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在郑俊怀走后 后郑俊怀时代伊利迷雾(上)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05年1月4日,伊利股份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五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罪已正式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逮捕.    2004年12月17日,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等多名高管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带走,12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将郑俊怀等五人逮捕.短短不到两周之内,伊利"教父"郑俊怀从被检方带走调查,到正式被捕,一代乳业巨子从此将远离公众舞台.    郑俊怀的离去"对乳业绝对是一大损失".中国乳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昨天对记者如此感叹.他认

    2005年1月4日,伊利股份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五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罪已正式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逮捕。

    2004年12月17日,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等多名高管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带走,12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将郑俊怀等五人逮捕。短短不到两周之内,伊利“教父”郑俊怀从被检方带走调查,到正式被捕,一代乳业巨子从此将远离公众舞台。

    郑俊怀的离去“对乳业绝对是一大损失”。中国乳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昨天对记者如此感叹。他认为,从客观来讲,没有郑俊怀是不会有伊利的今天,甚至不会有内蒙古乳业的今天。而在郑俊怀主持下,伊利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家提出股份制改制、第一家上市的企业,形成的伊利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对整个伊利的贡献并不会因为郑俊怀的离去而消失,这样的作用还会继续存在。

同样,这些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蒙牛也有很大的影响。

    和所有企业一样,“教父”级人物的离去,伊利也要面临人事变动、结构调整等种种问题。失去旧权力核心的伊利会如何发展,在目前看来都是雾中看花,似是而非。

接班人之谜:潘刚是人才但不是全才

    王怀宝认为,郑俊怀走到今天,也是一个既突然又必然的结果。从去年夏天伊利的独董事件就可以看出端倪,伊利实际上存在一些让人不确定的因素。国债投资还有股权关系都很复杂。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有些企业家不是表面上所表现的那个样子的。”另有人士认为,说郑俊怀是伊利的“教父”,名副其实。从郑俊怀赶走手下的副手达十几人来看,郑俊怀在伊利的权威很大,尤其是赶走牛根生的过程,更是人所共知的功高震主之过。

“和教父的思想不统一,我就要把你拿掉。”目前,伊利生产经营由总裁潘刚负责,董事会由李云卿主持。据了解,伊利目前以上述两人为首的管理层正在极力消除郑俊怀被拘事件的影响,“生产经营和对外宣传都是当前要做的主要工作”,这是伊利现有领导层多次强调的。

    随着郑俊怀等五人的被捕,郑系人马彻底从伊利“消失”。目前伊利的董事会仍然没有改选,处在董事长缺位的状态,副董事长杨桂琴和董事郭顺喜也被逮捕。

    虽然在1月4日记者致电董事陈彦是否着手进行改选董事会时,陈予以否认,但必然的趋势是,伊利的董事会将会在不久进行改选,后郑俊怀时代的伊利已经来临。

    谁将当选伊利新董事长、执掌伊利大权目前无法确定,业内人士多认为,年轻的潘刚将执掌伊利。今年35岁的潘刚,看上去有些干练,面对记者,总是面带笑容。这次伊利危机,对以潘刚为首的伊利现管理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考验,但伊利这次面对公众的态度与去年6月份的伊利独董风波全然不同。

去年独董风波期间,伊利对于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完全采取了自我封闭、我行我素的方式,甚至对媒体采取回避的方式。

但这次高管被拘,新的管理层则采取了和媒体合作的方式,尽量消除公众的疑虑。一位朋友表示,“这与管理者的认识有关,郑俊怀可能太过于自信了。”王怀宝昨天认为,潘刚是一个青年干部,有知识和文化,伊利的起家是从冰淇淋和冷冻食品开始的,但潘刚将伊利的液态奶也做起来了,而且成了伊利利润最大的部门。

“我对这个新班子很有信心。”但是,另有业内分析人士也对伊利新领导层能否驾驭伊利表现出了疑虑。该人士认为,潘刚在业务经营上能力很强,但资本运作上,潘刚和李云卿都未必精通。因为伊利上市是早在1996年的事,潘刚是没有认识的。可以说,伊利新管理层是一个业务能力强、资本运作能力差的瘸腿管理层。

    上述人士认为,目前金信信托的14.33%股权还是个疑问。而伊利的股权结构又非常分散,有人收购伊利15%的股份就完全可以控制伊利,新管理层能否解决这些问题,还是个疑问。

股权之谜:金信股权处理办法待确定

    一位在内蒙古参加伊利投资者见面会的人士也对伊利股权表现出相当大的忧虑,他认为伊利的股权过于分散,流通股占三分之二,存在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伊利的前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伊利的股权问题一日不解决,他们就不能安心投资。

目前市场上又纷纷传出蒙牛有收购伊利的可能,这更让投资者心存疑惑:蒙牛和伊利是否会走向合并?伊利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就在郑俊怀等人被捕的前一天,2004年12月29日,金信信托所持伊利14.33%股份全部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冻结,金信信托的股权问题已经进入检察院的调查范围之内。

    金信信托2003年3月被公开其收购呼市财政局持有的伊利14.33%股份,当时收购股份数为2800多万股,每股作价10元,总转让款2.8亿多,而当时伊利的流通股市值为每股16元左右。随后伊利实行十送十,金信的股份随之变成5600多万股。

    但巧合的是,伊利在2002年末开始投资国债,到2003年7月金信信托完成股权过户之时,伊利的中报披露投资国债达到2.97亿元。在时间和资金上,投资国债与金信信托收购伊利股份都十分巧合。

    有对MBO操作熟悉的人士分析,郑俊怀等人的操作手法很可能是将公司资金投资国债,再通过国债回购套现后,将该笔资金交于金信信托用于公司股权收购。

如此,金信信托自然难脱伊利高管被拘干系。

    让人产生此怀疑的一个最直接因素是,即使伊利高管被拘这个“伊利有史以来最大的事情”发生,作为伊利的大股东金信信托仍然采取沉默应对,让人对“战略投资”一说也产生了疑问。

    有消息认为,郑俊怀目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掌控了大约30%的股份,但无论郑俊怀掌握的股权有多少,随着郑的被捕,伊利的股权仍然是一盘散沙。

    资料显示,伊利股份的总股本3.9126亿股,流通股2.577亿股。流通股接近三分之二。前十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仅持有14.33%的股份,而第十大股东内蒙古元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仅持有1.47%的股份。

    分析人士认为,伊利目前第一大股东才不过持股14.33%,控制5600多万股股份,伊利目前的股价是每股9元左右,只需出资不到6亿元,控制15%左右的股份完全可以对伊利的董事会进行改组,控制伊利。该人士表示,目前觊觎乳业、在乳业市场想有番作为的人士不在少数,出资控制伊利并非不可能。

    对此,海通证券丁频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因为伊利的股权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有收购者也不会贸然进入。况且,这不是单纯的市场经营问题,言外之意,当地政府也不会袖手旁观。

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也同样认为,通过市场收购伊利流通股份控制伊利的可能性不会很大,因为当地政府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据了解,金信信托的股份,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呼市政府也不排除收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