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峰结局 许云峰:投资骗局 不应清理交易所了事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P2P网贷.线下理财,到现货白银.原油,再到邮币卡交易.近年来,各类投资骗局在媒体曝光和监管整顿下此起彼伏.轮番登场,如何根治成为关注焦点

从P2P网贷、线下理财,到现货白银、原油,再到邮币卡交易。近年来,各类投资骗局在媒体曝光和监管整顿下此起彼伏、轮番登场,如何根治成为关注焦点。

11月25日的证监会例会上,针对媒体关注清理地方各类交易所相关问题,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近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已作出部署,各地正在对地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摸底排查。相关清理整顿并非首次,去年8月,证监会发布《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开展整治覆盖贵金属交易场所的宣传推广、管理经营、平台交易软件提供等多个方面。

以前期颇为盛行的现货投资为例,主要是一些地方性的贵金属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通过代理商模式,以"T 0"、高杠杆招揽客户在自制软件中进行操作,利用高频交易手续费、隔夜费、库存费甚至修改软件与客户对赌,将客户资金尽数"榨取"。

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各地清理整顿贵金属交易所,现货白银(黄金)逐渐式微,但2015年以后,现货石油投资起而代之,行骗手段如出一辙,且在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大肆宣传。今年以来在媒体连续曝光和新一轮监管下,诸如北京石油交易所等停止了交易,但其代理商却转战其他平台,抑或推出现货铜等新品种,继续招揽客户。

近来,披着促进文化艺术品交易和金融创新外衣的邮币卡交易迅速蹿红,其操作手法、运营团队和揽客模式,均与此前泛滥的违规现货投资一脉相承,成为投资骗局的最新变种。邮币卡交易形式上类似股票,却未经过国家证券管理机构审批,并常常令投资者最终血本无归。

投资骗局之所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部分投资者在利益面前未能保持清醒头脑外,尚有监管层面对新的金融业态存在监管"缺位",以及不少存在于利益链条的公司和个人,事前、事后均未有足够的规范和惩戒等原因。

因此,欲铲除投资骗局滋生土壤,必须从监管层、施害者和投资者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金融行业的准入监管。P2P网贷、现货投资和邮币卡交易之类的投资公司,只需要简单注册,即可面向公众从事金融业务,这与审慎监管原则相悖。因此,需严格限制金融业务准入门槛,对不具备资格者则坚决取缔相关业务。

同时,对于一些涉嫌非法集资和诈骗的投资骗局,需加强法制建设,加大违法惩处力度,执法必严。治乱须用重典,若能将通过投资骗局赚取投资者资金的行为认定为金融诈骗,加大对资金去向的追查,以及对涉案人员、"老赖"加强惩治,必能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其次,互联网传播在投资骗局中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可小觑。除了不法企业和个人利用网络招揽投资者外,百度之类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对投资平台竞价排名等方式推广牟利,同样需要规范。

再者,投资骗局让投资者前仆后继,也说明目前国内正规投资渠道供给不足,以一度呼声较高的原油期货为例,筹备4年多至今仍未上市。此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培养民众树立健康的理财和投资观念,在投资骗局盛行的当下尤为重要。

总之,投资骗局不仅扰乱了国内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危害到民众的财产安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此时,监管层责无旁贷,铲除其生存土壤不应仅限于清理整顿交易所;投资者亦需提高警惕,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网络平台亦需主动清除相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