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面对面》——书法家周斌

2017-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央视网书画频道的<名家面对面>栏目,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汪昂.随着中国国家国力不断提升,很多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和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斌教授来到我们的演播间,跟大家做一个关于中国书法的现场的交流和互动.     周斌:好,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周教授,您想不想听一下潘基文秘书长对您的一个评价,我在网上找到这样的材料,潘基文秘书长是这样说的,周斌教授是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央视网书画频道的《名家面对面》栏目,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汪昂。随着中国国家国力不断提升,很多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和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斌教授来到我们的演播间,跟大家做一个关于中国书法的现场的交流和互动。     周斌:好,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周教授,您想不想听一下潘基文秘书长对您的一个评价,我在网上找到这样的材料,潘基文秘书长是这样说的,周斌教授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大师,其弟子不仅包括中国人或者是亚洲人,而且还有许多在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他是书法的太师,我非常地尊敬他。

现在的网友其实在评价您的时候也有艺术家,学者,书法家,您怎么看?您觉得您是一个什么身份?     周斌:这个话题呢可能跟我的经历有关系,其实我是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将近有应该今年整整30年了,这30年里面呢,其实我经历过从事一些小学教师的这个工作,那么到了1990年我做过一个国家的特殊人才,被引进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在华东师范大学也工作了24年。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书法教师,是一个老师,那么其实我最热衷的是我的教育工作,那么在这做教育工作过程当中我个人的一种认识,就是说一个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够浇灌一杯水,所以我不断提升自己,比如说书法艺术方面的一个创作。

其实本体上来说我应该是一个艺术家,就是因为我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艺术方面的这样一些素质,才能够做好一个艺术驾驶。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在做教师过程当中,我发现就是说要做好一个老师,光有艺术不行,他还需要有一种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方法,于是我就开始研究书法教学法和书法心理学,也就是说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会很自然地涉及到我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他的学习的程度,对他的关注。

譬如说我用这样的一种教法和用另外一种教法,他的学习效果是什么,我怎么样子来优化我的教学。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其实我是对这个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的。

但是我认为除了书法艺术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成为一个像秘书长讲的书法教育方面的大师或者书法大师,那还是不够的。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这个逻辑应该是先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然后是一个研究这方面的一个艺术的专门的学者,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

    周斌:对,我的感受是这样,首先你必须你是教艺术的,你不是艺术家你教什么艺术?当然我说的要求很高,不是说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是艺术家,但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来看我觉得我必须是一个艺术家,我要把自己理解,把自己的理解,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刻的一种体悟能够传递给,这些信息传递给我的学生,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你不能把一些不是太精彩的东西传递给学生,那么这个是一个艺术家的要求。

那么第二个就是说我讲到的一个教育,因为教育它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会发现我自己有很多方面缺少了很多,譬如说书法家,对书法家的一个要求,他不仅是你会用毛笔写汉字或者进行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书法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这个文化是必须要用学者的方式去打通的,也就是说你要有坐冷板凳这样的一种心态。

    譬如说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的学位,所以我从本科一直到博士,我的所有的学历都是汉语文学专业,而且我最后的一个学位是,拿的是汉语史专业,就是专门研究甲骨文和经文的,就是在做学生过程当中我觉得一桶水如何重要。

所以你在讲授书法艺术过程当中,除了在技法以外,在技法的背后它所隐含的这种文化,它需要有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这样的一些学科的基础和背景,所以我认为就是说作为我个人的逻辑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他首先是一个艺术老师,他首先是一个艺术家,之后呢他应该是一个学者,那么当然这个学者跟教育家他是一个共同孵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你不可能跑上来就成为一个教育家,也不可能跑上来就成为一个学者,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首先要有艺术的基础,让我能够从业于书法艺术的教学,在教学当中我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很或缺,于是我就会去给自己补课,然后逐步走向自己人为的完美。

    主持人:我们说的有点远了,我们说回到书法,毕竟是关于书法的探讨和交流,那您刚才说到您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这汉语文化也好,那怎么是跟这个书法艺术,书法文化结缘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周斌:就是说我作为一个书法教师被引进到华东师大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那是1990年的事情了,那么之后就是说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专门研究了书法方面的一种教学方法,然后我在学历上面也不断的在补课,所以到最后就是说使自己在各个方面能够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系统。

