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改文翻译 记旧本韩文后原文及翻译

2017-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本文是写在旧本<昌黎先生文集>书后的一篇文字,相当于题跋一类.    文章围绕旧本韩集发现.收藏.补缀.校定直到"韩文遂行于世"的线索,反映了三十年来古文兴起.发展的情况.作者在"学者非韩不学"的时候,再次称美"韩氏之文之道",申言自己学韩并非"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而是"志乎久而已",这对于方兴未艾的新古文运动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北宋新古文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范仲淹说:&quo

   本文是写在旧本《昌黎先生文集》书后的一篇文字,相当于题跋一类。

    文章围绕旧本韩集发现、收藏、补缀、校定直到"韩文遂行于世"的线索,反映了三十年来古文兴起、发展的情况。作者在"学者非韩不学"的时候,再次称美"韩氏之文之道",申言自己学韩并非"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而是"志乎久而已",这对于方兴未艾的新古文运动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

北宋新古文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范仲淹说:"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洎杨大年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

师鲁与穆伯长力为古文,欧阳永叔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尹师鲁集序》)从范仲淹立论的角度来理解本文,我们当对欧阳修提倡韩文对北宋新古文运动所作的贡献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文章叙事议论简略自然,真所谓"易知"、"易明"(《答张秀才第二书》)。全文分为六节,前三节三百来字就说明了三十多年来时文、古文的消长情形。把作者初识韩文、志在学韩以及长期坚持补缀、校定韩集的背景、心情讲得清清楚楚。

说的是个人的经历,反映的是文坛的变化,思想容量很大。第四节阐明韩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的原因,在于"其道当然",这个说法和作者历来论文重道,所谓"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与乐秀才书》)的观点是一致的。

第五节联系当年韩文"沉没弃废"的形势和作者不以官位黜陟为念的态度,说明他学韩文的态度端正,而且能长久坚持。这对古文爱好者学好占文是有启发的。

第六节略叙旧本韩集的特征,为的是和开头照应,也是后记不可少的内容。总的看,前三节叙事成分居多,后三节议论成分居多,议论凶叙事而发,前后衔接,事理分明。此外,读此文还应注意它与一般人"得古书书后者"的不同。它不是专讲得书由来、版本异同一类琐事,而能联系二百年来韩文兴衰和自己生平为文宗尚及学问得力处着笔,而处处写韩文,处处写自己对韩文的倾慕,故言之亲切、读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