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的历史教训:对许多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5年划定的三八分界线分裂了朝鲜半岛.5年后,在三八线附近的冲突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政治对抗和军事紧张常常会演变为直接的军事冲突,在战争爆发日-1950年6月25日之前,平壤与汉城之间的关系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确切地说,1945年底之后,朝鲜北方和南方在苏联和美国的直接干预下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制度.数十万人.数以百计的坦克.飞机和其他武器装备投入到这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并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这场战争终结了在朝鲜内部快速实现和平的希望,并注定了数十年来南北朝鲜之间的敌对和对抗.这场战争不仅是半岛上

1945年划定的三八分界线分裂了朝鲜半岛。5年后,在三八线附近的冲突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政治对抗和军事紧张常常会演变为直接的军事冲突,在战争爆发日—1950年6月25日之前,平壤与汉城之间的关系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确切地说,1945年底之后,朝鲜北方和南方在苏联和美国的直接干预下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制度。数十万人、数以百计的坦克、飞机和其他武器装备投入到这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并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这场战争终结了在朝鲜内部快速实现和平的希望,并注定了数十年来南北朝鲜之间的敌对和对抗。这场战争不仅是半岛上两个现有国家沉重的遗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关系发展的走向。

当然,随着现在有部分史料向研究者解密,这场冲突自愿和被迫参与者的逻辑和动机愈加清晰。冲突对朝鲜以及整个远东地区形势影响程度也更加明晰。不过,朝鲜战争对研究者而言,仍存在不少秘密。其教训今天仍具有现实性。

在此可以归纳以下几点,首先是冲突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背景。数十年来,谁最先挑起“冷战”一直存在争论。这种争论是无益的。确定谁在战后打响第一枪仍然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这并不重要,这场战争无论如何都将爆发。

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获得重建东欧的权力,并开始实施。起先,斯大林并没有参照苏联在东欧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然而,获得美国和西欧支持的东欧人抵制苏联的影响,这迫使莫斯科采取更加激进的举动。

在苏联领导人看来,美国正干扰苏联在自己的西部边境建立安全区。此外,美国还不承认苏联在战争中发挥的伟大解放者的角色。白宫的战略家们认为,苏联正在东欧实施共产主义扩张,并准备将共产主义强加给整个欧洲大陆。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意识形态上的敌意以及超级大国的野心等因素促使莫斯科和华盛顿在欧洲相互对抗。

“冷战”的一个独立战场出现在远东。在那里出现“冷战”的客观必然性与欧洲相同。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都不希望在中国进行对抗。我们知道,双方在维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统治问题上达成一致。斯大林劝说中共不要挑战现状。然而,中共强烈主张推翻腐朽的国民党政权,进而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建。

当然,斯大林不能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不能不向其靠近。“冷战”已经全面爆发,双方都在为争取新的盟友而激烈博弈。此时,美国已无法接受左派力量在中国获胜的结果,决意不再抛弃逃往台湾的国民党。

在这些事件后不久,朝鲜战争随之爆发。交战双方—亲苏联的北方和亲美国的南方都不想自己的国家分裂,他们投入战斗以消灭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对手。金日成以数年的时间,争取到斯大林同意其以军事手段统一国家。苏联领导人起先反对武力统一,不希望破坏与美国的协议和制造新的紧张策源地。

但是,1950年前,克里姆林宫的态度发生变化。“冷战”已经没有界线。二战战胜国之间的协议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埋葬。此时,远东力量的对比明显有利于苏联阵营。中共在中国取得胜利,他们承诺在必要时帮助北朝鲜人。莫斯科做出结论,朝鲜南部会欢迎共产党人。而美国,则会像在中国一样,接受失败。

对于华盛顿来说,北朝鲜对南朝鲜的进攻是压垮其忍耐极限的最后一根稻草。白宫方面确信,如果在中国之后又失去朝鲜,随之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早晚整个亚洲都将落入左派力量之中。美国投入自己相当的军事实力用以保卫南朝鲜,同时争取到联合国的支持。美国多次扩大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区域,诱骗亚太地区国家与其建立同盟关系。