    主持人:您跟这个书法结缘是在哪一年?您小时候想当一个什么样的职业?经过什么样的波折之后来选择这么一条道路呢?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周斌:我生活的年代我是1964年出生的,所以我们这个年代,我在读中小学的过程当中其实,尤其是在初中这个阶段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科技人才,所以我们当时有志的青年都是要选择数理化的,要当科学家,那么我的理想要当科学家。

那么后来我初中毕业的时候,由于眼睛的关系,就是我当时的近视眼已经达到了450度,所以如果我考高中的话,意味着你以后考大学可能因为你生理上条件的不足会被砍掉,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一个中等师范学校 ,那么这个中等师范学校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我进了这样的学校以后读了四年,就被分配到一家小学里面从事美术教育。

    主持人:美术教育,主要教孩子们画画,具体画什么呢?     周斌:具体画国画油画,那么在这过程当中我考入师范以后我开始学习书法,因为我当时也没有觉得我自己能够成为科学家,我就觉得我要做一个老师首先要字写好,所以我就开始练书法。

当然练书法中间也有一个故事其实也很巧,也就是当时我的作文写得很好,我们的语文老师希望我的作文能够被大家传阅,所以把我的稿子送给了打字间,当时没有打印机,只是誊印间,所以用那种蜡纸刻下来以后就是油印出来,所以油印出来以后第二天大家发现这上面的错别字很多,这并不是我的错别字,而是油印间刻字的老师不认识我的字,所以就把它写错了。

所以我的老师再三告诉我,他说你要把字写得端正,所以后来我就花了很大的精力练书法,那么只练了三个月,我竟然获得我们当时上海市有各种的师范学校,一共有大概五六所,这五六所学校的书法比赛我获得一等奖。

    主持人:无心插柳。

    周斌:这是无心插柳,当时我写了两个字,园丁,因此我也选择了自己的这样一个教师的道路。     主持人:就是咱们必须得提的就是说在上个月我看到新华网关于您的报道,是潘基文秘书长,是到您的家中登门拜访,您也是他的这个书法老师了,那他是对书法是一个什么态度,您跟这个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又是如何结缘的?     周斌:上个月,也就是5月22号,那是一个非常令我难忘的日子,秘书长一大早到我的工作室,工作室是他亲自题写的叫周斌书院,那是两年前他给我题的。

那么他给我提的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用书法来构建和平的这样一个国际组织。

所以我在他的这样一种理念下面就用书法在传递一种和平的信息,所以他当时就是22号专门来我的周斌书院来拜访了我,所以我感到很高兴。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不仅是潘基文秘书长跟您在学这个书法,包括联合国很多,刚才也提到很多官员也在跟您学这个书法,您不仅是这样的话,还有一个在咱们中国常驻的联合国代表们,这个里头也在开设自己的讲座,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斌:那是我在2001年,我获得了一个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这样一个访问学者的机会。当时我出去主要是从事一项研究,就是书法教育的跨文化心理研究,也就是说用书法来进行教学,在中国它是这种方法,教学的方法,它跟西方的教学的方法有什么样的差异,所以呢我必须要做一些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所以有了这样的一个研究计划之后呢,我就去美国纽约大学。

    主持人:到美国纽约大学。

    周斌:美国纽约大学,从事一年的访问研究。     主持人:那是哪一年?     周斌:那是2011年1月到2012年的1月。

    主持人:主要是研究什么,就是刚才所说的。     周斌:书法教育的跨文化心理。

    主持人:有什么样的结论,现在得出来一些研究成果。     周斌:就是简而言之就是这个结论就是说,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有自己的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接受其他国家文化,包括有书法艺术等等,他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所以呢我们不能用中国人的教学书法的这种方法去教西方人,而应该有他们的教学方法和体系。

    主持人:我看到您的研究报告,好像是叫《中美青少年书法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跨文化研究》这样一个结合。

    周斌:你现在讲的是我整个一个跨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字项目。

    主持人:子项目。     周斌:就是我的整个研究,就是说不仅是青少年,对成人来说,就是各种不同人群的人他们学习书法,他们的心理感受,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度怎样调节起来等等,这些都是我要研究的范围。

    主持人:您觉得就中美两国来说咱们在哪个阶层学书法的兴趣点更高一些?     周斌:这个兴趣点是因人而异的,这从发展心理学这个角度来看待的话,就是说中国孩子最易学习书法的年龄阶段是在6岁左右,就是5岁到7岁之间,这个时候他对文化开始有相应的一种接受的能力,就是说尤其是一种雅文化,他就相对来说这种笔墨上的一种文字方面的文化,因为他接下来马上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识字教育,所以呢他之前学习对他今后无论是从注意力的培养上,还是从他识字上的一种潜移默化,他都有好处。

