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松个人资料

2018-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录 一.个人经历 二.人物事迹 三.个人生活 四.社会兼职 五.个人荣誉 六.社会活动 七.个人观点 梁锦松简介 梁锦松(1952~),祖籍广东顺德.1973
目录
  • 一、个人经历
  • 二、人物事迹
  • 三、个人生活
  • 四、社会兼职
  • 五、个人荣誉
  • 六、社会活动
  • 七、个人观点

梁锦松简介

梁锦松(1952~),祖籍广东顺德。1973年香港大学毕业,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及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黑石集....

梁锦松个人资料

梁锦松(1952~),祖籍广东顺德。1973年香港大学毕业,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及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大中华区前主席,现任南丰集团行政总裁, 身兼国际小母牛香港分会主席,他的妻子是跳水运动员伏明霞。


梁锦松照片

梁锦松个人经历

1971年年仅19岁、就读传统名校英华书院的梁锦松,考进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修经济及统计学,入住宿舍圣约翰学院,被选中参加董建华父亲董浩云创办的"海上学府",乘坐邮轮遨游四海长达整个学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学生时代的梁锦松,是学运活跃分子,1970年代参与"认中关社"活动,心怀中国,还上过井冈山考察,直言自己熟读《毛泽东选集》,并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理论应用于现代管理。

1973年香港大学毕业,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当时正值"火红的年代",而他亦是当时港大学生会内"国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另一行政会议成员钟瑞明是同期的港大学生,曾积极参与保钓、中文运动,2000年10月,一班"老学运"出来支持"六·二六"事件被捕的大学生,他曾被邀请联署,但最终没有表态。

1982年进修美国哈佛商学院管理发展课程。

他曾批评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育署和教会办学团体为阻碍教育改革的 "三座大山",引起不少议论。当中教育署在2002年推行高官问责制后已和教育统筹局实行局署合一,而部分教会办学团体则认为法团校董会是为了消灭"大山"的一项政策,当中天主教香港教区已就校本条例进行司法覆核,然而在高等法院中败诉,目前正在上诉中。他们声言终审败诉后会放弃办学权。

1998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9年进修美国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课程。

梁锦松曾在香港多间大规模的国际银行担任高层管理职位、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机场管理局及临时机场管理局董事及香港期货交易所董事。公职方面,自1997年7月至2001年4月期间出任行政会议的非官方成员,于2001年5月29日成为财政司司长。2002年6月任香港特区第二届政府财政司司长。在2002年10月,梁与现任太太中国前著名跳水运动员伏明霞结婚,二人先后在2003年及 2004年诞下一女一儿。2003年7月16日,梁以个人理由辞去财政司司长一职。

梁锦松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1974年起在花旗银行任职,长达23年,历任亚太区之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及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并在香港、纽约、新加坡及马尼拉等地工作。梁锦松1996年进入美国大通银行工作,2000年,该银行与J.P.Morgan合并,改称摩根大通,梁锦松为该公司的亚太区主席。

1997年至2001年间,担任香港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

2001年5月2日,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他以3年合约制受聘为财政司司长,属弃商从政,接掌财政司司长一职后,梁锦松所收取的首长级第九级(D9)的薪酬,年薪约245万元,较现有的薪金相差近2000万元,减少了近九成。对此,梁锦松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大家都知道政府高层同商界高层的薪酬相差甚远,但一个人用钱有限。我相信一句话,赚的钱不是你的,用的钱才是你的,一个人用钱不需要好多。"

2003年7月16日晚上,梁锦松以个人理由辞去财政司司长一职,当晚发表辞职声明:"我相信现时是我离开的好时机,理由有三:第一,《拨款条例草案》及财政预算案内主要的收入建议已获立法会通过;第二,非典型肺炎已受控制,重建经济活力措施已开始落实,而最受影响行业的复苏比预期强劲;第三,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方面,我已踏出成功一步。我很高兴有机会为香港市民服务。期间,无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我都问心无愧。能够成为行政长官领导班子中主要官员的一份子,我深感荣幸。我衷心祝愿行政长官在管治香港和实现本港经济转型方面,创出佳绩。"