当然,如果认为平壤和汉城仅仅是大国游戏中的棋子则是大错。开战前,北南朝鲜都在进行精心准备。他们都不甘心充当棋子,服务于莫斯科和华盛顿的全球野心。他们政策的核心首先是政权和国家思想。可以肯定地说,朝鲜战争在其初期带有较为特殊的内战性质,即按照三八地理分界线的国家分裂和政治力量对抗。当然,双方的不容忍和不妥协导致全球性的对抗。

遗憾的是,有关南朝鲜和美国方面进行战争准备的具体信息还知之不多,这是因为汉城和华盛顿迄今仍未解密许多有关朝战的秘密档案。虽然毫无疑问,李承晚也进行过战争准备,并试图说服美国人战争不可避免,其好战言论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关于北朝鲜方面的战争准备情况,可以从已解密的苏联档案中获得充分了解。据苏联外交部的“1950-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档案记载,在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南北两部分后,金日成和其他朝鲜领导人采纳武力统一国家的强硬方针,并没有认真研究在南朝鲜广泛发展民主运动条件下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根据这些资料,战争爆发之时南北朝鲜的军事力量对比为:陆军人数-1∶2;火炮数量-1∶2;机枪-1∶7;自动步枪-1∶13;坦克-1∶6.5;飞机-1∶6。在研究1950-1953年朝鲜战争历史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斯大林在苏联参战支持北朝鲜问题上的严重摇摆。

1950年春,斯大林第一次会见金日成时,金日成提议“让南朝鲜感受一下刺刀的滋味”,斯大林建议其再考虑一下,并在考虑周全后再来莫斯科商谈具体计划。

当北朝鲜领导人第二次来到莫斯科时,斯大林动摇了。他明显不想让美国人插手南朝鲜,从而爆发全球战争。但是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军事家认为,如果都在短时期内夺取胜利,则金日成的计划可行。金日成表示,如果在战争初期南朝鲜出现民众起义,将很快赢得胜利。然而,斯大林倾向再与毛泽东进行协商。

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协商最终准许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主张。1950年5月底,平壤基本完成通过发动突袭消灭南朝鲜军队的战略计划制定。根据该计划,北朝鲜集中9个步兵师向汉城和春川两个方向进攻。的确,在战争第一周,朝鲜人民军成功占领南朝鲜近95%的领土,并抵近半岛最南端釜山。

然而,北朝鲜领导人迅速统一半岛的算盘因美国的直接干涉很快失败,美国人起先对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危险估计不足。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于1950年6月27日通过“为反击武装入侵而对南朝鲜提供必要帮助”的决议,美国及其军事盟友直接介入朝鲜战争。在釜山-大邱一线美军短时间内集结了两倍于北朝鲜的军队,而此时7万北朝鲜军队已精疲力竭,远离后方。

1950年9月15日,五角大楼决定在仁川实施大规模登陆,5万装备大量坦克、火炮以及获得海军和空军(近800架飞机)支援的陆战队抢滩成功。北朝鲜军队陷入美军包围圈。很快战线被突破,美军攻至朝鲜与中国交界的鸭绿江。

史料显示,斯大林尽最大可能地避免苏联直接卷入朝鲜战争,当时“冷战”的主战场在欧洲战区。在战争爆发前夕,根据斯大林指示,大多数苏联顾问撤回,他们先前被派遣到北朝鲜军队的各个师、团。斯大林担心苏联军事专家一旦被俘,将成为对苏联不利的严重罪证。

斯大林还反对时任远东军区司令的马林诺夫斯基向朝鲜派遣坦克手。因此,赫鲁晓夫曾写道:“如果金日成获得1-2个坦克师,他能够很快推进到南部,攻占釜山”。史料还显示,斯大林非常关注战事,研究细节并直接作指示。

在反对陆军参战的同时,斯大林给苏联空军“开绿灯”。朝鲜战争中约有7万苏联空军参战。苏联飞行员击落1200-1300架敌机,但苏联空军的损失却不大。依靠苏联飞行员,在中国东北部建立了“空中保护伞”。苏联驻北朝鲜大使拉祖瓦耶夫中将被任命为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总顾问。金日成和彭德怀都成为最高统帅部成员。在统帅部高层有大约60名苏联高级军官。

