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丹的作品 夏尔丹和他的作品【午餐前的祈祷】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午餐前的祈祷> 1740年,49×38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夏尔丹和他的作品[午餐前的祈祷] 画家夏尔丹(1699.11~1779.12)出

《午餐前的祈祷》 1740年,49×38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夏尔丹和他的作品【午餐前的祈祷】

 画家夏尔丹(1699.11~1779.12)出生在巴黎。父亲是专事做弹子台的细木匠。夏尔丹立身之初,经历颇为艰辛。曾学过卑贱的手艺,当过平庸的师傅。早年向一位学院派画家贾克斯·开兹学艺,后来终于成了画家。

夏尔丹受过荷兰静物画的影响,但那种绘画专以精细地表现金银器皿的质感为能事。夏尔丹则对日常生活发生兴趣,因为他自幼和下层人民有联系,和他们在感情上发生着共鸣,他喜欢描绘他们。在他笔下出现的洗衣妇、厨娘、女小贩或者穷苦家庭的孩子形象,总是那样朴素和真挚。

这是画家的民主思想和形象表现。他认为,这些人不仅外形美,内心也美。他们比起贵族来,道德上要高尚得多,勤劳朴实、节俭持家。这些正是这幅《午餐前的祈祷》所反映的本质。

   《午餐前的祈祷》描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母亲,午餐的饭菜刚摆好,准备让孩子饭前作祷告。最小的女孩还背不好祈祷文,母亲正关心地教着她。这是欧洲贫苦家庭的宗教习惯。它已成了一种生活规律。

虽没有更多的戏剧性,却具有平易近人的家庭气氛。狄德罗在欣赏夏尔丹的画时说:“读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训练过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保持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地使用它就够了。”这幅画给观者的印象正是如此。

在色彩上,他以温暖的褐色作基调,深蓝、红和白色之间的柔和对比,把这种家庭气氛渲染得更为饱满,使画面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夏尔丹成了启蒙主义思想家眼里最了不起的画家,因为他的画面象狄德罗的著作那样,真挚地表现了第三等级的理想。

   夏尔丹为人谦逊,待人宽厚。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塞纳大街、福尔大街和公主大街这三条街上度过的。除了有一次去枫丹白露郊野之外,只作过一次旅行——到巴黎的卢浮宫。后来官方授予他勋章,给他以优厚的待遇,他都无动于衷,对这种嘉奖报以冷淡。

他担任过学院里的要职,当过20年司库,作了40年沙龙的组织工作,始终没有迎合上层阶级的趣味。别人对他的赞扬或批评,他都同样冷静对待。当他成为名画家之后,也从不想借此抬高自己作品的卖价,只是执着地走他既定的艺术道路。

   1735年,夏尔丹的妻子和女儿在同一天去世了,他鳏居九年。后来,他由于孤单无靠,和邻居寡妇普热夫人结婚。普热夫人原籍诺曼底,住在公主街属于她自己的一所房子里,这所房子在克莱隆小姐公馆的对面。

新夫人很节俭,很有主见,高傲而含蓄,她最爱的格言是“受到上级的赏识,得到君子的友谊,生活才有幸福”。夏尔丹在《爱换花样的女工》和《女歌手》两幅画中画的就是他的新夫人。她上身穿着丝绸衣服,下身穿着花裙或格裙,戴着头巾或无沿帽,细嫩的弓形脚上穿着高跟拖鞋,具有那个时代女资产者本分、善良、坚毅和贤慧的气质。

,     1779年,夏尔丹八十岁时死在卢佛尔宫国王赐给他的一套住房内。

十二年后他的第二个妻子也去世了。他们夫妻关系中没有波折,没有龃龉,他们一心工作,真诚相待,和谐一致,相互信任。他们的关系笼罩着幸福温暖的诚挚气氛,既不过分拘谨又不相互顶撞……正像夏尔丹画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格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