’的说法。贵阳、遵义、金沙、黔西、大定、息烽、清镇等地有来自于外省而流寓本末无考的‘里民子’ ”。由上述大约可知花灯是宋末明初传入黔北地区的,但这只是推测,这也可说明黔北花灯具有历史悠久,自然地域传承的特点。

二、黔北花灯的分类及表演形式

(一)黔北花灯的分类

黔北花灯从“起灯”时的“开光”仪式到“熄灯”以及整个跳灯的过程都包含着崇拜神灵、敬畏祖先等各种各样的“祈福纳吉”性的内容和形式,展示了民俗文化形态所具有的一般性基本特征。根据内容形式来划分黔北花灯有喜灯、寿灯、元宵灯三类。

喜灯主要是在婚娶、踩门、升学(即状元酒)等喜事中表演的花灯,其表演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是在不同场合的表演,根据主人的要求而定。如“砍先锋破路”、“跑报”这两个步骤,主人要求演唱则需另拿红包。不同的场合有它特有的唱词。

如在状元酒时就以教子劝学为主题而唱,在《五更传》的《教子勤学》中“一更里月东升,元宵见灯少年们……书比黄金贵,文字值千金……有志不在年高上,无志空活一百岁,世间只有读书贵,有志男儿各自飞,多读诗书不吃亏”。

就是对少年在读书期间的劝导和鼓励,同时也是对已高中的家长表示祝贺。还有《贺新婚》是在娶亲时特有的唱词,唱本“一更一点月东升,奴的夫,楚汉争;新式结婚好喜人,男子二十五女子二十春,婚姻自做主,不许错配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才知父母恩……”具体的形容了从古到今的婚配状况,同时也告知现在的青年人在婚姻上要慎重对待。

寿灯主要是以祝寿为主题,唱词内容积极向上,并在跳花灯的过程中,把寿星请到堂屋中间坐着,“唐二”和“幺妹”就以跳花灯为寿星祝寿,如《五更贺寿》:“一更一点月东升,云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何赖感叹近黄昏;梅老正精神,东海白鹤千秋寿,南临苍松万年青;二更二点月儿明,九五福日寿,八千岁为春,丰衣足食想高龄,晚年逢盛世,高寿遇清平;兰桂藤芳开寿域……”。

元宵灯又叫贺灯,主要是在元宵节期间,由“灯头”组织,跳灯的演员以及锣鼓伴奏人员一行十多二十人,手举上元花灯奉贺的灯笼,如荷花灯、鱼灯、兔子灯、蝴蝶灯等等,挨家挨户去循环演出,主人给钱,或多或少由主人高兴而定,一般情况下都会给酬赏的。

其作用一来是为各家增添喜气,二来是为给春节增添气氛,有年味,图个吉利热闹,如《朝人户》的唱词:“锣又响来鼓又明,花灯要来贺主人,一贺主人财喜多,二贺主人家道兴,三贺主人登科早,四贺主人福满门,五贺主人一百岁,六贺主人捡金银,七贺主人满田地,八贺主人修华庭,九贺主人生贵子,十贺主人子孙贤,一十二岁入学堂,一十三岁中状元,一十四岁入进士,一十五岁当翰林,自从花灯朝过后,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三种灯戏的内容和形式都大致相同,相互间也可参杂。如喜灯中也唱寿灯,而元宵灯就比较简明扼要,主要是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唱出对新的一年的希望。其花灯的作用都是为了增添喜庆和热闹,都唱出了人们的心愿及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二)黔北花灯的表演形式

黔北花灯一般是二人主角表演,主要由文角、武角及乐师等人组成。“文角”俗称“幺妹”,也叫文妹,以前是由青年男子男扮女妆,戴上假发、首饰,涂脂抹粉,系花裙,穿彩鞋,姿态飘逸优雅,改革开放后,也开始由女士直接来装扮(一般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妇女)。

表演过程中行小碎步,一手持折叠扇子,一手持手帕,闻乐起舞。身段主要有风吹杨柳,双挽花,抬扇望月,雪花盖顶,黄鹰展翅等,步法有十字步,田字步等。“武角”又叫“丑角”,俗称花鼻子或阴阳脸,有“唐二”和“老者”两个角色。

“唐二”是花灯中的男主角,反穿皮背心,扎腰带,戴瓜皮小帽,手持“唐二棒棒”或“蒲扇”,现在这些道具皆省,直接手舞足蹈。表演过程中大步行进,转身迅速,有时呈半蹲状。花灯中“唐二”与“幺妹”的关系绝大多数是情侣,但也有少数是兄妹关系的。