辞职后,梁于2007年加入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成为大中华区主席。

2014年2月,加入南丰集团,出任新设立的行政总裁。

性格直率

梁锦松性格直率,与和他同时上任的曾荫权偶然会出现"火星撞地球"的情况,但"大家只是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人"。

他说:"我与曾荫权合作了6年,有时我都好火爆,各持己见,但如果两人的看法相同,大家会'揽头揽颈'(非常亲密)。"

他直言自己没当特首的野心,甚至想过到他50多岁不再当财政司司长时,可以去教书、加入一些董事会,甚至与朋友组织一间收费但不牟利的顾问公司,协助一些发展中的亚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他说:"不赚钱,就可以海阔天空。"

他出身清贫,但从几乎留级的边缘成为高考状元;他疯狂地崇拜毛泽东,曾经到井冈山考察过;他是香港银行界华人第一人,曾经因为香港而拒绝出任世界最大银行之一的第二把手;他放弃了2500万元的天价年薪,接任年薪仅为240万元的香港财政司司长。他,就是梁锦松,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英杰。梁锦松,一位从小就注定成为华人翘楚的打工皇帝,一位备受尊敬的理财高手,是一位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财神爷。

少年时锋芒毕露

出生于1952年的梁锦松的家境清贫,父亲曾做过酒家的服务员,家中共有兄弟姐妹共9人,但他就读的英华书院则是大大有名,这里曾经培养过无数的香港华人精英。中学时的梁锦松虽然很聪明,但太贪玩,以至于险些被驱逐出校:他在中五(相当于我现 在的高二)升学考试时仅得了13分,留级或离校几成定局,好在他的语文课老师陈耀南和校长艾礼士慧眼识珠,力保他升入中六。而他在接下来的一个学年里发愤图强,经常在学校饭堂通宵苦读,一年后以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香港最高学府---香港大学!

多年以后梁锦松谈起这段经历时依然深有感触,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梁锦松道出了六个字:"懂得输,才会赢"。这也是他的座右铭,正是凭着这股精神,梁锦松在银行界纵横28年,成为香港银行界最成功的华人管理者,几乎成为美国花旗银行(CityBank)的副主席。

在大学期间梁锦松主修经济及统计学(此后他曾于一九八二年和一九九九年完成美国哈佛商学院之管理发展课程及高级管理课程),年纪轻轻的他已经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袖才能,除了学业成绩优异之外,他还担任港大学生会会长(他的前妻谭淑芬也是港大同届的校友,当时是学生会的干事)。他在港大非常活跃,当年就倡导发起寻根运动,追寻香港和中国的文化血脉。

凭借出众的才华,梁锦松在大学期间还被选中参加由已故香港船王董浩云先生(董建华先生的父亲)创办的"海上学府",足足一个学期都在邮轮上,随船到世界各地考察,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的锋芒也给当时刚刚认识他的董建华留下了深刻印象。

出道后天下无敌

毕业后梁锦松加入美国花旗银行香港区分行,成为这家世界最有名的银行聘用的第一批香港本地大学生。但很快他就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加上他特别勤奋和刻苦,在入行两年后就被公司委派到菲律宾接受外汇买卖培训,成为香港第一代精于外汇买卖的高手。胆大心细,判断准确,使他在外汇买卖上无往不利,成为罕见的"常胜将军",为花旗银行赚得大笔的利润,也从此平步青云,成为花旗银行的重点培养对象。1982年,他被"公派"到美国,完成了哈佛大学管理人员发展课程。