1950年10月,中国军队以志愿军之名参战,其兵力很快达到100万。大约相同数量的人员派遣到朝鲜负责军事物资运输。1951年底,朝鲜人民军仅剩官兵33.7万人。

南朝鲜和美国方面参战人数超过70万,其中美军26万,这不包括美国的海军和空军。中国军队和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空中保护伞”的掩护下,将敌人赶至三八线附近,甚至以南。1951年1月初,中国军队占领汉城。此时,战争出现艰难的战略僵持。任何一方都无法打破僵局。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陷入这种死胡同境地,他建议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处于面临核灾难的边缘。除了在前线参战的苏联空军外,在与朝鲜接壤的边境地区苏军还驻扎了5个装甲师,太平洋舰队以及旅顺港的军舰都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然而,在华盛顿、莫斯科、北京、汉城和平壤,清醒的头脑最终占了上风,各方都支持进行和平对话和寻找停战途径。

大约经历两年的紧张外交斗争,已经是在斯大林逝世后,1953年7月27日,达成了停火协议,终结了这场没有意义的朝鲜土地上的兄弟厮杀。在三年多的流血冲突中,死亡40多万南朝鲜人,14.2万美国人,1.7万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军人。在朝鲜战场,美国动用了1/3陆军,1/5的海军和绝大多数空军。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总开支为830亿美元。

北朝鲜和中国的人员伤亡难以计数。根据各种资料,约为200万至400万。苏联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据苏联国防部的官方资料,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在战斗中共损失飞机335架,飞行员120名。官方统计的苏联陆军死亡人数为299人,其中军官138人,士兵161人。

应当指出,苏联的统计数字还有待确认。1968年2月初,金日成在平壤与苏共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会谈时,确认了苏联方面的严重损失,他说,在战争期间苏联牺牲的将军和上校就达62人。

北朝鲜大约3年的时间处于美国空军不间断的轰炸之下,这给北朝鲜的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战争期间,北朝鲜损失88700家企业,60万民房,建筑面积达2800万平方米,许多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也遭毁。

战争的教训和长期政治影响是什么呢?历史证明,在整个“冷战”期间,两个阵营都表现出相当的谨慎,避免直接引发“热战”。假若其中任何一方认为,自己可以不冒引发世界灾难的风险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他就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情况出现在朝鲜,当地的共产党和反共力量燃起了比试武力的念头,并各自在莫斯科和华盛顿寻找支援。斯大林最终决定,给北朝鲜共产党“完成革命”的机会,他曾经以为,美国人不会干涉朝鲜内战。

苏联领导人失算了,这个失误的代价现在很清楚。然而,不能不指出,南朝鲜方面也有战争的想法,并希望在冲突时获得美国的帮助。激烈的三年朝鲜战争给亚太地区甚至全世界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此战成为“冷战”加剧的因素之一,刺激了两个对立集团的形成,挑起了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

朝鲜战争促使超级大国中的一方视西方民主为“特洛伊木马”而残酷镇压,而另一个超级大国则激烈对抗“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政治发展。迄今,朝鲜半岛仍是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

朝鲜战争对许多国家都有负面影响,其中包括苏联。由于朝鲜战争,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最终长久地损害。战争还导致苏中同盟之间的摩擦。北京感到被冒犯,苏联迫使中国在半岛作战,自己却身处屠宰场之外,并向中国收取苏联武器的使用费。双方还因朝鲜战争的其他问题产生怨恨。

冲突关闭了莫斯科与汉城之间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苏联在整个战后历史中被迫接受美国在南朝鲜以及其他亚太地区驻军。鉴此,莫斯科长期无法与该地区的多数国家建立正常的互利关系。美国没有束缚自己的行动,并在东方对苏联的国家安全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美国利用这场冲突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霸权,并保持至今。

朝鲜战争给中国也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陷入极其孤立的境地。数十个国家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其加入联合国。中国陷入美国军事基地的包围,台湾也被华盛顿打造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北京没有选择,只能依靠苏联,同意充当其“小兄弟”,这种不平等的同盟关系埋下了苏中交恶的隐患。

至于两个朝鲜,北朝鲜现在的状况就是那场战争的逻辑遗产。而南朝鲜为对抗北方和“可能的侵略”长期拖延民主发展,在国内实行强硬的警察和军事官僚制度。

当然,这远不是这场战争全部的结论和教训。但我相信,这些教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防过去悲剧性的错误在亚太地区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