“老者”是其中扮演各路神仙的角色,如财神、砍先锋(关云长)、土地老者。入场时带假长须,或一手持蒲扇,或一手持木制“关公刀”,或一手持拐杖、蚊刷等。根据角色的不同所持的道具也不同,不同角色的人也可由不同人来扮演。老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一般是在花灯的前场出现,其作用是开道起场,取笑逗乐,调节气氛。乐师包括鼓师、锣师、钹师等,但并不固定。“灯头”或观众中有能参与其表演的,也可拿起乐器参与演奏。

黔北花灯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先后分别是踩门(造门)、请财神、砍先锋、出土地、唐二逗幺妹、打钱杆、盖魁等。人多气氛浓,表演时间多则要跳一个通宵(晚上),人少也至少要玩到凌晨三、四点,一般从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开始。

踩门是跳花灯的第一个步骤,也就是先“造门”,“造门”的过程是由乐师从打地盘开始唱起,一直到修房造好屋,再到有了门,还直到打开门为止。大约要唱半个小时左右。所须物品有香、蜡、纸、烛及供品,其表示敬天地、敬门神。踩门的作用主要是把主人家的大门打开所需的环节。

门造好打开之后就是财神的到来,财神爷是由一个“老者”装扮,面戴假长胡须,一手持蒲扇,来到大堂前,一边振振有辞的念到“天凛凛地凛凛,财神老者来到××家门……”,唱着唱着就爬上事先准备好的大桌子上的板凳上坐着,念到“堂前轻烟袅袅,不见弟子招钱上来”,这样就意味主人家要交红包给财神爷。财神爷的到来主要是给主人送来财运,象征着来年大福大贵。

送走财神接着是砍先锋,据说砍先锋者就是关云长,由武角装扮先锋,手持大刀(用木制成或用扁担代替),风叱而来 。随着音乐的节奏步速登风而来,且节奏骤快而麻利。先锋的到来主要是来开路,相当于是来把路清理好,目的是祈福、驱灾。

砍先锋的人要会持刀的技巧,也就是在挥大刀时要玩出新花样。即大刀在武角的手中及手背不停地旋转,还在身体的四周轮回的旋转,场面壮观而且热闹,并且表演者还要边跳边唱,很有观赏性。

先锋开好路之后,就是土地老者的到来,装扮土地的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蚊刷,来到堂屋中间。土地的到来主要是为大堂作清扫,从东扫到西,每一个角落都要进行清扫,把好的扫进来,不好的扫出去。其表演形式是土地公公围绕着拐杖在堂屋中间转。唱词具有聊白话的形式。如:

旁观者问;你(老者)从哪里来?土地答:从天上来。旁观者问:从天上来得有根系系。土地答:那我是从地上来。旁观者说:那得有根蒂蒂。然后进入主题表演的唱词:“一扫东方甲乙木……”,几方都打扫之后,土地就出场。

出土地表演完之后,接下来就是“唐二”上场,前面相当于是花灯的一个序言,开场白就是“唐二本姓罗,爱到花灯堂中撮……”。“唐二”首先作了一个自我介绍之后,接着就和旁人寒喧几句,之后随着乐师音乐旋律的响起,“唐二”开始请进“幺妹”,这下文角就开始上场了。

正式的花灯才开始亮相,由武角和文角表演的好戏才正式开始,这叫亮灯。首先是“洞府搬仙”的唱本,内容有梳妆打扮……最后“唐二”说:“两条龙戏水,现出幺妹来”。俩人表演起来形式就像东北二人转,舞步轻盈,配合默契,唱法主要先是一唱一和,接着和声同乐。所以也称花灯为“南方二人转”

中场根据当晚所要祝贺的对象,唱本可随时变化,常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五更传》、《十二月》等。穿插在花灯之中的就是打钱杆,这种形式主要就是转喜钱。由武角和文角用事先准备好的钱杆,各自拿着钱杆在肩部、腿部、脚部(主要是脚背及脚后跟)、腰部,及后身可着力的地方,两个人的步调一致,节骤稍快。

“唐二”和“幺妹”相互间围绕堂屋中间打着钱杆转.打钱杆是相当考口才的,说得好,能把主人家和在坐的亲朋好友说得高兴,则就会转到更多的“喜钱”。转到的喜钱一般都是给“幺妹”,武角帮着“幺妹”转钱。一般一场花灯表演都要唱五至六支花灯。待所有花灯调子唱完后,就唱收灯,接下来由一位老者来盖魁,盖魁完毕后,主人家把堂屋门关上,整个一场花灯就算表演结束,若是元宵花灯,还要将所有灯笼拿出去化灯(即将灯笼烧毁)。

