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川个人资料

2018-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目录 一.个人档案 二.个人简介 三.生平概览 四.社会评价 五.电影作品 六.热捧明星 七.婚姻状况 张石川简介 张石川(1890-1953),原名伟通,字蚀
目录
  • 一、个人档案
  • 二、个人简介
  • 三、生平概览
  • 四、社会评价
  • 五、电影作品
  • 六、热捧明星
  • 七、婚姻状况

张石川简介

张石川(1890-1953),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他少年随舅父经润三到上海经商,先后供职于华洋公司、美化洋行;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一生共导演150多....

张石川个人资料

张石川(1890-1953),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他少年随舅父经润三到上海经商,先后供职于华洋公司、美化洋行;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一生共导演150多部电影。他的主要作品有《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等,故事性强,通俗易懂。1928年导演的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在上海电影界引起竞拍神怪武侠片的潮流;1931年他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张石川凭着良好的英文功底,专攻西洋影戏导演技巧,在早期电影艺术上的探索功不可没。


张石川照片

张石川个人档案

张石川

姓名:张石川

原名:张伟通

英文:ShichuanZhang

性别:男

生日:

星座:摩羯座

地区:中国内地

血型:A

职业:导演

张石川个人简介

张石川(1890—1954),原名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电影事业家。他少年丧父,随舅父经润三到上海经商,先后供职于华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学英语,熟谙经营之道。 张石川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一生共导演150多部电影。题材各异,大部分为家庭伦理剧。其作品结构完整、故事性强、通俗易懂。

生平概览

张石川

(1)1890年1月1日出生在宁波市镇海霞浦(现属北仑区)一个经营蚕茧生意的家庭里。

(2)16岁那年,父亲病故,小小年纪他就挑起了家庭重担,跟随舅舅经润三来到了大上海,在华洋公司里当一名“小写”(低级职员)。

(3)1913年,任美国商人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顾问,同时与郑正秋合作组织新民公司,承包亚细亚公司的影片摄制业务,导演了由郑正秋编剧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此后,陆续拍摄了《活无常》、《打城隍》等一批闹剧短片,内容庸俗无聊。

(4)1916年创办幻仙影片公司,自任导演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搬上银幕。

(5)1923年,与郑正秋、周剑云等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任总经理。主张“处处惟兴趣是尚”的制片方针。此后几年,仍和郑正秋联袂编导了反映和同情妇女悲惨命运的影片《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多部。

(6)1928年,为追求票房价值,导演了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并连续拍了18集。由此掀起了一股各电影制片公司竞相拍摄此类影片的浊浪。

(7)1930年,导演了由洪深编剧、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之后,又编导了<啼笑因缘>(1~6集)。

(8)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左翼电影运动的蓬勃发展,他的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

(9)1932年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苏联影片《生路》,在上海正式公映,他也撰文加以赞扬。这一时期,他先后导演了表现抗日的《战地历险记》和由夏衍编剧的《脂粉市场》、《前程》、《压岁钱》等进步影片。

(10)1937年明星影片公司总厂毁于战火。他带着残存的部分机械、物资加入国华影片公司,任导演,拍摄《李三娘》、《三笑》、《花溅泪》、《夜深沉》等影片。

(11)1942年,出任中华联合制片股份公司分厂厂长兼导演制片部长,导演《燕归来》、《芳草碧血》、《英雄美人》等影片。

(12)1946年后,为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和上海大同影业公司导演了《长相思》、《乱世的女性》等影片。

社会评价

张石川

回顾中国电影的九十年历程,不禁就会想起很多为中国电影作出过贡献的电影前辈,张石川即是其中的一位。张石川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笔者不想在此给张石川作出评定,只想实事求是地叙述一些有关他的史料,供史家和读者参考。

好胜、多思、敢想敢干、精力旺盛,是他在电影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35年的历程,他编导了156部影片,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演艺术家,第一个电影事业家,第一个电影企业家非他莫属。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反帝片<黑藉冤魂> ,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 ,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等等都是他的作品。

他把自己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办成了赫赫有名的影业公司,占据了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篇章。他创办<明星月刊>以求加强电影宣传。他开办了中国最早的电影演艺训练班,着力培养、发现新人。

作为一个电影企业家,他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以娱乐片为主,寓教于乐。他对公司的管理以及与同事的合作也非常人性化,每筹拍一部新片,他必将全厂演职员召集一起,宣读、研讨剧本,全体通过即投入拍摄;他又十分重友情,倡仁义,非常关怀演职员工。除了影片摄制外,他也重视发行,着力发展院线。他还改进拍摄设备,与国际接轨。