所以呢我觉得这个是针对中国人。那么西方人的话我看这个年龄很难判断,因为他们的孩子不像中国的孩子那么成熟,可能到了小学,就我个人的观察,他们那里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跟我们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他们在灵活度各方面可能就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至少我们中国的孩子看上去更成熟。

    主持人:对,那刚才提到了我们如果要以青少年这个群体来作为例子的话,实际上书法是对他的心理,包括他的成长是有影响的。

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比如说现在我们有一个中国的儿童他可能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比较焦躁,比较多动,那么学完书法之后会变得平静,会变得比较严谨,可以这样理解吗?     周斌:这个是我研究的一个结论,就是在2006年我有一篇文章,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就是书法教育对儿童的人格培养的研究,那么在研究当中其实我们涉及到一个关于注意力培养方面的一个研究。

也就是说长期练习书法的学生,他对自我控制能力,就是注意力的培养方面他要比不练书法的要强得多,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就是这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大家的那个普遍认识,那么直到2011年秘书长在接受杨澜女士采访的时候呢,他也表达了他练书法时候的心情的平静,他就觉得自己写书法就特别地能够专注,这个就是在视频当中他也讲出了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其实看到这儿很多网友有疑惑,你比如说像我比如说二十来岁快三十的人,年龄更大的人这时候来不来得及?比如说很浮躁每个人,听到这儿的时候他也想提笔练书法,这个时候我们现在起步还来来不来得及?     周斌:你现在学书法他其实没有年龄的限制,他不像学音乐,比如说学音乐,广义上学艺术都没有年龄的限制,关键你怎么样子去看待你学的艺术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目标,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说我想成为一个钢琴家那么最好的年龄阶段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吧?那么如果说我作为一个钢琴爱好者,我就玩玩它,我就是陶冶自己性情,使自己生活更加幸福愉快,退休以后也可以弹,弹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写书法也是如此,但是你这个年龄,三十几岁学书法年龄还是更大的时候学书法,他其实对你成为书法家并没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呢?因为书法对一个人的手上的技能的要求不像音乐对手的这个技能的要求这么高,他其实是对一个人的心理素养要求更高一点,他对技法上面其实不像那种音乐什么,他这种表达,必须从小就要练自己的手,如果练不好的话就很难表达自己心中所表达的。

但是书法这个,我觉得很多甚至于大器晚成,甚至于五六十岁,甚至于退休以后练书法,到最后大器晚成也不乏例子。

    主持人:确实,我觉得现在随着咱们的互联网时代,一云多屏这个时代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很多人他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写字的能力了,你比如说我们平时发信息都是用手机的,那我们平时写论文,大学生写论文都是拿电脑来写,交Word文档就可以,实际上我刚才讲这个也是一种陶冶自己性情。

我想知道嗯如果我们现在比如说能调到一个,把自己的心态调到一个比较平静,比较放松的这样一个阶段,从我开始写书法到能够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的周期大概有多长?比如说我每天练的时候,大概多长时间有这样一个效果?     周斌:我个人觉得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大家都不用笔了,都用敲键盘来代替自己记录自己语言,就我们原来最初的书写,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它都是为了记录自己的语言,就这个是一个功能,我们当时也没有打字机,你想把这个语言记录下来只能通过手来记录对吧?当然现在这个过程已经过去了,拿起毛笔写字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像你刚才说的对人的心理有辅助作用。

从书法这个角度,也就是说你学什么字体,这个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他的侧重点是什么,其实都是会影响到你多少时间会进入平和心境这个时间的。

也就是说这个老师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希望你用书法这样一种方式,很短时间的把你能够拉回到你的宁静的心理的时候,这个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但是你一般随便练练字或者什么样,包括你安排的课时等等,如果说不是非常合适的话,可能时间会长一点。

所以呢我觉得就是说首先我们在选材上,就是说我们要选择一种你书写者感兴趣的这个字体。譬如说我们从心理学这个角度,如何使一个人心境平和,那么这个在字体选择上一般选择正体字。