此后,梁锦松还先后被派往纽约、新加坡、马尼拉等地区担任银行管理要职,掌管的业务包括企业、地产及贸易融资、外汇及股票买卖、私人银行业务、项目贷款及基金管理等,对银行的各项业务了如指掌,使他成为金融界不多见的全才和高手。1992年,梁锦松升任花旗银行香港区行长,让无数华人为之骄傲。1996年,花旗银行邀请他前往纽约出任花旗银行总行副主席,但条件是要他移民美国。梁锦松又做出一件令人色变的举动:他断然拒绝了为高官厚禄而离开香港。据估算,他当时的年薪加公司分红已经超过了300万美元 (逾2300万港币),是名副其实的打工皇帝。

梁锦松离开花旗银行引爆了一场人才争夺战,最终他选择了美国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en Bank),担任大中华及菲律宾区董事经理,后又晋升为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主席---无论是在花旗,还是后来的大通银行,梁锦松都是香港银行界最高级的华籍管理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梁锦松对中国内地金融专才的培养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从80年代后期开始,梁锦松负责花旗银行对中国内地的事务。当其他外资银行仍然不太愿意与中资银行合作时,力争重开中国办事处的花旗却眼光超前,为许多中资银行提供信贷额度。而在梁锦松的安排下,花旗银行又为内地筹办了不少财经培训课程,正好给急需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等财经部门官员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据说,今天内地很多独当一面的财经官员,都曾经在花旗听过梁锦松本人的授课。

从政后好评如潮

梁锦松不但在银行界成就卓著,他在政界也一帆风顺。他曾任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机场管理局董事及香港期货交易所董事等要职,而真正让他在政界为人所熟悉的是90年代初接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一做便是8年。现任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大力主张实施语文基准试,取消学能测验,使香港教育制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批评学能测验时的一句"高分低能"的评语一针见血,充分展示了他刚烈率直的个性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梁锦松难怪2001年5月2日,当梁锦松从非政府公务员一跃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的重要领导之一时(这也是香港第一人),在香港引来的不是争议,而是阵阵喝彩声。熟悉梁锦松的银行界高层人士说,梁锦松是接任"财爷"的最佳人选,他熟悉香港的金融市场,有丰富的财经知识和行政管理经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整个国家有着深厚感情,而且性格刚强、执著,不轻易为外界意见而改变立场。

香港总商会、中华总商会、美国总商会和英国商会等都对委任梁锦松表示欢迎。香港总商会总裁翁以登称,梁锦松的任命"可保持商界对本港的信心"。他所任职的摩根大通银行更是发表声明,赞扬梁锦松是"一个有才干及成就卓越的银行家,在公司管理上发挥了突出的领导才能,同时深信以梁锦松的办事魄力、诚信及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忠诚奉献,将更能在新岗位上尽展所长"。而梁锦松公开表示将改善香港低下层人士的适应能力,也使自己受到了香港大多数民众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梁锦松是以实际行动征服了香港民众。在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后,他按规定将领取D9职级的年薪,约245万港币,只是他原来年薪的 10%!对此梁锦松有一套妙论:"一个人花的钱是有限的,我相信一句话'赚的钱不是你的,花的钱才是你的'。一个人花的钱不会很多,所以钱从来不是我的考虑因素。"但更多人明白,这更多的是出于他浓厚的中国结和香港情意结。

2008年年底,梁锦松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发言时指出:"经过97香港回归和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并没有死,仍然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而在第八届APEC财长会议上,他依然强调这一观点。他认为,随着亚洲经济合作的加强和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作为亚洲金融和商业中心的优势将愈发突出。他用美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纽约的曼哈顿来比喻香港,称香港就是中国的"曼哈顿"。他被《财富》杂志评为2001年度全球财经十大风云人物之一,以表彰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对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卓越贡献"。

火星撞地球

梁锦松性格直率,与他同时上任的曾荫权偶然会出现"火星撞地球"的情况,但"大家只是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人"。

