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林写生 何加林 山水逍遥中快意人生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以多变的艺术风格著称,开创了年轻一代浙派山水的新境界,引发中国山水画融写生与创作的"浙江现象"文/本刊记者 陈晰 从获得首届中国山水画大展金奖开始,他先后在全国及省级美术展赛中披金夺银,被称为"获奖专业户";他也以多变的艺术风格著称,开创了年轻一代浙派山水的新境界,引发中国山水画融写生与创作的"浙江现象";他以美术创作和教学的卓越贡献,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但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喜欢&

他以多变的艺术风格著称,开创了年轻一代浙派山水的新境界,引发中国山水画融写生与创作的“浙江现象”

文/本刊记者 陈晰 从获得首届中国山水画大展金奖开始,他先后在全国及省级美术展赛中披金夺银,被称为“获奖专业户”;他也以多变的艺术风格著称,开创了年轻一代浙派山水的新境界,引发中国山水画融写生与创作的“浙江现象”;他以美术创作和教学的卓越贡献,获得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但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他喜欢“玩儿”,在画画之外,他抚琴、吟诗、品茶、下棋、摄影、唱戏、收藏……在他看来,生命是一个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的过程。

前不久,在位于北京西三环的工作室,记者采访了著名画家何加林先生。他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不久前,他又把这些全部放下,只身来到北京,担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央美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从杭州到北京,这个选择令诸多人不解,他的解释是:我只是为了自在。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笔下的山水一样,随性、自在而逍遥。

笔墨探索 何加林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家中为数不多的风格“多变”者。早在20多年前,年轻的他在画坛崭露头角,以一幅《秋气嶙峋》获得首届中国山水画大展金奖。但是他并没有沿着这个风格走下去,在他看来,艺术是内心的表达,人在不断成长、成熟,艺术风格怎么可能一成不变?于是,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中突破与超越自己。

何加林早期的作品,大多描绘自己儿时生活过古朴浑厚的大西北,《汉中古道行》《华岳参天》《华岳山魂》……取材于关陇景色,语言奔放、厚重。

在1990年代,他开始尝试改变,开创风格鲜明的青绿山水画法,并独辟蹊径地把都市题材带入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中,加入设计与装饰性元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那一时期的作品如《都市风系列》《正是云起时》颇有新意,但却被导师童中焘先生批评为“缺少笔墨高度”。

于是,他开始第二次“叛逆”,舍弃青绿山水画法,以水墨入画,这种笔墨探索,让他创作出了《秋气嶙峋》《虚伫神素》《寒塬得云》《寒塬初暖》《楫云问山》等作品,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笔墨图式。

《记忆的碎片》200cm×180cm 2014年

这一时期,他受到更多关注与认可。对于《秋气嶙峋》,美术史家陈绶祥曾这样说:“‘秋气嶙峋’是在山中古刹修炼60年的道行才拿拈得出的四个字,没想到画者却是一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 的确,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仍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在深入大自然中,他找到艺术道路上新的转折点。那时他居住在杭州,常常徜徉于江南山水中写生。他认识到,艺术终究还是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他回忆说:“那年我带学生下乡时,第一次把写生作为一个系统教学,在写生中丢弃已有的笔墨习性,感受自然,从现场所见所闻中提炼笔法,印证古人。

一个写生季下来,我画出20多张,画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氤垅既望》获浙江省美展铜奖;《山色空蒙雨亦奇》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从此,他每年不定期到大自然中浸泡一段时间,天地山水成了他的大画室。

从冷峻孤峭的《秋气嶙峋》到亲切唯美的江南山水,何加林的每一次革新都受到艺术评论界与媒体的关注与热议,他将山水画与写生的融合尝试,更是成为美术界探讨的“浙江现象”。

著名艺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曾经专门撰文解读何加林的艺术,他将何加林与另一位通过写生来改造中国画的艺术巨匠李可染对比。“何加林采取对景落墨方式,沿着李可染的路线,追求描绘的新鲜、生动与丰富,努力再现江南景色的湿润和秀丽,但他对笔墨的认知、所经受的笔墨训练和作画的文化环境,与李可染及其学生大有不同。

他更强调笔墨形式的独立性,更重视个人表现的自由。

因为笔墨功底好,他没有拘泥于‘写生状态’,没有那种连环画式的叙述性,没有丢失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诗情画意和笔墨趣味。”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也毫不掩饰对何加林的欣赏,“看加林的画,总让我有这种月上湖山的感觉。

加林的写生尤让我喜欢。在‘满’中逼出一种孤冷之感,先自对寒山寒林有一种诗意的体察。这种体察,并非刻意的勾画,而是将自己化作那一树一山来琢磨自然本有的生机。在干湿皴擦之间,尽显挥洒和跳脱;于笔墨的丰润中,展露一派盎然生机。

冷而雅,黑而润,变化而富生机,饱满而不失空灵。真正与我们相遇的是月在湖山的心灵诗意。” 每一种经历都珍贵 艺术风格的多变或许和他的经历有关。何加林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少年时期随父母生活在山西、陕西,读高中时回到故乡杭州。

大西北的豪爽朴实与江南的温婉细腻都烙印在他的性格里。也或许是这样的经历使然,让他不会用一个地域、一种文化来局限自己。 小时候,何加林并没有想过将来要成为一名艺术家。

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爱跟小伙伴们玩骑马打仗、练拳脚功夫。那时候,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军人,驰骋沙场,当大将军,才是他最大的愿望。 幼时的何加林不像现在这样身材魁梧,相反,他因为身体瘦弱时常受到高年级孩子的欺负。

那时起,他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强者,开始坚持跑长跑,苦练单杠、双杠、杠铃……没有多久,他就成为学校的体育健将,足球、长跑、标枪、铁饼、跳高样样拿手,多次在田径运动会上拿名次,还加入了校篮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