    主持人:那您写的一般自己练当初的选择是什么字体?     周斌:我当时也是选择正字体,当然就是说现在当然不是,正字体它包括隶书中的楷花形式,楷书等等,还有篆书这种非常端正的,那么这种字在写的过程当中,你的心境能够平和下来,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上面,它其实也很重要,譬如说你每天练多少时间,在什么时候练,比如说当你现在很烦燥的时候我开始练,还是就是说我每天有规律的时候练,也就是说有两种,一种是吃补药,一种是吃治病的药,我个人认为吃补药的状态更好,所谓吃补药就是一种常性的,我每天早晨起来然后疏活一下自己的筋骨,然后就是练半小时,经过很好的一种状态去工作,那么这个是很好的习惯,那么这是我刚才打的比喻就叫吃补药。

还有一种自己已经发现自己心理很烦燥,我就是如何把自己回归到一种平静的心态,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可能他的量上面可能要加强一点,而且他就相当于一种要矫正了,他不是说他本身这种心理状态他适合写书法,而是他要有一种强化和矫正,就是老师要给他实施一种比较强化的一种方式让他能够进入到这种状态,那么这个也是一种方法,所以你刚才这个问题我认为很难回答,有一个标准档案。

    主持人:其实听到这儿还是有疑惑,你比如说我怎么样高效来学习书法,比如说刚才您提到有很多字体,很多种类,我学习一门,我不要成为什么大师,我只是把这个作为我的兴趣爱好来培养成这样一种习惯,那么如何高效的来形成这样的习惯?您有没有独到的方法或者是意见和建议给咱们收看节目的网友们。

    周斌:就是如何高效学习字体,到最后你能够很高效的掌握这个书法。     主持人:对。     周斌:那么这个其实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我个人的一种认识,也就是说没有一本字帖可以说,或者就这么来说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学习的能力都不一样,你很难去找一本字帖,就是去说这本字帖学习会使每个人的学习长进都很快。

所以我认为作为如果你要学这个最好找一个老师,老师能够给你因材施教的进行施教,在施教过程当中他不断调整你学习的这种方法,那么这种学习效率可能会更高一点。那么从字帖这个角度来说,有的人说比如说我学楷书可能更好,有的人说跑上来我写隶书这更好,这当然观点是不一样的,但是按照中国一般的学习习惯学楷书就是作为一种打基础还是比较合适的。

    主持人:对,这样的一种方式可能接受起来比较轻松简单一点。

那这儿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人也很困惑,比如书法对于我们来说很多家里他只是把书法当做一个艺术品,您比如说他们在古玩市场去买一幅字画,毛笔字回来挂在家里头,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什么是不好的书法作品,其实对老百姓来讲缺乏这个鉴赏能力,什么样的书法我写出来是好的,这个标准如何来鉴定,您觉得?     周斌:书法好坏它其实在专业的标准是比较细化的,人人能看得懂,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很难用一种标准去给一些平时不练字的人去讲,所以呢关于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也在思考,就是今年年初我们学校就邀请我拍了一个国家精品课程的这样的一个课程,这个课程我就想试图通过我六讲的这种讲学想讲清楚这样一些老百姓不懂书法的人,他能够通过我这个六讲,他能够搞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书法的基本标准,我不敢保证所有的人都听得懂,但是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就试图在看我的受众的眼神,因为我曾经一度上过我们华东师大的公共平台课,也就是那么大学生都不会书法的,我就教他们怎么子写毛笔字。

    主持人:他们是通过一种在线校园网络视频来看?     周斌:不是,我是亲自上课。

    主持人:亲自上课。     周斌:亲自上课。

那么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很关注那些学生的眼神,他们是不是走神了,如果走神就说明他们听不懂,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一个判断你的受众对你所表达的一种意思到底理解不理解。那么所以呢就是我这个六讲的这个教学,这个教学的名字叫笔尖上的文化,书法的学习创作与欣赏。

那么这个课程里面,就是说如何去写,当然你就是说你要在很短时间里面你要掌握书法的欣赏是很难的,那么怎么样子能够找出这个里面的一些关系呢?那么我个人的一种认识也就是说你首先要欣赏书法,首先你先拿起毛笔来试试看,什么是高难度的动作,这种动作在完成过程当中你需要有怎样的能力和毅力,那么然后你就知道这是高的和低的,这是一种方法,你自己要尝试。

    第二个你要了解书法艺术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候的这种心理状态,他的气质是什么,然后你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体悟他的作品里面给你留下的这种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方面。

所以呢就是说欣赏书法他需要的一种对一个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呢当你了解了这样一些背景之后,你再去看待书法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会好一点。

那么对成人来说就是说最简单,如果说你不想去练,也可能不想去看书,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什么?