电影作品

张石川作品

1933年,张石川在一篇题为<传声筒里>的文章中写道:“《空谷兰》时代我不会忘记, <火烧红莲寺>时代我不会忘记,《啼笑因缘》时代我更不会忘记……。”为何张石川对这三部影片念念不忘?其中自有原因。

《空谷兰》是中国早期默片的代表作。有人曾经说:“谈起早期电影,必谈《空谷兰》。”此片是包天笑根据译本小说《野之花》改编的,也是张石川捧红张织云、发掘朱飞、塑造杨耐梅银幕形象的得意之作。它为明星公司创造了十二万元的票房价值

《火烧红莲寺》是张石川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影片。据说张石川的儿子喜欢看武侠小说,有一次张石川随手拿了一本<江湖奇侠传>坐在马桶上解闷,忽然灵机一动,觉得此书搬上银幕一定能叫座,于是赶紧拍摄,一连拍了十八集。由于生意兴隆,其它电影公司也纷纷仿效,一时间银幕上刀光剑影,泛滥成灾,因而受到舆论的谴责。张石川之所以“不会忘记”这部影片,是因为它既赚过大钱,也挨过骂。

《啼笑因缘》是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影片,一共拍成六集。明星公司为拍此片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此同时,另外有一家大中国影片公司也抢拍此片,由此闹起了“双包案”,双方对簿公堂。“明星”出厚礼请杜月笙出面调解,井付给“大中国”巨额赔款,方才争得了摄制权,但已经大伤无气。影片拍成上映时,正值抗日怒潮风起云涌,广大电影观众对这种言情片已经不感兴趣,卖座率低落,“明星”也因亏损差一点倒闭,它成为张石川“不会忘记”的第三部影片。

热捧明星

在明星公司初创时期,出于竞争需要,张石川运用种种手段,捧红了光彩夺目的四大名旦:王汉伦、杨耐梅、张织云和宣景琳。

王汉伦因拍摄<孤儿救祖记>而一炮走红,于是张石川就根据她的戏路,接二连三地让她拍摄了《玉梨魂》、《苦儿弱女》和<一个小工人>等片,使她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杨耐梅因拍摄<玉梨魂>一片而初露头角,她的代表作是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复活>改编的《良心复活》,杨耐梅扮演绿娃(玛斯洛娃的译名)一角,由使女变为女囚,演来丝丝入扣。该片上映时,杨耐梅还在幕间休息时登台演唱插曲,风靡了不少观众。

1925年,上海新世界游乐场举办电影博览会,明星公司将张织云主演的《空谷兰》推出,结果使张织云以最多票当选了电影皇后,为“明星”争得荣誉。

宣景琳在明星公司拍戏的时间最久,一共拍了二十多部影片。她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是<姊妹花> 、《再生花》、《空谷兰》和<大家庭>。

除了上面所说的“四大名旦”之外,使张石川引为自豪的是。1927年,他乘天一影片公司改组之际,把该公司的“台柱”胡蝶挖了过来。胡蝶在“明星”主演了不少影片,于1933年又登上了“影后”的宝座,声誉历久不衰,成为“明星”的摇钱树。

婚姻状况

张石川作品

张石川当年单枪匹马来到十里洋场上海滩之后,不久就在一家下等妓院里结识了一名妓女。这个妓女美貌又善良,两人一见钟情,便开始同居,并且有了孩子。

不久,张石川又结识了上海的“皮货大王”何咏昌。何咏昌“家有娇女初长成”,择婿心切,一见到张石川就喜欢,觉得他精明能干,有进取心,将来能办大事,于是特意介绍张石川和女儿何秀君相识,并且说:“你们两人,满相配的,我拣个良辰吉日,给你们成亲吧!”何秀君看到张石川精明能干,相貌英俊,打心眼里喜欢;张石川则想:“这个姑娘活泼可爱,父亲又有财有势,娶了她做妻子,岂不是好!”两家很快就议论起嫁娶的事。 张石川的原妻,自知出身贫贱,无法在经济上支援丈夫,使丈夫飞黄腾达,因此不反对张石川和何秀君结婚,但她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做“正房”,而何秀君则认为,自己是大家闺秀,下嫁穷小子已属屈就,再要做“二房”这又怎能使得?于是,张石川夹在当中,左右为难,心中捉摸不定,只好去求教他的知心朋友郑正秋。

郑正秋是调解纠纷的能手,他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最佳方案”,那就是:让张石川与何秀君去杭州完婚,回上海后同居新巢;而原妻则和她的孩子仍住原处,以“一家两处”的形式维持下去。结果双方欣然同意,果真按郑正秋的“方案”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