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紫泥公社 宜兴紫泥公社:从紫泥之恋到文化之旅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3年,宜兴紫砂行业协会首次把"弘扬宜兴紫砂文化做出重大贡献奖"授予一个由外地人创办的外地企业.鉴于他在宜兴成功举办"荆溪杯"紫砂大赛,推广紫砂文化又有了新的模式,该协会破例将这份紫砂界的最高荣誉给了他.这个企业就是"紫泥公社",获奖人则是该公社的创立者赵炎.作品:百宝箱从宜兴读懂紫砂在丁蜀这个繁华而又宁静的宜兴小镇上,紫砂早已成为这方水土最具特色的代名词.这里的人们,用精湛的技艺,向世人阐述着艺术的魅力.正如诗中所言:"温

    2013年,宜兴紫砂行业协会首次把"弘扬宜兴紫砂文化做出重大贡献奖"授予一个由外地人创办的外地企业。鉴于他在宜兴成功举办"荆溪杯"紫砂大赛,推广紫砂文化又有了新的模式,该协会破例将这份紫砂界的最高荣誉给了他。

这个企业就是"紫泥公社",获奖人则是该公社的创立者赵炎。

作品:百宝箱

从宜兴读懂紫砂

在丁蜀这个繁华而又宁静的宜兴小镇上,紫砂早已成为这方水土最具特色的代名词。这里的人们,用精湛的技艺,向世人阐述着艺术的魅力。正如诗中所言:"温润如玉,上下清风始静心。百转千回,几经思量方成器。"紫砂艺术,含泥土之精华,蕴山川之灵气,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是宜兴先人的伟大创造,自古以来深得人们的宠爱。

紫砂,在千百年来养育的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手里,千变万化,演变出各种形态和韵味,凝结着每一位紫砂艺人独特的人生智慧。很难说清,究竟是丁蜀借紫砂而扬名,还是紫砂以丁蜀而著称。

就是在这样一个紫砂艺术大师随处可见,紫砂市场、工作室遍地开花的所在,"紫泥公社"独树一帜,以其特有的文化操守与艺术襟怀,让更多喜爱紫砂艺术、热爱紫砂创作、钟爱紫砂文化的人们一起交流、学习、共享紫砂艺术盛宴;使每一位参观者、藏家、艺人可以近距离品读紫砂艺术,领略大师风采。

紫砂虽小,却壶通大道。懂壶的人,于谈笑间,鉴赏把玩,体察其中真味;而对紫砂不甚了解的人也能"从这里读懂紫砂"。

现在,紫泥公社已真正成为众多宜兴紫砂爱好者、收藏家交流、互动、学习的文化平台,并吸收125名业内公认的、无代工、实力派中青年陶艺才俊,他们秉承全手工制作技法,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技艺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创作的紫砂作品代表了当代紫砂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得到众多紫砂收藏家的喜爱与追捧,同时也提高了紫泥公社的档次和品位。

作品:小星月

从体验感悟紫砂

当记者一行到达丁蜀镇那天,一场小雨时下时停,紫泥公社院落内的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竹叶柳枝,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更衬托出江南园林的典雅秀美。

赵炎正忙得不亦乐乎,他既要负责安排北京大学来此参加紫砂文化高级研修班的教授和学生,又要接待一波波慕名前来的参观者。但不管多忙多累,赵炎只要谈起紫砂来,便显得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他的心中似乎藏着一部丰厚的紫砂教科书,随时翻开,涌出的便是历史与文化。

这位起步于淄博,成功于淄博的"中国紫砂第一人",自2003年在淄博成立宜景宜人艺术品有限公司那天起,便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把"继承传统文化,倡导中式生活"当作自己的追求。常言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做什么事情一旦痴迷了,全身心投入了,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这时,记者听赵炎对参观者这样说道,紫砂是集实用、玩赏、珍藏于一体的艺术品。沏一壶茶,把玩一把壶,带给人的是极大的身心愉悦。身心愉悦放松了,人才能有一种宁静的心和纯净的心。中国文化需要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传承,紫砂走进我们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传承。读懂了紫砂就读懂了中国文化宁静致远的意境。

作为国内紫砂的领军人物,近年来,赵炎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打造"紫砂体验中心"。目前,紫泥公社的紫砂体验中心已逐步走向正规。定位是"体验式推广,个性化服务",这也是赵炎核心的经营理念,而在这里"读懂紫砂,读懂中国"则是他的文化理念。

赵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文化体验中心投资千万元,历时2年建设。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以宜兴特有的紫砂文化发展为主题,以江南特有的建筑风格为园内整体规划建筑基调,以紫砂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品、故事为单元主题设计元素,详细介绍了闻名千年的宜兴紫砂历史及文化。

该项目集紫砂文化旅游、紫砂技艺交流、紫砂教学培训、紫砂艺术体验、紫砂景观旅游于一体,作为目前国内首个提出并倡导紫砂体验的文化性紫砂体验园的紫泥公社,立志传播、传承中国紫砂文化、旨在让更多国人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紫砂艺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

记者看到,在体验中心,紫砂爱好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在感受手工制作乐趣的同时,了解紫砂壶的材质、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感受紫砂文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记者一行也坐在了工作台前,专业老师手把手指导着如何打泥片、打泥条,如何使转盘转速均匀,拍子拍打力度一致,然后打身筒、赶身筒……

一番手忙脚乱,一个紫砂杯终于在记者手中成型了,尽管还不成样子,但毕竟是自己亲手完成的,颇有成就感。同时也发现,要真正掌握紫砂艺术,绝非易事,对大师们的精湛技艺更有了一份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敬佩。

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体验。来之前对紫砂还懵懵懂懂的记者,在几小时内,对紫砂的认知竟有了突破式的飞跃。由此可见,一次"紫砂体验之旅"的收获是超出预期的。就像赵炎说的:"在紫砂制作的过程中,体验者不仅知道了流程,也更深入了解紫砂,有了这种亲身体验,再去选壶、赏壶,感受又不一样,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最起码知道怎么挑壶、用壶和爱壶。

体验式推广本质在于让紫砂爱好者参与其中,没有交流,没有接触,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紫砂和紫砂文化。"

从文化品味紫砂

历史上的紫砂壶作为生活的用具,因与文化的结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艺术需要形式,而形式本身并非等同于艺术。当我们欣赏壶艺作品时,不仅是壶和壶的形式,更通过壶型看到了一种内孕于形式的艺术精神和追求。也可以说,紫砂的生命在于文化和艺术。紫泥公社正是牢牢把握了紫砂的这一文化特质,以壶艺为求,专心于壶,方成就于艺。

临行时,赵炎对记者说,他将以紫泥公社作为对接点,以"形散神聚"的思路,团结宜兴紫砂人,通过推广、经营模式的创新,将宜兴紫砂的产业链做得更大。下一步,他还打算在宜兴的酒店、高铁站、陶瓷城的核心区都开设他的紫砂体验中心,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砂,热爱紫砂。

无论是北京、宜兴,还是青岛、淄博,赵炎不辞辛劳地奔波着;从紫泥之恋到文化之旅,他如同一位虔诚的布道者,每迈出一步,都踏在推广紫砂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