小母牛爱心大使

一家五口,幸福家庭身为小母牛"爱心大使"的伏明霞2009年10月与丈夫梁锦松(国际小母牛香港分会主席),及小师弟奥运金牌得主李小鹏,同赴安徽农村探访。伏明霞不仅体验了贫困农村生活,并亲自动手与农户一起喂猪、摘菜,事后更感慨自己深受启发。 伏明霞夫妇在一个刚受助的四口之家度过了一天。伏明霞一大早就划小船送小孩子上学,回来后从水库担水回家洗衣服,接着又下田摘菜,最后还和丈夫一起协助男女户主晒咸鱼。虽然辛劳了一天,但伏明霞表示深受启发:"那个母亲很苦,她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小孩,所以即使多苦都依然坚持,很值得作为母亲的我去向她学习。"

偷步买车事件

2003年3月5日,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发表《财政预算案》,大幅增加各种税项,如利得税、薪俸税、汽车首次登记税、离境税、博彩税等,以解决高达七百亿港元的财政赤字。当中汽车首次登记税由应课税价值40%-60%改为边际税制,汽车的首15万元应课税值征收35%、其次的15万元征收75%、再其次的20万元征收105%、余额征收150%。翌日,他在电台上指香港人"有咁耐风流,有咁耐折堕"(有多少风流日子,便要折堕多久),更加使得市民不满。

到2003年3月9日,苹果日报以头版报道梁锦松在宣布加汽车首次登记税前,在1月18日购入一辆凌志房车,但他却没有申报利益,有避税之嫌,涉嫌以权谋私,将来可能要面对法律诉讼。当日梁锦松公开承认买车,他解释他只是"一时大意"、"没有避嫌",指出买车是因为当时他的女儿即将出生,需要买入可安装婴儿椅的私家车。他其后将节省到的税款的双倍(共10万元,但其后证实计算错误,他实则上共节省了19万元,所以他最后共捐了38万元)捐予香港公益金,希望借此平息外界不满。3月10日,梁锦松首次向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请辞。

2003年3月15日,董建华调查后公布他对梁锦松的调查结论,认为梁锦松没有申报利益,违反《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5.1及5.4两项(即避免令人怀疑不诚实、有利益冲突,以及可能有利益冲突时要向行政长官汇报),然而董建华认为梁锦松虽有疏失,但他有高尚情操,对他信任,遂决定挽留他。梁锦松在当日向公众致以诚恳的歉意。

2003年3月16日下午,四十二岁的停职警务高级督察刘国辉携同剪报到金钟廉政公署总部报案,投诉梁锦松以权谋私,犯下普通法中的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行。由示威常客组成的"杜松行动"及政治团体前的三名区议员,亦说会到廉署投诉梁锦松。部分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曾动议弹劾梁锦松,但遭否决。

2003年7月1日,由于基本法第23条立法和SARS事件,市民对政府的不满达到顶峰,约50万市民参加七一游行。

2003年7月15日,廉政公署完成对梁锦松的调查,把报告交给律政司决定是否起诉,并知会行政长官董建华。在7月16日,在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请辞之后,梁锦松随后亦提出请辞。由于梁锦松随时可能被起诉,为免出现在位高官被起诉的尴尬情况,这次董建华无奈地接纳了,并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他的职位其后由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接任,成为新一届的财政司司长。

2003年12月15日,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为避嫌将此案交由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自行处理,并毋须向她请示,江乐士咨询香港的资深大律师祈理士及英国御用大律师韦尔森的意见后,两位意见属认为虽然表面证据成立,但不能确立检控梁锦松"在公职中行为不当"有合理定罪机会,故此根据本港刑事检控政策的标准,决定不检控梁锦松。这次律政司的处理手法比处理胡仙案时的进步了很多。律政司在今次的处理过程中,表现出公正及能独立处理,亦获得法律界普遍的赞赏。

