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有祥北京 第十章 鲍有祥北佤传奇

2017-08-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7岁的鲍有祥决定用11个游击队员攻打1000多个扎跌兵.鲍有祥命令手下人去砍下4颗人头,加倍复仇.士兵们不敢干,他就亲手砍下一颗人头. 我

17岁的鲍有祥决定用11个游击队员攻打1000多个扎跌兵。鲍有祥命令手下人去砍下4颗人头,加倍复仇。士兵们不敢干,他就亲手砍下一颗人头。 我可能真的要生病了,上火已经很严重,除了腿骨里发酸发痛外,肚子也开始阴痛起来,咳嗽也加剧了,咳一下,全身挣痛一回,双眼肿痛,双臂的骨头里也开始不舒服了。

几天来,由于一直坐着车在山路上颠簸,一直要用两只手轮换着抓紧拉手,使得双臂的筋肉也伤痛难忍,一时之间,我甚至都抓不住拉手了,车一颠,手就被甩脱了。

我缩着身子,把一边肩膀和头使劲抵在车窗上,下面用脚蹬着地板。路较直的时候,这样做是行得通的,但这里的路哪有那么好?所以我还尝试了用肩膀或前额顶在前面的座椅靠背上的方法,但都不是长久之计,还得用手紧紧抓住车顶一侧的拉手才行,不然就会被摔倒在车里。

要不是有鲍三惹不停地给我讲故事,那我还真有点忍不住了。 这时我真是对站在车斗里的几个警卫员生出了同情和敬佩的感情,特别是那个岩相,他几天前就从勐冒到了邦康,接着从邦康回到勐冒,现在又到萨尔温江边,背着那么沉的武器弹药,一直站在颠簸不堪的车斗上,不是狂风大雨就是火辣辣的太阳,但他还是像没有事情的样子,真的得把“钢铁战士”这样的称号送给他了。

萨尔温江无疑是缅共的断魂江,是它永远的噩梦和不可跨越的天堑。 在佤邦,只要随便找一个60来岁的、从早期的地方游队员成长为如今佤邦上层领导的人谈一谈,他的经历就是佤邦的当代历史。当然我还是决定以昆马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鲍有祥的传奇故事为例来讲一讲佤邦15年前的斗争史。

在佤邦大大小小的部落和头人中,世代居住在佤山昆马区的鲍岩嘎有4个儿子:鲍有谊、鲍有祥、鲍有良、鲍有华。1960年中缅勘界前,昆马区在中国境内。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政府曾多次组织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及群众代表到北京和全国各地参观、访问,昆马的鲍岩嘎、鲍三板等几个头人就在其中。鲍岩嘎和鲍有谊还受到过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鼓励。

鲍有谊、鲍有祥还在云南省沧源县岩帅小学读过书。 鲍有祥(前排中间穿白衣者)等佤邦联合党中央领导与勐冒县第三届县委委员在一起 在中缅未正式勘界之前,缅甸佤邦地区与中国的边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中缅南段未定界。

这条未定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国民党政府担心滇缅国际交通线被日本切断,在英国的欺诈诱迫下,于1941年与英国草签了一个中缅临时边界协定,历史上称为“1941年线”,但未经双方正式勘定。

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于1957年从“1941年线”撤回。包括昆马在内的佤山地区又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长期流失在那一带的国民党残军和当地敌对武装乘机占领了昆马,把全寨400多户人家的上千头猪牛抢走,鲍岩嘎一家的财物也全被抢光,全家逃往中国云南省沧源县避难。

在1960年中缅两国军队的勘界警卫作战中,国民党残军遭到致命打击,加之联合国的干预,该残军3600余人被迫撤往台湾。鲍岩嘎一家又回到了昆马。但是,因为有“中国军队不会越界作战了”这个理由,当时盘踞在泰缅边境的国民党残军段希文等部又杀回缅北佤山继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