这就是黔北花灯简要的一个表演过程,花灯中一般除了扮演文角的角色是主人家或亲朋好友出钱请来的,并且是固定不变的,武角则是随意变动,只要是花灯爱好者,喜欢跳,就可以轮换上场。周围旁观的人也可附和着跟着唱。这七个过程都具有群众参与性,也就是每个人都可参与到其中去表演,达到其自娱自乐的目的。正是因为这样,黔北花灯增添了它浓厚的群众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诱惑力。

三、黔北花灯的文本所折射的民众生活状况的变化和蕴含的民众心理愿望分析

黔北花灯的唱词大都是以七言为主,五言为辅,有些七言唱调中也夹杂了五言诗,如《五更传》中就夹杂了五言。花灯的唱词讲究上句与下句押韵,并且要对齐,要连贯,语调委婉动听。

黔北花灯的文本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映当地农村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情感愿望的。

反映婚姻爱情方面的《收头调》中唱到:“桃木李果酸,桃木李果甜,桃三李四柑儿甜;零零花灯不周全,看灯君子请日转,要看花灯等来年。月儿明,月儿明,打颗戒指子送情人,郎说钱财如粪土,妹说仁义值千金。月儿高,月儿高,照见东海洛阳桥,妹是观音桥上坐,哥是海水又来潮。

月儿弯,月儿弯,照见东京白果山,白果山上结白果,妹家花园出牡丹。月儿落,月儿落,妹家门前有条河,弟妹河中要相见,郎欢乐来妹欢乐。郎欢乐来妹欢乐,捞到钥匙一大托,落了钥匙孤了锁,走了情妹单了哥”。

描述了一段单纯而美好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当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对纯洁的爱情的向往。《五更贺新婚》中唱到:“一更一点月东升,奴的夫,楚汉争;新式结婚好喜人,男子二十五女子二十春;婚姻自做主,不许错配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才知父母恩。

一日休来同船渡,千世休来共枕眠,同床共枕到百年 。”唱词中就阐述新式结婚的场景及变化,也写出了现在农村老百姓在改革开放的引领对待婚姻的新看法,打破了束缚人们旧思想、旧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今人们对自由婚姻的赞美。

黔北花灯的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忠孝、道德及做人方面,从唱词中告诉人们忠于职守,孝敬父母,如《二十四孝》中唱到:正月里来正月正,王祥为母饿寒冰,不是为臣早归界,万紫千红总是春;逃之天天到齐秦,天不灭人人有路,太阳又从东方升,蒙朝夺位是黄墩。

二月里来是春分,董永卖身葬双亲,子不学,孝娱亲;桃花又见一年春,康告日,作新民,九岁流兵是柳斌……腊月里来要交春,郭成埋儿天赐金,星拱北,月流西,各处青青杨柳新;徐子香,鲁高厅,木童桃子李花灯,肖始风,宋中金,替父报仇是申兵。”唱词中里面讲述了臣要忠于君,要忠于职守,君臣要互助,儿女要孝敬父母,百行孝为先,才能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还有《十二月劝孝》中唱到:

正月里来正月正,双亲二老最孝敬,为人孝敬二双亲,古言百事孝为真,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人。

二月里来杏花黄,有些媳妇噘老娘,她噘婆婆老和尚,那点来的婆娘王,屋檐水、滴旧窝,人生岁月慢蹉跎。

三月清明不用说,有些男子最可恶,高声大气吼父母,男人不孝婆娘学,吃茶吃水喊半天,看你老来又如何。

四月立夏小满天,双亲二老受熬煎,两把老泪抹一边,头痛老热无人管,不请医生不抓药,巴不得两老早除脱。

五月里来是端阳,三弟两兄做过场,闹着就要分家产,桌子板凳都抢光,还说家圆制得少,然后又把二老吵。

六月里来是三伏,两把老都想起哭,抚儿抚女受尽苦,都说老来要想福,那会两把老的八字大,老来落个活造孽。

七月里是秋风凉,两把老来没想场,儿子媳妇不孝顺,不如就去靠姑娘,月亮靠不住靠星星,横想顺想没得祥。

八月里来是中秋,两把老来时时忧,年轻之时受尽苦,只想老来有靠头,几房儿子一分散,老娘老者丢在旮旯头。

九月里来九月头,古人行孝有根由,董永卖身把父葬,张里弟兄争杀头,梦中哭出冬生潷,二十孝来把名扬。

十月里来小阳春,三弟两兄要和心,弟兄妯娌要和气,笑容满面不高声,堂前礼仪孝父母,十里八乡把名扬。

冬月大雪满山林,三姑四媳个个行,弟兄和气家不败,妯娌和气家不分,弟兄妯娌都和气,何愁黄土不成金。

腊月里来要过年,锣鼓响天迎新年,三十晚上吃年饭,弟兄妯娌大团圆,父子和气家不败,穿不完来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