个人生活

梁锦松梁锦松情史扑朔迷离,他平时对外几乎绝口不提家事,大家只知道他太太叫谭淑芬,英文名叫Sophie,两人相识于大学,还是同届同学,太太主修社会科学,他则主修经济和统计学,两人没有生儿育女,不过在2001年2月,他首次亲口承认自己已经离婚。

一位与梁锦松共事过的香港大学同学会会员说,梁与谭尽管相识于大学时期,同于1973年毕业,但却是比较迟结婚的一对,两人在80年代初期才结婚,不少同学会会员还应邀赴会,但由于梁锦松经常要到世界各地公干,夫妻感情转淡。

伏明霞与梁锦松的第一次邂逅是在2001年3月1日。伏明霞应邀出席一年一度的香港杰出领袖颁奖礼并出任颁奖嘉宾。事后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伏明霞大方地谈起与梁锦松第一次接触时的印象:当时财神爷梁锦松就坐在我的旁边,可能他见到我坐着发闷,便拿出一部电子记事簿来,很亲切地和我玩那些内置的游戏。但可能是我笨吧,总是学不来,第一局就死了。梁锦松和太太伏明霞我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因为他懂得逗我说话,而且态度很友善。我还记得他的普通话算是不错,比一般香港人好。尽管伏明霞否认当时就堕入情网,但香港媒体发现梁锦松经常开着保时捷跑车,当伏明霞的司机兼导游,事情曝光后梁锦松郑重否认在跟伏明霞交往。

其实两人是转入地下,梁锦松事后经常穿梭于京港两地,主动约会伏明霞而终于赢得美人归。2002年7月15日他们就于夏威夷闪电注册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二子。长女梁司渝于2003年出生,次子梁皓嘉及幼子于2004年及2008年出生。

妻子伏明霞携子女内地行善

前跳水皇后伏明霞,2012年10月27日和丈夫梁锦松及女儿一同出席慈善活动。伏明霞表示下月11日会出席郭晶晶婚宴,不过不肯透露送的礼物,只说是个人心意。

社会兼职

梁锦松1993年至2001年4月,梁锦松开始担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为期八年。后任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为语文基准试以至取消学能测验,香港教育制度经历翻天覆地的改变亲自操刀,批评学能测验时的一句"高分低能"更予人深刻印象。

梁锦松曾任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2001年)、机场管理局和临时机场管理局董事(1990年至1998年)及香港期货交易所董事(1987年至1990年)。

梁锦松此外还担任中国蓝星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独立董事,以及著名扶贫慈善机构国际小母牛计划香港区主席。

个人荣誉

1994年获香港杰出管理奖。

199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金紫荆星章。

社会活动

2009年10月14日,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受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为梁锦松举行了客座教授致聘仪式。梁锦松为南开大学师生带来题为《金融海啸一周年反思》的讲座。 在致聘仪式上,薛进文为梁锦松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并佩戴南开大学校徽。"接到聘书、戴上校徽让我感到很光荣,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也让我很高兴。"梁锦松表示。薛进文说,"非常高兴在南开大学90年校庆之际聘请梁锦松先生为客座教授。梁先生作为知名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在香港经济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梁先生的到来,更好地促进南开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并为南开学子带来更多的经济学知识。" 在讲座中,他回顾了所经历的历次金融危机,并指出2008年金融海啸的出现,是受到"金融产品模型复杂"、"借债过多"、"投资人、交易员经验不够"等因素影响。他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在金融海啸中受到影响较小,这受益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较好,同时也因为中国银行业受到危机影响较小。梁锦松认为,进行金融创新将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使资源分配更加有效,将更好地支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梁锦松在2001至2003年间担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主要负责香港的财政、货币和经济政策与事务。1997年至2001年间,担任香港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并历任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和大学自主委员会主席。梁锦松还曾担任摩根大通的亚洲业务主席,担任中国蓝星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独立董事,以及著名扶贫慈善机构国际小母牛计划香港区主席。

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